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海南岛战役后的是是非非》作者:罗印文

来源: quest 2017-06-27 04:26: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40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quest ] 在 2017-06-27 04:27: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950年春季,林彪麾下第四野战军邓华所部第15兵团攻占海南岛,李作鹏任军长的第43军是主力部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上邓华被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旋即被撵出部队……。李作鹏曾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以及中共政治局委员,但随后被定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判处17年徒刑……。本文摘自2015年6月12日共识网,作者罗印文,原题为《海南岛战役后的是是非非》。

 

 

 

  一

  海南岛战役于1950年春季进行的,迄今已有65个年头。对于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这场战役是以落后的运载工具,即以木帆船为主和少量的机帆船,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掩护支援下,战胜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跨越琼州海峡,胜利登陆海南岛,迅速解放全岛。这不仅开创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海作战的先例,而且在中国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未曾有过,人们普遍赞誉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于1938年10月21日侵占广州后一个多月,即决定夺取海南岛,以便切断中国的海外补给线,并作为随后向东南亚扩展的依托。蒋介石退踞台湾后,就以海南、万山、金门、舟山诸岛为链条,形成对抗大陆、保障台湾的弧形屏障。

  正因为海南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解放军最高统帅部及时进行了战略部署。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第十五兵团拿下广州,三天后,10月17日,最高统帅毛泽东在给林彪的电报中说到“……使第15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这就是说,最高统帅付于十五兵团攻取海南岛任务。第四野战军司令林彪原只考虑15兵团的43军进行夺取海南岛的任务。但是几天后,福建前线登陆金门岛之战,遭到惨败,三个团九千余人全军覆灭。因之林彪决定增派第12兵团所属第40军参与作战,并于12月14日电告该两军首长,“攻海南岛战役由十五兵团首长担任统一指挥”。六天后,林彪致电报告毛泽东主席,明确说到“海南岛作战已委托邓华同志指挥”。

  15兵团司令员为邓华,是四野三大战将之一,将才帅才兼备,在四平之战、锦州之战、天津之战等著名战役中,无论在战略、战役,乃至战术诸方面,他都有突出贡献。率领40军的是第12兵团副司令韩先楚,此时兼任40军军长,他也是身经百战的四野著名战将,被人赞誉为“旋风司令”。43军军长为李作鹏,作为四野第六纵队(43军前身)司令,在东北战场以及南下后的两广战役,屡建战功,成为林彪爱将之一。

  15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此时还参加中共华南分局和广州军政委员会工作,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洪学智,还负责指挥粤赣两省剿匪和准备解放珠江口外的万山群岛:他俩都不可能以主要精力参与海南岛战役,因之战役指挥的重担主要落在邓华身上。

  战役准备从1949年12月底开始,经历两个批次的偷渡,和大举登陆作战,到1950年5月1日胜利夺取全岛,历时4个月。毛泽东指示“争取于(1950年)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夏季持续时间一直到8月8日立秋,这个指示的最大时限可到8月初。因此可以说提前三个多月完成解放海南岛任务。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邓华奉召进京,毛泽东接见他时第一句话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海南岛一仗,打得不错嘛!有些事情,真好像事先算计好一样,要是晚打两个月,(海南岛)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作为最高统帅,了解海南岛战役全过程的毛泽东,是对邓华在海南岛战役指挥的全面肯定。此时他正出任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司令员,随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接着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以及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邓华正一步步走向他的军事生涯和一生事业的顶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上邓华被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旋即被撵出部队……;43军军长李作鹏海南岛战役后,曾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以及中共政治局委员,但随后被定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判处17年徒刑……。

  还是在海南岛战役进行时,邓华与韩先楚曾经发生两次激烈的争论,最终韩先楚不得不执行邓华的命令。当年就有着是非之争,随着时间推移,宦海浮沉,世事变化,海南岛战役进程、战役指挥中的是是非非,越来越模糊,甚至出现“扬韩贬邓”,“扬40军贬43军”的趋势;为了达到目的,有人竟然不惜篡改历史,及至篡改最高统帅毛泽东的指示。

  二

  1980年春,邓华因病正在广州疗养。此时海南岛区党委(当时未建省)正筹备海南岛解放30周年纪念,约请邓华写文章,并将韩先楚写的专文和组稿计划送请邓华阅看。邓华读完韩先楚题为《跨海之战》文章后,认为韩文歪曲历史,当即批写“根据何在”四个字。韩不得不将文稿收回。

  笔者在研究海南岛战役时,拜读了韩先楚《跨海之战》文章,第一个感觉是,韩文不但只字不提及该战役的总指挥邓华,而且连15兵团“15”两字都不说。不了解当年历史背景的读者,可以将韩说的“兵团”理解为“12兵团”,因为韩当时是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而且,并肩参战的43军,他也不提“43军”,只笼统说“兄弟部队”。

