林彪与白崇禧三次较量两负一胜

来源: 淡黄柳 2017-07-25 18:01: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850 bytes)

第一次较量:四平之战

1946年4月8日至27日,四平战局呈对峙状态。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第一九五师、新编第六军和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由南满北调增援,使进攻四平的兵力增加到10个师。为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也从南满和北满增调部队,使保卫四平的作战兵力达14个师。

5月15日,国民党军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在东北民主联军顽强阻击下,西路七十一军受阻、中路新编第一军进展迟缓,但东路新编第六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接连攻占叶赫站、火石岭子、平岗等地,并向四平东北的赫尔苏疾进。国民党军总预备队第一九五师投入战斗后于18日攻占哈福屯,新编第一军和新编第六军开始猛攻四平咽喉要地塔子山。

第二次较量:青树坪战斗

1949年初,蒋介石败局已定,宣布“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同意按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举行和谈并派出代表团。与此同时,白崇禧另派代表刘仲容到北平,准备向中共提出举行和谈,划江而治的主张。毛泽东两次接见了刘,向刘明确表示,不能同意白划江而治的主张,解放军必须过江。毛泽东还说,白崇禧喜欢带兵,将来和谈成功,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和国防军,可以请他继续带兵,指挥30万军队。刘仲容回去向白崇禧转达了毛泽东的话后,白崇禧对解放军一定要过江深表不满,谈判遂告破裂。

4月28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伯承等:“和谈破裂,桂系亦从来没有在具体行动上表示和我们妥协过,现在我们亦无和桂系进行妥协之必要。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消灭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动派。”此后,同白崇禧较量便成为林彪的主要任务。4月27日,四野先遣兵团解放湖北孝感、黄陂,直逼武汉。白崇禧迅速将主力撤退到长江以南。

6月18日,林彪、邓子恢、萧克率四野领率机关到达武汉,随即于7月上旬发起宜沙战役和湘赣战役。在宜沙战役中,第十三兵团等部攻克沙市、宜昌,并渡过长江,歼灭宋希濂部1.5万人,打开了南进湘西的大门。在湘赣战役中,林彪集中三个兵团10个军约43万人,准备聚歼白崇禧主力第三兵团等部。白崇禧主力一触即逃。解放军虽然解放了包括井冈山在内的赣西、湘东22县,但只消灭敌军4600人。白崇禧实力尚在。

7月16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等,提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绝不会和我作战”,对付他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使白匪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管它愿意同我们打也好,不愿意同我们打也好,近撤也好,远撤也好。总之,它是处于被动,我则处于完全主动,最后迫使它不得不和我们在广西境内作战”。

此时已是三伏天,林彪、萧克等经过长征的干部虽然出生于南方,但绝大部分师以下干部和战士以及从东北带来的骡马都不能适应南方酷热潮湿的气候,疾病滋生,发病率居高不下。显然,这种状态不能适应战事,于是,部队转入休整,开展兵强马壮运动,准备秋凉再战。

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7日,在白崇禧策动下,起义的国民党军约4万人叛变南逃。8日,林彪命令第十二兵团第四十、第四十六、第四十九军及暂时配属四野指挥的二野第五兵团第十八军进行追击。在追击过程中,林彪和白崇禧发生了第二次较量:青树坪战斗。

青树坪战斗发生在第四十九军的追击过程中。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红军。抗战胜利后随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战将。入关后,钟伟所率部队一路斩关夺隘,势如破竹,参加完宜沙战役后,在沙市渡过长江,收益阳,克澧县。8月9日,林彪、邓子恢等致电各部并报军委,特别指出:“我四十九军须要全力南进,一四六师应即向宁乡前进,一四七师应直向宝庆(今邵阳)方向前进。在发现叛部时仍先完成迂回,断其退路,然后实行争取,如叛部继续逃走,则追歼之。”

于是,第一四六师向宁乡疾进,其前卫第四三六团不等主力到达就开始攻城。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尖刀连二营五连从城北突破,直插县政府和国民党军指挥部。敌人除少数从南门逃跑外,其余4100余人悉数就歼。攻克宁乡后,第一四六师未作片刻停留,立即与一四五师一道沿湘乡至宝庆的公路,展开对叛军的追击。14日攻克永丰,歼灭守敌1个连。此时,白崇禧已将其最精锐的第七军调到青树坪至界岭一带,企图消灭解放军一部以阻遏解放军的进攻。林彪得悉后致电四十九军,要他们“切实查明情况,不得盲目前进”。

15日,一四六师以四三七团、师直属队、四三六团的顺序沿湘宝公路向界岭前进,至单家井,遇敌阻击。将其驱逐后,续进至青树坪。师部召集两个团的干部开会,研究敌情和下一步行动。会上意见不一致。

