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宏观框架下的微观分析

来源: 希影 2017-07-26 02:29: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470 bytes)
2017-07-25 杭子牙 杭子牙
 

在具体讨论万达和王健林之前,需要先从宏观层面,看中国正发生什么事情。在这一层面,总结起来主要有四:

 

一是中国金融领域正在进行一场系统性整理整顿,目的是摸清金融领域现状,清理清算之前的旧账烂账,防范金融风险,遏制金融脱实向虚发展,发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中国金融正从一个多头、混乱监管年代,进入一个统一、严厉监管的年代。其标志性拐点是7月中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

 

二是货币和房地产政策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上,央行行长周小川326日在博鳌论坛明确表示,货币宽松已到周期尾部,要认真思考何时离开。房地产政策收紧就更明显,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都正面临政策寒冬,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三是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构成了实质性资金外流,即加剧了外汇储备压力,又影响到了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更要命的是,这些企业透过国内人民币负债,海外持有美元资产的方式,在把资产转移到海外的同时,把债务风险留在了国内。

 

四是防范金融风险已不只是金融监管机构的事,公安部23日也召开了公安机关防范经济风险座谈会,强调要打击风险型经济犯罪活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能力,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是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经被提升到政治高度。

 

在上述宏观背景下,我们再对诸如万达等国内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进行产业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五个结论。

 

第一,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以及宽松货币政策周期的结束,必然会让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第二,当防范金融风险成为金融政策首要诉求,且在一个氛围紧张的整理整顿周期,无论银行、信托公司,还是批准企业债券发行的监管机构,承销机构,态度都会趋向审慎,而且会加紧对高风险款项催收,从而在整体上加大企业融资难度。

 

第三,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会和上述因素形成叠加效应,而且会加大销售回款压力,影响到企业现金流。

 

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企业倒闭,并不是因为资产、负债出了问题,而是现金流出了问题。一个蚂蚁般的现金流问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搞垮一个大象级企业,这在业界屡见不鲜。就好像你在北京坐拥5套房子,如果没有现金买饭,还是会饿死一样的道理。

 

第四,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对当前正寻求国内上市的地产型企业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以房产为主业,曾是很多企业撬开A股市场大门的加分项,但在今天却成了减分项。

 

第五,外汇监管收紧,必然会收窄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自由空间。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肯定希望民营大企业能建立国家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国内经济低迷时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力度,同时在海外的投资行为,也能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等。在这一价值诉求下,不符合要求的投资会被警示、被叫停,执意而为者,如果产生金融风险,会被依法打击。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万达的时候,其实不不仅仅在讨论万达,而是在讨论万达这样的民营巨头在上述宏观和产业背景下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我在标题中用了“王健林们”的称呼。

 

最后,我们再将焦点集中到万达进一步做微观审视。(这部分是比较专业的讨论,对一些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吃力,尤其是若未能透彻掌握上述宏观和行业环境的话。)

 

首先,从财务报表上看,应该说万达的资产负债还处在不错的水平,既不存在债务危机,现金流也没有问题。

 

截至2016年底,万达商业地产货币资金为1002亿元,总资产为7511亿元,负债合计为527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其中,短期借款为1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达233亿元;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1183亿元和817亿元。

 

根据万达商业的说法,2016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同比减少22.78%,原因是公司增加了成本较低的债券、中期票据等筹措资金的方式。债券的偿债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和现金流。2016年,其合并口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298.55亿元和379.76亿元。

 

为进一步查明万达的动态财务状况,我还特地从网上扒到了万达2017年第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如下图,就资产来说,截止第一季度,万达的资产为7712.64亿元。在2016年末,这个数据为7511.46亿元,两相比较,增加了201.18亿元。

 

 

再看万达商业的负债,见下图,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总计5446.03亿元。而在2016年末,这个数据为5277.70亿元,增加了168.33亿元。

 

 

也即是说,到2017年第一季度,万达的资产负债率都维持在70%。这一负债率水平,对一般企业算是高的,但是对地产型企业来说,只能说是中间水平。

 

更何况透过这次出售甩掉债务并还贷后,万达商业的负债率还能再下降5%,只有65%左右,可以说财务更为稳健。所以,万达不存在债务危机,这个应该是客观事实。(以上数据部分要感谢“大猫财经”和“杠杠游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万达不存在债务危机,为什么要急火火卖掉手里的77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呢?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万达想甩掉地产,尽快上市。

 

为什么要甩掉地产才能上市?就回到了我上面的宏观和产业背景。

 

我上面说过“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对当前正寻求上市的地产型企业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以房产为主业,曾是很多企业撬开A股市场大门的加分项,但在今天,却成了减分项。”

 

而万达商业,或者对更大的万达集团来说,在此次甩卖之前,仍然是个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至少地产标签明显。对于以商业地产为主业、且已经从港股退市,正寻求在国内A股上市的万达来说,这是一个难以翻过的山头,如果不甩掉地产,在当前的金融政策导向下想上市IPO,基本上属不可能。

 

更何况,这些地产项目盘子太大,流通性太差,负债率本身也比较高。在整体金融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今天不缺钱,不代表明天也不缺钱。王健林也要未雨绸缪,如果等到大环境再进一步收紧,缺钱了再出手,就不一定能出得去手了。

 

杭子牙注:写到这里,我也要像人家专业写财经评论的“大猫财经”那样感慨几句:万达的上市之路真是不顺啊!