  1950年2月1日,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明明是在15兵团司令部作战室举行的,张正隆在《战将韩先楚》中却说“会议在广州军政委员会的会议室召开”——也是在回避15兵团。而且,会议明明是由15兵团司令邓华主持,他却写成“参加会议的有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第一副司令邓华,副司令兼参谋长洪学智,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40军、43军的军政主官,还有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当时15兵团已和广东军区合并,但兵团并未宣布撤销,仍是原班人马,邓华为司令,赖传珠为政委,洪学智为副司令兼参谋长。会议由邓华主持。”这种写法似乎邓华是以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身份主持这次会议——是有意淡化或者模糊这次战役的指挥者15兵团及其司令员邓华。

  《跨海之战》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时近四月,谷雨迫近,眼看着有利的季节风就要过去了。我们面前摆着两着“棋”。一是万船齐发,大举登陆;一是继续组织小型潜渡。显然,后一着“棋”是不可行的。那是分散兵力,旷日持久的作法,将造成长期的被动局面。前一着“棋”是可走的最有利的。首先……”文稿在说了几个有利因素后表示:这个意见迅速得到野司的批准和指示;兵团也统一制定了我军和兄弟部队的作战计划。

  这一段文字说得很巧妙,意思是野司支持“万船齐发,大举登陆”这个意见,就是他韩先楚的意见;而暗指15兵团即邓华是持“后一着棋”,即继续组织小型潜渡”,并且是野司指示后,才由兵团统一制定了我军和兄弟部队作战计划。

  韩文说的“时近四月”,应是指三月底,或者放宽到三月下旬。笔者认为,邓华在阅读韩文后,给予“根据何在”四个字,不会是指战役进行中某个枝节问题或者某个战术问题,而应当是涉及作战方针的大事——即韩文的上述说法不符合当年实际。

  张正隆在《战将韩先楚》中说,“要不是他(韩先楚)极力推动,海南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台湾?”他并举证说:“一天夜里”,韩先楚口述,尹灿贞记录,又给兵团、4野发出一份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这个“一天夜里”,时间应在3月31日40军党委会前后。有人说是4月7日。这是一封挺长的电报。据说海南岛战役得以进行,这封电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不确切的表述:“一天夜里”,“据说”,它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能够拿来进行严肃的论证吗?

  笔者研究海南岛战役史料后觉得,这种论证背离历史真相,正是这种论证把“扬韩贬邓”推至高峰。

  请看当年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1950年3月21日,在雷州半岛徐闻15兵团前线指挥所,邓华对韩先楚说:“你今天来,我就是要与你商量待第二批偷渡成功后,准备第三批就实施大举登陆。”3月初进行的第一次偷渡,两个军都是一个加强营,在海南岛东西两侧登陆;安排的第二批偷渡是两个军各一个加强团,于3月26日起航,计划在海南岛蒋军防御正面两侧强行登陆。这样登陆后在海南岛上我军有近一个师的兵力,加上岛上琼崖纵队的力量,利于接应大军登陆。这种安排是早就计划好的。

  (二)1950年3月26日,40军一个加强团实行偷渡。琼崖纵队副司令马白山随军协助指挥,兵团前指给他的任务之一是,“请他当面向海南岛特区党委书记兼琼崖纵队司令、政委冯白驹同志,汇报我渡海兵团预定大举登陆的意图和时间,请冯白驹同志即可开始组织指挥岛上的党政军全部力量,随时准备接应我军从海岛北部海岸,大举登陆作战。”

  (三)40军一个加强团成功偷渡后,邓华认为“两军主力渡海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兵团于三月二十八日在徐闻召集两军领导及炮兵干部开作战会议,确定两军均向雷州半岛西南集中,做好大规模渡海的准备。”40军驻地在北海、安铺、海康等地,43军在电白、阳江等地。这些驻地都是在雷州半岛两侧,或更远的地方。“向雷州半岛西南集中”,即是向渡海作战出发地集中。此时40军加强团已于27日晨成功登陆,43军原定起航时间,因海面没有起风而推迟到3月31日,于4月1日成功登陆。这次作战会议的重要部署,并没有等待43军加强团起航——登陆后,而是在40军加强团成功登陆之后,立即行动的。这表明邓华相信43军加强团一定能够成功登陆,而且确信大举登陆作战的时间已经到来。

  (四)“四野”后勤部政委陈沂在去香港、澳门购买机器和船只空手而归后,于3月下旬来到雷州半岛前线,他是这样记录他和邓华见面情况的:“到了徐闻,我向15兵团司令员邓华同志报告了我去港澳的情况。我们是老战友,从东北一直打到雷州半岛。他告诉我,部队已放弃了买船的念头,决定以木帆船为主并改装一部分机器船,现在正在海上练兵。目前先锋营已渡过琼州海峡并已同琼崖纵队取得联系。大兵团渡过去当然还要做许多工作,但先锋营既(然)能过去,大兵团也一定能过去。……”邓华谈话只说到先锋营(即加强营)偷渡,这表明和陈沂见面的时间在3月21日到3月26日第二批偷渡日之间的一天(邓华是3月20日到达徐闻前线的)。邓华谈话没有说到即将起航的第二批次偷渡,也没有说到第二批次偷渡之后还要继续偷渡,而是说“大兵团也一定能过去”,就是准备大举渡海作战了。这个当年到访前线的原始记录,还说到“部队已放弃了买船的念头,决定以木帆船为主并改装一部分机器船”,这就表明有人此时此刻还在用请上级“分批准备登陆艇和机帆船”来说事,是“莫须有”啊!