有的认为应查明情况再前进;有的认为敌人在撤退,应继续前进。最后决定继续前进。当晚,前卫团一营进至界岭。由于轻敌麻痹,对两面山地未派出搜索分队。当全营大部通过时,敌军从两面山上开火。该营立即组织反击。经10分钟激战,俘虏敌连长以下50余人,余敌后撤。该营占领界岭及其周围山地。当晚,敌人大部队开始进攻。该营撤出界岭,和跟进的师主力在周围村庄构筑工事,进行抗击。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个需要同上级联系的节骨眼,电台偏偏坏了。在安化军部的钟伟得不到一四六师的消息,心急火燎,命令一四七师前去接应。

16日,一四七师也进至青树坪地区。17日,敌人3个师呈钳形包抄上来。地上有坦克、大炮,天上有飞机。此时后撤只能是挨炸、挨轰。一四六师就地构筑工事进行抗击。在优势敌人的轮番进攻下,死打硬拼,一直坚持到天黑,才在一四七师接应下,交叉掩护,撤出战斗。此战一四六师激战48小时,毙伤俘敌553人,但自己损失达877人。一四七师损失也达470余人。这是一次失利的战斗。

战斗结束后,一四六师师长王奎元、政委栗在山、参谋长赵永夫写出战斗失利的检讨:“首先是师领导上轻敌,明知界岭有桂军,地形不熟,情况不明,而夜间冒进。遭敌伏击后,还以为敌人要退,而不迅速转移……”“下层也轻敌,十五日向界岭前进时,前卫营不找向导,又不严密搜索,重机枪不下驮子……”“部队不善于山地作战,不沉着,过早地把弹药消耗了,待敌人接近时无弹药打,同时携带弹药过少。”“两团平排展开在公路两侧,一打响全部打上,毫无队形,这是重大错误。”对青树坪战斗的失利,钟伟承担了领导责任。

青树坪战斗对正在土崩瓦解的国民党军来说,无疑是打了一支强心针。国民党的媒体大肆吹嘘“青树坪大捷”,说是消灭了林彪的一个军,是“自徐蚌会战以来国军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打破了林彪不可战胜的论调”。有的报纸还造谣说,在战斗中炸断了林彪的一只胳膊。在衡阳召开的“祝捷大会”上,白崇禧把从战场捡来的解放军武器拿来展览,企图以此争取美援,鼓舞士气。


第三次较量:衡宝战役

林彪越过兵团和军直接指挥一三五师9月10日,四野各部结束休整,中旬按既定部署兵分三路对中南地区国民党军发起强大攻势。东路军由江西直指南粤,西路军由湘西南进,切断白崇禧退往贵州的道路。

10月2日,中路军又分三路向衡(阳)宝(庆)地区白崇禧部展开攻击:四十一军向永丰以西至宝庆以北地区,四十五军向永丰以东至蒋市街地区,四十军向蒋市街以东的新桥、白果地区攻击前进。当日,四十五军一三五师的先遣支队已经急行军插到永丰、青树坪之间,俘虏敌军200人,缴获汽车5辆。这正是50天前四十九军遭白崇禧伏击的地方。该师主力没有停留,一口气又推进40余公里,10月4日,从水东江突破衡宝公路继续南下。

白崇禧原来是准备撤回广西的。但是,他盯住了孤军深入的一三五师。他火速调集七军、四十六军、九十七军等部共13个师于衡宝一线,准备再来一个青树坪,抓一把,然后再撤。林彪获悉后于10月5日致电各部:“目前敌之企图不是撤退,而是与我决战。”“在此情况下,我军应集结兵力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待命攻击。”“目前已突过衡宝公路之我军,则应在水东江、宋家塘以南地区集结,在公路以北者暂勿南进。”

用兵一贯谨慎的林彪此时过高估计了白崇禧。如果所有部队都按照原计划继续前进,白崇禧的部队可能迅速被围歼。幸而一三五师没有接到这个命令。他们连续行军80公里,突破衡宝公路后,于5日14时到达灵官殿地区。这时,他们架设起电台,才知道友邻部队都停留在衡宝公路以北,他们已经孤悬敌后了。

林彪立即对这个师投以极大的关注。此时的形势同50天前已经完全不同了。50天前,部队正在休整,大规模的行动还没有准备好,一四六师便成为真正的孤军,吃了亏。如今,部队经过兵强马壮运动,正准备对白崇禧集团采取行动,一三五师便成为深入敌后的楔子。于是,林彪便越过兵团和军直接给一三五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发电报:“你们暂时归我们直接指挥,望告电台,特别注意联络我们。”林彪并规定,师、团电台不离人,随叫随到。兵团和军对一三五师电台只能收听,不得指挥。

