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说一个老一辈的故事(续二)--“三剑客”之一

来源: Sinojackia 2017-01-09 17:58:0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35 bytes)

谢谢大家的鼓励。父亲的经历和他的故事在我心中藏了很久,本来发那个照片只是为了“显摆”一下,但是记忆的闸门一开,许多往事回忆流淌出来,拦也拦不住,于是只好接着写。

上一节说到父亲和史叔叔从武汉奔向山西,参加牺盟会的抗日活动,被分配到汾西地区。当时汾西地区牺盟会有很多从北京来的大学生,父亲和史叔叔就是在这里认识了从清华大学来的陆伯伯(陆是他当时化名的姓,用这个姓称呼他比较方便,后来他改了名字)。

陆伯伯出身于江南一个小地主家庭,生活富裕,从小聪明伶俐又好学,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学习西方哲学,是学校的高材生。当时冯友兰先生是他们的老师,对陆伯伯非常欣赏,据说每次上课的时候,一有争论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难题,冯先生总是转向陆伯伯说,“密。。。密。。。斯脱。。。陆,你。。。你。。。怎。。。怎。。。么。。。么看?”那时候,陆伯伯也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非常欣赏马克思主义,也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理论基础非常好。49年以后,他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但不是主流的,所以不太吃香。虽然如此,但是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概念的小册子非常好看,不像教科书那样,而是深入浅出,成为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知识青年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书,在那一代人中流传甚广。文革以后他带的研究生现在都是国内哲学界的大牛大腕级人物。

父亲和史叔叔与陆伯伯一见如故,很快成为了好朋友。除了大家都是都市的学生之外,我认为他们成为好朋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性格的互补。从个性上来讲,父亲热情豪爽,史叔叔圆融平和,陆伯伯腼腆木讷,从思想方面来讲,父亲敏锐,史叔叔混沌,陆伯伯深刻。我在文革后见过史叔叔和陆伯伯,史叔叔总是乐呵呵的,像个弥勒佛,但是大智若愚,否则那些隐蔽战线的危险是躲不过去的。而陆伯伯则见人话很少,说话细声细气,不太善于应酬,但是一旦谈起学问,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他们经常三人一组一起活动,上街讲演,组织动员大会,发传单,动员富有人家为抗战捐粮捐钱,组织农民参加抗日,慰问伤兵,为过路的军队安排住宿等等。文革前有一本小说《晋阳秋》就是写山西牺盟会的,父亲曾经看过,非常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经历,就是我们当时干过的事情啊!那时候,经常是一接到任务父亲就带头冲在前面,史叔叔拉着陆伯伯紧跟在后。闲暇时间三人一起谈天说地,上下古今,文学历史,也探讨理论问题,当然主要是父亲和陆伯伯聊得多,史叔叔听了不少。于是有的人说他们像“三剑客”,他们也以此为傲,于是自称为“三剑客”。

但是真正让他们“三剑客”建立起生死相托的情谊还是因为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当时日军已经进入山西,向着汾西地区前进,国民党军也好,阎锡山的军队也好,都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牺盟会秉承“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的宗旨,要求各牺盟会会员和各县特派员都要深入敌后,组织抗战。于是父亲和史、陆二位也被派往一个靠近前线的地区去组织抗战。他们接到任务,换上当地老百姓的衣服,背上行囊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看见到处是兵痞,溃兵、伤兵、散兵,一波一波地朝后撤退。没有人领导,没有人管束,最要命的是他们到处抢劫,祸害老百姓。父亲他们朝着前线行进,而那些溃兵都是和他们往相反的方向撤。走了大半天,突然遇到一群士兵,把他三人抓了起来,说他们是汉奸,因为他们穿着老百姓的衣服,但是明显不是当地人,而且所有的人都在向后方撤退,他们三人却朝着前线去,所以一定是汉奸,是要去给日本人带路的。于是这些散兵将他们三人抢劫一空之后,就要把他们就地枪决。

父亲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时候求他们没有用,于是硬着头皮,装得很有底气的样子,大声斥责他们,坚决要求见他们的长官。那些士兵一看这三人这么硬气,不知道什么来历,就把他们带去见了他们的团长。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刚才打了多一半,结果按错了一个键,结果全没有了,又得重新打,累得不轻,明天接着说“三剑客”之二。

所有跟帖: 

期待着! -匆匆客- 给 匆匆客 发送悄悄话 匆匆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18:21:20

你先在word上打字,一边打,一边存,最后再复制到论坛。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18:22:02

不是特别熟悉使用电脑技术。但是谢了。 -Sinojackia- 给 Sinojacki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9:34:38

好故事。如果能发展成电影剧本,在某些方面,很有正本清源的教育意义。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20:57:45

好帖子。我父亲后来也到了山西,但晚了点,去延安的路被国民党封死了,他们就去了抗大太行山分校。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23:12:27

那时候参加革命,如我父亲等都给家里签结“生死文书“,跟家里断绝关系,在外做事跟家庭无关等,然后再改个姓名什么的。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23:41:47

最典型的就是杨靖宇将军,文革后很久才找到他的家人。另外还有大批战死的,根本就无法找到家人的。是真正的奉献了自己。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7 postreply 23:45:20

扯了,马尚德家人刚解放不久就找到了, 没找到的是杨子荣,家人都死绝了。 -inosine- 给 inos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8:45:10

战争年代死的人,就算是TG烈士,很多死也算是白死了,即使是在解放后,家人往往陷入贫困,死绝了也不少。 -inosine- 给 inos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8:48:52

陆旦=冯契 -拍拉图- 给 拍拉图 发送悄悄话 (1018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1:42:24

请问有根据吗?冯契是由清华到西南联大的,解放后是华东师大的。和我们一直有来往。儿子很牛! -我不信邪- 给 我不信邪 发送悄悄话 (155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5:57:56

很富有故事色彩,等待着下一集 ! -我不信邪- 给 我不信邪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6:09:18

兄弟,世界真的很小 ! -我不信邪- 给 我不信邪 发送悄悄话 (264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7:48:40

给我私信,说说你是谁。 -Sinojackia- 给 Sinojacki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7 postreply 08:25: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