  (五)戴夫著《海上练兵记》记录作者1950年4月7日访问邓华的情况:

  “听完我们汇报以后,他说:‘然而不管怎样,战斗都是带有冒险性的。这次要是大规模登陆成功,海南岛的形势,便要起根本的变化。敌人可能完全崩溃下去,也可能增强海空军固守据点。不要以为登了陆就没有事情了,要好好动员部队,登陆以后,一边要准备长途追击,一边要准备顽强攻坚。只有将海南岛的敌人完全消灭了,这才是我们的胜利。’”

  这是对即将启动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包括登陆后的作战的总体评估,并且满怀着胜利的信心。这是当年的原始记录,时间是4月7日,即邓华“认为两军主力渡海的时机已经成熟”,于3月28日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两军均向雷州半岛集中,做好大规模渡海的准备)之后10天。

  (六)陈沂会见邓华后,依照邓华的建议前往韩先楚处。他在40军驻地,在韩先楚陪同下,“一连走了好几天,看了好几个练兵营地”,之后去了43军,李作鹏军长领他去看了海上练兵,听取了他们准备渡海作战的情况介绍,他说“给他的印象跟在40军一样”。

  陈沂接着写道:“第二天我就回到徐闻。邓华同志告诉我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就像诸葛亮借东风一样,只等东风一起,大军就乘船渡海,穿过琼州海峡,直奔海南。……他要我继续留在徐闻,等部队出发时到海边代表叶帅和四野首长为部队送行。”陈沂说这话的时间应当是在四月初、四月十号之前。他3月26号前到达兵团前指,接着在韩先楚处停留了“好几天”,在43军处待了一天一晚,打满七八上十天吧。陈沂记录邓华的这段话,明快激越,体现出奔腾直取的情感,反映出他在作出大军即将渡海胜利作战的重大决策时的心境。

  邓华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作出主力提早渡海的决断,是在全面审视各方面情况和意见,当然也包括韩先楚早日渡海作战的意见后的毅然行动。

  三

  有人在《人民日报》著文说,清明已过,谷雨将近,韩先楚同志焦虑万分,一次再次建议尽快发起大规模渡海作战。“一天夜里,先楚同志给兵团、四野发了一份较长的电报,并转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陈述我海练已成熟和敌人防御情况、大规模渡海作战与继续小型偷渡的利弊关系及我之决心。当时,毛主席在莫斯科访问,从国外发回一份电报,明确指示:‘必须一次运载足够兵力和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显然,这是肯定和支持先楚同志建议。”

  张正隆在《战将韩先楚》书中也说:“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发回电报,肯定了大举登陆的意见。”

  “清明已过,谷雨将近”,清明在4月5日,谷雨在4月20日,这里说的时间应该是1950年4月6日至4月20日。而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时间是:1949年12月6日离开北京,12月16日抵达莫斯科,1950年2月26日离开苏联国境,3月4日回到北京。早已回国了的毛泽东怎么还在莫斯科发回电报“肯定和支持先楚同志建议”和“肯定了大举登陆的意见”呢?细查上述电报话语原来是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发出电报中的一段话。有人为了宣扬韩先楚,竟然如此逻辑混乱,如此是非颠倒!

  不仅如此,为了达到目的,甚至篡改最高统帅毛泽东的指示。1988年9月29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题为《逐鹿海南,直捣“天涯”——深切怀念韩先楚同志》一文写道,“1949年12月“毛主席电令40军、43军协同解放琼崖作战,归15兵团指挥。毛主席在电报中特别指示,要在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

  40军司令部《海南岛登陆作战总结》写道: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为了使我军胜利完成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住务,明确指示“渡海部队必须加强准备,沟通与琼崖纵队的联系,加强策应工作,争取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的问题”。

  电视剧《解放海南岛》中篡改毛泽东指示有新的动作,它显示的是“毛主席在莫斯科给林彪发出了“关于春夏之交,谷雨前后务必解决海南岛问题”的电报。

  毛泽东的指示是这样写的:“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此事是否可能,请询问华南分局电告),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这里写的明明是“春夏两季内”,而不是“春夏之交”,不是“谷雨”前后;明明写的是“争取……”而不是“要……”,更不是“务必”。春夏之交是5月6日“立夏”前后时段;“谷雨”前后则是4月20日前后——两个时段后一时段又提前了一个节气。春夏两季内,夏季持续时间可到8月8日之前即“立秋”之前。不仅最高统帅这么说了,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也说“争取以五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渡海的准备”。林彪说这话的时间是1950年1月23日,五个月时间可到6月23日,六个月则到7月23日,和毛泽东说的基本符合。

