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太祖也“对外引进”来着 (图)

来源: 文革传人 2017-01-31 20:10: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04 bytes)

“文革小报”寻根又二篇。

文革中太祖“闭关锁国”其实不是全面“闭锁”,除了信息上“闭锁”让咱们很纯洁的相信外面是“水深火热”之外,把外面的好东东拿来玩太祖并不反对,尤其是能有效果的玩。看个例子:

取自1967年春天,北京科学院的小报“革命造反”。

说的啥事儿呢?

文革时咱国“外汇”不多,可拿出个二十八万来还是拿得起(此处的28万是人民币还是美元,无从考起。另外,当时的人民币与美元兑换率是多少本老汉也不清楚)。关键要看有没有扔外汇的“刚需”。有了印出此像的“刚需”:

花个二十八万外汇不在话下。(上图取自同一篇小报)

这个故事在侃一个花了外汇之后的花边新闻,就是花二十八万买货任宰,花一万组装不甘心。结果靠“活学活用”太祖著作,把为了印太祖像而花二十八万元外汇买的德国机器给装好了,太祖像能印出还“省”了一万外汇。看清楚,不是浪费二十八万,而是省一万,*_*。

至于买德国货不“丢中国人的脸”而买德国“服务”就“丢中国人的脸”是怎么逻辑推理的,这里不细究,文革毕竟是“文革”,*_*。

假设说的是人民币价值,当时二十八万人民币够干嘛用的?

据此价格:

二十八万元可以买168万斤黄豆。

花外汇买德国货“对外引进”,怎么和168万斤黄豆比?

这个吗……文革时的说法是,太祖爷的“思想”是“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花掉能买168万斤黄豆的外汇,结果是大印多印太祖像,咱国的“革命群众”看了太祖像就“换能”成太祖“思想”,再“换一次能”就是“精神原子弹”,净结果自然比168万斤黄豆多出许多黄豆。

谨以此例证伪“文革中太祖不对外引进”。太祖在文革中还是舍得花外汇买好玩的东东的,只要这个东东有助于让“太祖爷思想永远放光芒”,^_^。

附上同一张小报的另一篇相关文章:

花了二十八万的外汇,印出太祖像,气死了德国卖家,趁手还打了刘少奇刘大人一个耳光,文革中太祖二十八万外汇掰成三份花的“对外引进”。高效率!

 

所有跟帖: 

奠定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156项目是毛引进的,真正解决温饱的化肥化纤生产线也是毛晚期引进的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给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31/2017 postreply 23:30:26

邓上台后那些马屁精污蔑毛闭关锁国,荒唐可笑。 -海边居- 给 海边居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1/2017 postreply 03:50:02

孤陋寡闻就不要再嚼舌了,先去了解,再发言。 -一笑而之- 给 一笑而之 发送悄悄话 一笑而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1/2017 postreply 09:49: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