与此同时,林彪命令中路军一线各部队迅速前进,命令西路军三十八、三十九军向东推进,与中路军对白崇禧部形成夹击之势。林彪这一决定并不违背毛泽东关于远距离迂回包围的决策。因为这一决策并不排斥符合战场实际情况的战术性的迂回包围。因此,对于林彪决定用5个军靠拢作战,以歼灭白崇禧部的部署,毛泽东于7日凌晨2时来电表示同意。10月6日,林彪等致电丁盛、韦祖珍:

“盼你们以少数部队迟滞水东江方向之敌,主力即向湘桂路前进,必须不顾一切艰苦和危险,坚决迅速破坏湘桂路,求得翻毁数十和炸毁桥梁,使敌不能下决心南退。只要敌人不退,则能全歼桂军,使战争提前结束。”


林彪这一计划十分美妙。如果把湘桂铁路炸掉一段,在衡阳的白崇禧和他的指挥部就回不了广西了。但是,一三五师一时到不了湘桂铁路。因为白崇禧也盯上了这个师,并以主力4个师合围过来,连续向进占牙场冲、关帝庙、灵官殿、荷公殿的一三五师发起攻击。一三五师扼守上述各地的山头阵地,同敌人展开激战。一三五师深入敌后同白崇禧集团的战斗,为大部队合围白崇禧集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三五师发现当面之敌是第七军时,立即向总部报告。林彪等随即复电:“你师已被敌四个师包围,你们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安下钉子,进行环形防御,振作士气,下定决心,准备抗击绝对优势敌人的围攻,将敌吸引住,以便我各路主力围歼敌人。”

林彪等又致电十二兵团和各军首长:“桂敌调动甚速。因此,我各部亦需能及时应付。野司对密息能及时了解,因此,在目前时期,我四○、四一、四五、四六、四九、十八等各军行动,暂时由我们直接指挥。故各部,特别是先头各师,应特别与我们保持电台联络,随时报告敌情与位置,以便根据密息,及时调动,配合行动。”

白崇禧本来是打算要吃掉一三五师的,但是当他发现解放军已经压过来后,立即决定撤退。7日,他给第七军参谋长邓达之打电话说:“长官部和第三兵团部决定今日晚撤出衡阳,回广西去。第七军为后卫,原地掩护长官部和第三兵团部撤退。第七军到明日9时方可撤走。这个任务很艰巨,撤退时不论有任何牺牲,都不要停留。纵然后卫部队有的撤不下来,也就算了。”

第七军是白崇禧的命根子,此前他是轻易不使用的。但是而今竟然用它来断后,并准备将其像壁虎断尾一样甩掉,这说明这一次他因为贪图吃掉一三五师,耽误了时间,要撤已经很困难了。

7日晨,林彪获悉白崇禧集团准备全线撤退,立即命令中路军的四十、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九军进行追击;西路军的三十八、三十九军阻断白集团的归路;东路军的四十六、十八军向南挺进,命令一三五师截击南撤的白崇禧集团第七军和四十八军,并配合主力聚歼该部。

此刻,曾经被白崇禧当作一块肉的一三五师已经变成了一个硬钉子。第七军为了突围,发了疯似的向一三五师阵地左冲右突。一三五师英勇抗击,同敌人纠缠了两昼夜,终于为主力合围敌人赢得了时间。

9日8时,林彪要求一三五师“设法堵住石珠桥、铜锣坪之敌南退道路,配合我其他各军歼灭该敌”。对这几天的战斗,丁盛回忆道:“四○三团的两个营,我带的两个团,在石珠桥打一七六师和一七二师。实际上一七二师是跟着我们走,所以当时我们打了这么多的部队。它想迅速撤退很不容易的。我们成了牛皮糖,黏住它了。白崇禧想走走不掉,想打又打不成,攻我们攻不下来。我守着一个地方……你白崇禧不可能打下来。他的部署一下就给搞乱了。东走一下,不行;西走一下,也不行。这里碰一碰,那里也碰一碰,到处碰到我们的部队和他打。……这样,我们黏了敌人6天,10日,在黄土铺把它歼灭了。”

9日,林彪等致电各兵团、各军首长:“在追击运动战中,野司根据密息,只能规定各部行动的方向,但各兵团、各军必须以机断专行的精神,加强对各师的具体指挥,不可以一切等候我们的指示,以免失掉机会。”

遵照这一指示,各部队发扬主动进攻的精神,追歼桂军。至11日上午,白崇禧集团4个师,除一三八师师部率一个团逃跑外,其余4.7万人悉数就歼。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