  40军司令部在作战总结中将毛泽东指示加以改动——这可不是个人行为,人们可以想象:这种改动很可能是一种有组织的统一行动。这种改动的一个明显的客观效果是,15兵团二月初广州会议决定推迟大举渡海时间,即五月完成准备,六月实施渡海,违背了“春夏之交”这个“最高指示”,因而成为非难和指责的目标。

  其所以推迟大举渡海时间,是因为毛泽东指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从总参谋部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四野司令员林彪到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首长叶剑英,都在认真落实这一指示,林彪并派出四野后勤部政委陈沂一行,携带数百万银元前往港澳买船买机器——数百万银元,是国家财政拿出,因之说是一种国家行为。虽然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许多人都担心能否买到;就连15兵团首长“我们都觉得搞大海船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但上上下下都在认真办这件事。

  以邓华为司令员的15兵团首长的高明之处在于,广州会议确定海南岛战役指导方针是“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即在大规模登陆前,以小部队分批偷渡。其实,早在1949年12月15日,15兵团受领海南岛战役之时,就提出了“采取小部队偷渡办法,先过去一部分部队配合当地武装,以便接应主力登陆”方针。“小部队”就是以营、团的规模,偷渡则是在夜间,运载工具当然是木帆船了。

  15兵团向两个军下达指示,不但海上练兵要抓紧,而且征集船只、船工、舵手,以及掌握气象、风向、潮水规律等的一系列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同时命令兵团所属44军、48军将十轮卡车发动机拆下,交由40军、43军用于改装机器船,当做指挥船和护航炮艇。一句话,就是尽一切力量贯彻执行兵团制定的战役指导方针。这些一点也不能放松的准备工作,既是偷渡作战的需要,当然同时也是大举渡海作战的需要。当毛泽东获知上述战役指导方针和实施计划时,立即批示同意,并指出“此种办法如有效,则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正因为如此,当陈沂港澳之行空手而归,以及两个军胜利实施一、二两个批次的偷渡时,作为战役总指挥邓华,能够迅速决断提前实行大举渡海登陆作战。

  四

  邓华和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期间,发生了两次争论。当年现场见证人杨迪将军表示,对两位首长的争论,本来想一辈子缄口不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论之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且越来越离奇,越说倾向性越大。但韩先楚《跨海之战》和张正隆《战将韩先楚》都回避了这两次争论。现根据杨迪将军回忆,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次争论在1950年3月22日,地点在雷州半岛徐闻县赤坎村15兵团前线指挥所。在3月5日至3月10日40军、43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第一次偷渡成功后,兵团制定了两军各以一个加强团实施第二次偷渡,启渡的时间定于3月26日。

  韩先楚向邓华建议“将第二批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团偷渡,改为两个军大举渡海登陆作战。”韩先楚接着说明提早大举渡海作战的几点理由后表示,如果43军来不及,就我们一个军先渡海登陆作战,43军可以作为第二梯队随后登陆。”

  邓华回说:“兵团的作战计划是报告四野首长、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经过批准的。第二批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团实行偷渡的命令,也是经过四野首长和毛主席批准的。再有四天,即3月26日,第二批偷渡就要启航,你这时提出要改变作战计划,取消第二批偷渡的命令,改变为大举登陆,这怎么能行呢?来回请示和批准的时间也已来不及了,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意见。”

  韩先楚闻后,脸色顿变,脸绷得紧紧的,仍坚持40军先行渡海登陆,43军随后登陆。

  40军毕竟不是15兵团直接部属,邓华耐心地劝着:“你说,你们40军先渡,43军可以后渡。你怎么能这样想,这样说呢?四野首长是命令我指挥40军、43军两个军进攻海南岛。我不顾43军,只指挥40军一个军渡海,我这个兵团司令能这样指挥作战吗?请你也站在我的位置上想一想。”

  韩先楚坦言:“我还是坚持我们40军现在就实施全军渡海登陆作战。你不同意,我就直接向四野首长报告请示,四野有个作风,即可以越级指挥、越级报告,四野首长可以越级指挥,军、师也可以越级报告请示四野首长的。”

  邓华非常生气,霍地站了起来:“林总(指林彪)和罗政委(指罗荣桓)有电报委任我指挥40军和43军,还有岛上的琼崖纵队,进行海南岛战役。我今天反复向你讲清了我的意图,你就是听不进去,你到底承认不承认是我指挥你?”

  韩先楚也火了,顶了一句:“我只服从正确的指挥。”

  邓华更火了,用手掌把桌子一拍:“你说我指挥不正确,就能算不正确吗?我的决心与部署都是经过四野首长和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批准的,难道上级首长批准的也不正确吗?你要直接向林、罗首长报告,你报告好了。我告诉你,我要将你今天说我指挥的不正确,不服从我的指挥,我也要报告林、罗首长。”

  邓华又郑重地说;“现在我再向你重申一下,进攻海南岛的决心与部署按原定计划不变更,你必须遵照我的命令,3月26日黄昏,实施第二批118师以l个加强团的偷渡。”

  紧接着,邓华还向40军和43军发出电令,重申3月26日黄昏两个军各一个加强团按时启渡,实施第二批登陆作战。

  随后邓、韩两人分别向林彪、罗荣桓发电,陈述自己的主张。林、罗迅速复电邓、韩,支持邓华的意见,仍按原计划执行。第一次偷渡为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成功登陆,但对改变岛上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大举渡海登陆的条件并不成熟,因之邓华意见得到四野首长的肯定。

  这是邓、韩第一次争论的大概情况。

  第二次争论时间在1950年5月11日,是海南岛全境解放之后,地点是设在海口的兵团指挥所。

  邓华来到海口后,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两次向他说到他们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希望从缴获的大批敌人的武器、装备中给他们换装。恰好此时40军入编四野和中央军委机动兵团,要北调中原。邓华考虑到减轻他们长途行军的负担,便向韩先楚提出将打海南岛缴获敌人的这一部分留下来,送给琼崖纵队换装。

  韩先楚听说后表示,我看他们武器太陈旧了,的确要换,但怎么只要40军将战利品拿出了,而不要43军拿出来?

  邓华回说:“你说的有道理,本来应当各负担一半,但43军奉命留下守卫海南岛,缴获的武器装备就作为储备,如果敌人进犯海南岛,就可减少从大陆向岛上的运输补给。而且,你们作为机动兵团,上级会要给你们换新的武器装备。”

  韩先楚仍不同意,说:“战利品是指战员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情愿累着扛到河南去,陈列在荣誉室里。”

  邓华说:“你可把作为荣誉室的战利品留下,其余的送个大人情,不是很好嘛。”

  韩先楚说:“国民党军在海口市有军械、武器仓库,从仓库里拿出不是更好吗?”

  邓华说:“冯白驹向我要装备时,他已经侦察清楚敌人仓库里没有武器、装备了。”

  一再说明情况,韩先楚就是不同意,邓华表示:“我给四野后勤部发份电报,说明你们已将缴获的武器留下,送给琼崖纵队了,请求总部在你们到达河南后补发新的武器装备。”

  韩先楚回说:“说服干部战士交出战利品很不容易,如果你下命令,那我一定执行。”话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邓华站起来说:“那好,我就下命令,命令40军将在海南岛缴获的武器装备留下来。”

  韩先楚也站起来说:“命令我执行,但在40军造成的影响我不负责。”

  第二次争论就这样结束了。

  这两次争论,难免不给双方留下不愉快的记忆。韩先楚两次都不得不执行邓华的命令,在思想深处难免不存在结节。机会终于来了,1959年庐山会议上,邓华被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在北京举行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华受到集中批判。事后,邓华告诉自己的儿子:韩先楚对我“攻得很凶,出了怨气!”

  事情并没有了结。海南岛解放60周年时放映的《解放海南岛》电视剧中,把争论的时间往后改了。本来邓华与韩先楚的第一次争论时间为第一批次偷渡成功后,第二批次偷渡尚未启动之前,即1950年3月22日,篡改为3月26日和3月31日之后,第二批次各以一个加强团偷渡成功之后。又一个是非颠倒了!本文第二部分中,已经明确记录在3月28日的作战会议时候,邓华代表兵团前指表示:“两军主力渡海的时间已经成熟”,开始部署大举渡海登陆进程了,不存在是否大举登陆问题了。这个电视剧的总顾问是当年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竟然不顾事实如此总顾问,其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最终影响韩先楚的正面形象。对于这个电视剧扬韩贬邓、扬40军贬43军的倾向,网上有人以《越看越失望》为题著文作出评论了。

  五

  40军、43军都是四野的王牌部队,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南海之滨,都建立了赫赫战功。只是40军不属15兵团,韩先楚是以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按照四野部署,43军在湛江、海安、北沙、东沙岛、赤溪、阳江一线集结,40军集结于雷州半岛之海康、徐闻、北海、合浦、安铺。

  这个驻地安排,43军在雷州半岛的东部,40军在雷州半岛的西部,两个军作战任务区分自然形成,即以雷州半岛为中线,40军攻取海南岛西北部,即临高以西地区;临高以东属四十三军,即进攻海南岛东北部。

  正是这种地区位置和作战任务的区分,使得40军获得意想不到的优势。

  一是船只。蒋军主力在广西被歼后,残部大部分逃到湛江和雷州半岛东部,这一带的渔船都被其抢夺去用之逃往海南岛。40军则在沿海找到许多船只,这些船只大多数是大渔船;还特别在北海涠洲岛之战夺得300多只双桅双帆大渔船,总共多达1,000余只。而43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直找到珠江口,也只有500来只,而且大部分是中小渔船。

  杨迪将军记录的发生在1950年3月22日的一次谈话,在谈到两军征集船只的情况后,

  韩先楚开玩笑说:“我们40军运气好,我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什么都能看得见。43军李瞎子(43军军长李作鹏有一只眼睛瞎了)少一只眼睛,戴付墨镜,看不见,就找不到船。”

  在一旁的邓华笑着说:“老韩,你得了便宜,还说笑李作鹏。”

  韩先楚也笑着说:“我可没有得什么便宜。船只是我千方百计征集来的,渡海进攻涠洲岛夺来的。”

  李作鹏的一只眼睛瞎了,是抗日战争中日军施放毒气致瞎的。这次谈话是开玩笑,但多少还是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景吧。

  说到北海外的涠洲岛,人们还会说,北海正是李作鹏指挥43军拿下的,如果置换位置,43军不是在雷州半岛东部,而是在西部,他们肯定能够拿下涠洲岛,从而夺得大批大渔船的。

  二是地域。43军第一次偷渡是从磠州岛起航,越过南海,绕道海口以南文昌东北海岸登陆,航程达200多公里,,至少要16至18个小时,这就非利用白天时间不可,没有海空军掩护,就有遭遇对方海空军袭击的风险。而40军第一次偷渡是从雷州半岛西南之灯楼角起航,到海岛西北部登陆,其距离也只有50到80公里,即使情况发生变化,绕远一些,也只有100多公里。40军这种地域优势,使得他们航行的距离和航行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遭遇包括气候、风向、水流和敌情等险情,也相对要少一些。

  张正隆在《战将韩先楚》中写道:“此前由于准备工作抓得紧、做得好,两次偷渡都先于43军。”这似乎是说43军偷渡时间推后,是准备工作没有抓紧没有做好。而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海南岛战役总结》说法是:“我四十三军一二七师4个营共3733名,乘大小船88只,曾两度起渡,均因风向不利而停止。”四野司令部总结的说法应当是权威的吧。

  三是作战任务。43军攻取地区在海岛东北部,这里是首府海口所在地,自然是其重点设防地区。海岛西北部防守则相对较为薄弱。而攻取海南岛的任务由15兵团执行,重点攻击任务交给43军也是情理之中。43军两次偷渡的人员,第一次1,070人,第二次3,751人,这两次人数均高于40军,但大举登陆时,由于40军船只充足,出动了六个团,43军则只有两个团。虽然如此,43军的渡海与进攻举动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激烈战斗甚至最终决战,都发生在海岛东部地区。43军第二次偷渡时,有两个连误登海口市白沙门岛,引发守军误判,以为解放军要直接登陆海口市,赶忙调集其62军一个主力师和海空军主力集中攻击这两个连队。这两个连队坚持奋战两个昼夜,除12名战士水性很好,趁夜间抓住船板泅水游过海峡回到雷州半岛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4月16日,两军大举渡海作战,43军两个团成功登陆,并迅速与43军先前两次登陆的一个半团和琼崖纵队会师,形成对海口地区的直接威胁,薛岳立即调出重兵围攻,先是在福山市,其精锐62军两个团和暂编13师两个团,于18日与会师部队激战整天,所部大部被歼灭,62军少将参谋长温轰被击毙。薛岳继而调集其所有机动部队5个半师兵力,企图围歼进至美亭、黄竹地区的43军登陆的三个半团。当时的情况是,43军以3个半团包围了薛岳一个师部加一个半团,而他的外层被5个师反包围,43军部队不仅吃掉包围圈里一个团,而且牢牢守住了防线。扼守风门岭的43军一个连,连续击退敌五个营13次有空军配合轮番攻击。该连仅剩下13名伤员,仍然守住了阵地。从4月20日8时到4月21日17时,在血雨腥风的33个小时内,43军部队的钢铁意志发挥到极致!。

  有人评论说,正是因为43军吸引了薛岳部队的注意力,使得40军得以用较少的代价登陆,进攻,作战。韩先楚在《跨海之战》中记载:“从一天战斗的迹象上看,也有些异乎寻常。我军强行登陆之后,向纵深进展十数里,虽然有敌人抵抗,但未见敌人援兵,未见敌人反扑,也未见薛岳早已组织起来的机动部队。”可见这一评论并非无的放矢。

  在整个海南岛战役中,解放军伤亡共4,611名,其中负伤3,016名,牺牲1,236名。虽然主力大举登陆时43军登陆的兵力要比40军少得多,但43军的伤亡达3,218名,是整个海南战役伤亡总人数71.5%。有人说,在海南岛战役中,是43军“啃骨头”,40军“吃肉”,这一说法可能是由上述情况演绎而来的。43军军长李作鹏在战后总结中写道,海南岛战役“是我在解放战争时期三次得意之战中最后一次得意之作!”(另两次是指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粤桂边全歼鲁道源、张淦兵团)。任意抹杀43军在海南岛战役中的作用,甚至贬抑43军,是不公道的,违背了历史真相。

  六

  两个军主力渡过大海后在海南岛上的作战,究竟是谁指挥的?

  不少当年40军参战者文章中都说是韩先楚指挥的,甚至韩先楚去世后发表在《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2日)上《韩先楚同志生平》专文,也说他“统一指挥岛上决战”。有人引述这一说法时表示:“千秋功业,已有评説”,因为这种专文,应当出自权威部门,似乎是无法推翻的定论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毛泽东在1950年1月10日关于海南岛作战的指示指出:“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金门岛是三个不同建制的团,又无一个统一的指挥官,由三个团长各自为战),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继进。”

  毛泽东的这一指示,邓华是非常清楚的。43军第二批一个加强团偷渡,邓华和李作鹏派去的指挥官是127师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都是正师级指挥员,除了便于指挥两次登陆的43军部队外,还考虑到统一指挥40军登陆的部队,因为他俩是两个军登陆部队中级别最高的指挥员。

  现在,先来看看两军登陆后究竟是邓华还是韩先楚指挥的:

  杨迪著《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书中详细记载了大军启航后,两个军于17日凌时、2时、3时、4时、7时……向邓华即15兵团前线指挥所简称前指发出渡海并成功登陆的电报,邓华均及时下达命令或指示,该书没有渡海的43军向韩先楚发出电报请求指示的记录,也没有韩先楚向43军登陆部队发出指示或命令的记录。

  17日24时,兵团前指收到四野总部电报,通报海南守军第64军已令临高敌军撤退,兵团前指立即将这一情报转告40军。韩先楚在《跨海之战》中说:“午夜十二时,登陆部队正将临高城紧紧围住,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原驻临高之守敌一个整师,现在只剩师部带一个团,敌人主力不见了。”这段话证实四野总部通报的情报准确,同时,韩先楚并没有说到四野总部向他通报临高敌情,这就说明四野总部是认定大军渡海登陆后由邓华统一指挥。

  杨迪上述专著中详细记载了邓华向40军发出命令和指示情况,韩先楚在《跨海之战》文中只字不提,但40军司令部《海南岛登陆作战总结》中却有明显记载:

  “19日,敌调集了二五二、一五一、一五三、一六三师、暂十三师残部、军官教导师约5个半师的兵力,由海口、嘉积市乘汽车向澄迈驰援,企图乘我立足未稳,在澄迈地区与我决战,妄想将我消灭于近海地区。

  为粉碎敌之决战计划,我军奉命向澄迈急进,会同四十三军歼灭当面之敌。军主力于19日24时,由美台市、加来市地区出发向澄迈分进合击。20日,友邻四十三军3个半团在黄竹、美亭市地区,对内包围了敌二五二师师部及其七五五、七五四团;对外于加岭、那利、谭城、风门岭、平顶山、茅草山一带高地,抗击了敌5个半师的围攻。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之势,战斗异常激烈。21日3时许,军主力赶到澄迈城扑空(敌已于19日北援美亭之敌),兵团急令我军驰援,军决心以7个团的兵力由澄迈分两路钳击围攻我四十三军之敌。其部署……”

  这里明白写着“我军奉命”和“兵团急令我军”,奉命,当然是兵团前指的命令,兵团则是15兵团。

  邓华明知毛泽东指示,登岛后登岛部队中要有统一指挥两个军的指挥官,但他没有确定谁指挥,具体说,韩先楚是副兵团级指挥员,是登陆两个军中级别最高的官员,按常规是指定他来担任指挥。邓华没有这样做,而是由他自己指挥。

  1984年7月,笔者在沈阳访问杨迪将军时,曾就此向他提问,杨迪回答:“他(邓华)不会交出指挥权。”但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会交出指挥权。根据种种迹象,笔者揣想:一是他认定自己必须承担最重要的责任,他相信自己有经验有能力能够指挥好这次作战;二是无庸讳言,他和韩先楚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此时第二次争论尚未出现),双方难免不存在未解的情结,合作共事难免不那么舒畅,如果在指挥登岛后作战再发生分歧,又将怎样化解呢?干脆由他直接指挥好了。

  张正隆的报告文学《战将》中写道:“17日3时许,119师和118师先头船队先后在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并突破敌人防御阵地。6时左右,40军全部登陆。北京总参谋部作战值班室,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打断一位处长的报告,问韩先楚在什么位置,处长说已经上岛了。聂荣臻说:“有这一句就够了。”“金门之战的教训之一,如毛泽东所说,就是登岛部队各自为战,无统一指挥。可海南岛战役,却仍未明确岛上部队的指挥员。韩先楚只是作为上岛的最高首长,用自己的行动,在实际上统一指挥了登陆部队的作战。”

  韩先楚率领六个团一万八千余人成功登陆——聂荣臻说的“有这一句就够了”,意思是强大的兵力上岛了,为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不必过多担心了,人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聂荣臻这句话。但“用自己的行动,在实际上统一指挥了登陆部队的作战”,用自己的什么行动来统一指挥,聂荣臻没有具体说。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上级没有授权他指挥,如果不通过电话和电报等联系方式,获取瞬息变化的战场上敌我情况,获取上级的指示、命令与情况通报,能够有效地统一指挥大兵团作战吗?聂荣臻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不能不让人怀疑,或者是不是经过他本人认可?倒是他说的“可海南岛战役,却仍未明确岛上部队的指挥员”,这倒是证明登陆后两个军作战的统一指挥员不是韩先楚。

  杨迪将军在上述专著中,对邓华指挥登岛后作战有生动的记述:

  “自4月20日7时开始,43军以3个半团的兵力,既包围了美亭之敌,又要抗击敌人5个多师的不断地冲击进攻。我军与敌人兵力对比极为悬殊。4月20日一整天的惨烈程度与困难程度,对他这位久经沙场的高级指挥员来说,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他怎么不心急呢。这一天我们两人都很少说话,屋子里静静的。他不时地问我:40军到哪儿了?收到他们的电报没有?”……一直到当日(21日)17时许,兵团前指才收到40军发来的暗语与电报。首先收到的暗语是:“我军主力到美亭侧后,已与敌打响。”我向邓华司令念了这条暗语,他笑了,焦急了一整天的心情,总算放下了。接着收到40军发来的电报,报告该军接到兵团命令后的具体行动的情况。邓华司令员立即让我起草电报:现在我40军、43军已经会合,并肩共同作战,这是歼灭敌人全部战役预备队5个半师的大好时机……”

  《海口晚报》在纪念海南岛解放60周年时,曾派记者访问当年15兵团前指所在地徐闻县赤坎村,记者写道:

  “徐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正宏介绍,陆运栋老人神智清醒时曾给他们说过,部队出发后,邓华将军显得十分焦急,通宵不眠,军人们进进出出,都十分匆忙与紧张,电台也是从部队出发后就没停过,响个不停。有一天半夜他起来喂马,从窗户里还看见邓华将军跟一帮人站在一张大地图前忙碌。在他的印象中,邓华将军好像有连续近一个星期左右没有睡觉,因为他每次半夜起来喂马,都发现邓华将军床上的被子仍然叠得整整齐齐。”

  “大约是4月23日,邓华将军突然像个孩子似的在屋里大声叫喊,兴奋不已,当时陆运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强渡大军经过异常艰苦的战斗,胜利解放了海口!随后,邓华将军离开赤坎村,从这里前往海南。(本报广东徐闻4月19日电)”

  网上有人对渡海登陆后作战指挥评论说:“名将有霸气,掌控一切,指挥不脱手。虽然韩、解(方)两位兵团级将领已上岛,军委和四野也均有意图,但邓华并未让两人指挥全部登陆部队,而是隔海亲自发号施令。好胜争强,控制一切。虽战后对此非议颇多,但,无霸气,无名将也。”

  霸气也罢,非议也罢,铁定的事实是:大军渡海后在海南岛上两个军与敌作战是由邓华将军直接指挥的!

  海南岛战役后是非的逆转,或许和现代中国政治环境相关联。如果邓华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没有遭遇不测,那他当然保留有对海南岛战役的发言权。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他获得平反,重返部队,因而能够对不实之辞写出“根据何在”的批语,但此时已是他生命的最后时日,两个多月后,他就与世长辞了。正因为有改革开放,有互联网,人们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讯息,是非真相摆在世人的眼前,人们能够檫亮眼睛明辨是非了。因此说,海南岛战役后的是是非非,该是予以澄清解决的时候了!

所有跟帖: 

这是好文章,应该赞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6:09:08

Quest兄,通篇读了你这篇转文后,感觉一点都不能支持你帖子的观点!你的 标题是:“李作鹏的得意之战:解放海南岛” -三啸- 给 三啸 发送悄悄话 三啸 的博客首页 (969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6:35:25

三哥,你真拧啊、、、李和43军的人难道不能这么说吗?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459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7:17:34

对不起,因为谈的是历史,所以,不同观点,当说要说。 -三啸- 给 三啸 发送悄悄话 三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8:07:59

当然可以,没意见。所以我在第一次跟贴时,就假设排除两类人。 -三啸- 给 三啸 发送悄悄话 三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8:06:15

我也不是你说的那两类人。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8:37:12

邓华在各个方面都应在韩先楚之上,只可惜命运不佳。 -LengXiao- 给 LengXi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7:45:07

以前老将帅们谁敢争功,是后来小平带的“好”头。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8:03:43

这些都是具体工作。关键的问题是,韩是不是违背15兵团,林彪的意志,打过数次电报,最后改变了毛主席要晚打海南岛的决心。 -相对强度- 给 相对强度 发送悄悄话 相对强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09:24:00

问题是渡海的两支主力之一43军的李军长是个打酱油的?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10:29:52

是,本文对于关键点,大部队渡海登陆提早到四月份是怎么发生的,含糊其辞。韩将军有否起了作用呢?-:)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8/2017 postreply 04:46:48

海南岛战役后李(独眼)、韩、邓、冯等合影。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88 bytes) () 06/27/2017 postreply 10:56:09

李是副总长兼海军政委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338 bytes) () 06/28/2017 postreply 03:47:36

李曾是六纵副司令兼16师师长。该师即43军127师,号称解放军第一王牌师。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8/2017 postreply 04:25:02

能把韩先楚放在福州当三野的头,其它的就不要狡辩了 -平安是福气- 给 平安是福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8/2017 postreply 04:23: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