 

2005年,万达集团第一次赴港红筹上市,却因国家部委联合下发的“171号文”而夭折。2007年,万达集团抛出回归AIPO计划,最终却因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楼市调控而腰斩。2009年,万达集团重拾信心折回H股上市,又因定价分歧流产。2012年,万达集团回A计划再度折戟于重拳下的楼市新政。

 

2014年圣诞节前夕,万达商业顶着“近三年港交所最大IPO”桂冠登场,然而上市之后,偌大一个万达,市值居然比在国内上市的小房企还小,结果王首富一怒之下,就决定在2016年从港股退市,致力于在国内A股市场整体上市。谁知道转过年到2017年是这样一个情势!你说,王健林先生会不会焦虑?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还会问,那王健林为什么要这么焦急今天上市?老实说,对这个问题,我也和各位读者一样好奇。

 

但我知道的是,在国际和中国证券市场,有不少企业,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都会和投资人签署对赌协议,承诺在无法按时上市或按要求上市的情况下,接受一些惩罚性措施,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失去经营权。

 

那么,万达在从香港退市到在国内A股上市的过程中,有没有签署类似对赌协议?这个,恐怕外人就不清楚了。

 

然而对王健林来说,挑战还在于,就算甩掉了这些地产项目,就能如愿在国内A股市场“轻资产”上市吗?

 

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万达集团的官网这样介绍自己:旗下有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集团。各位可以看看,这四大产业集团,哪个不是现在正严厉管控的产业?哪个符合“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性要求?

 

所以我觉得,这才是王健林接下来要面对的真正难题!也是那些正寻求在国内A股上市的其它类似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还钱,可能是资产甩卖的另一原因

 

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是为了上市目的,这样的一个战略行为,对万达和王健林来说,应该早有周密准备。以王健林的工作作风,也应该不会如此被动。

 

要知道就在这次资产出售几天前,万达还在全国攻城略地,在昆明投资百亿建文旅城,王健林还亲自出席,和当地官员同场欢庆。才几天时间,怎么转眼就要把这些东西都卖掉了呢?所以,这些动作背后的理性动机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金融领域清理、整顿,清理之前的历史旧账,在金融机构内引发的紧张氛围措施,可能是王健林急于出售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万达商业账面现金1000亿,加本次转让回首现金680亿,现金约1700亿,恐怕就是用来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的吧。

 

最后我要结合国家正排查对外投资一事,谈谈万达的海外投资话题。

 

在上面分析宏观和产业环境时,说过“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构成了实质性资金外流,即加剧了外汇储备压力,又影响到了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更要命的是,这些企业透过国内人民币负债,海外持有美元资产的方式,在把资产转移到海外的同时,把债务风险留在了国内。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正在摸底排查企业大规模对外投资,我也说过“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肯定希望民营大企业能建立国家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国内经济低迷时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力度,同时在海外的投资行为,也能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如一带一路等。在这一价值诉求下,不符合要求的投资会被警示、被叫停,执意而为者,如果产生金融风险,会被依法打击。

 

那么,对着这些政策要求,我们看前些年万达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是不是会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我记得几天前看过一个消息,说是国家将对万达集团的六个境外投资项目作出严肃处理,这六大境外投资项目包括有万达以10亿美元收购美国北欧院线项目,以及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卡麦克院线项目。并且,在这六大项目中,有四个已经完成并购交割,剩下的两个则尚未开工。

 

对于上述已经完成并购交割的项目,相关部门做出的处理措施包括:

 

1、收购标的项目不得从我国金融机构融资,万达集团也不得以标的项目做抵押从我国金融机构融资;2、收购的标的资产不得被注入万达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3、收购标的项目发生经营困难,万达集团不得从境内为其注资,也不得与万达集团境内资产进行重组;4、万达集团如果向其他国内企业出售标的资产,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备案。

 

而对于上述还未开工的两个项目,则要求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项目的报备、外汇、贷款等方面不得予以支持。

 

你说,如果你是王健林,现在会怎么处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对万达这样的优质企业,资产负债以及现金流等,都不成问题。但是对和王健林一样具有类似海外大规模投资的民营企业家们,他们的麻烦是不是才刚刚开始?

 

这是不是也是王健林表态说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资产放在国内”的原因呢?

 

 

对王健林而言 赵本山极具警醒意义

 

2017-07-23 杭子牙 杭子牙
 
 

看事情要联系起来看。联系的方式,一种是纵向,一种是横向。对正处在舆论旋涡的万达集团和其董事长王健林,同时适合于这两种方式。

 

先纵向联系了看。大概在201511月底,正是李嘉诚被质疑是否正撤离在华投资那段时间前后,《财新传媒》曾采访过王健林,针对当时业界对万达正大量在海外收购是否是另一种投资转移的质疑,王健林还颇为不屑地表示“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当时媒体给了万达一个“激进国际化”定义。王健林在海外买买买的“剁手党”作风,还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在全球攻城略地的一个标志。万达业务的快速膨胀,甚至一度延伸到一些“少儿不宜”的敏感话题。

 

但是这个情势,在今年上半年开始转变,万达卖掉它在新德里的“西班牙大厦”可以算是一个标志性拐点。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万达所以卖掉这个大厦,是被不胜被新德里的各项法规要求所烦,但现在看来,恐怕还有其它深层原因。

 

几天前,王健林又卖掉了旗下的77个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接盘侠”原本只有融创集团。后来,莫名其妙地,在就要签署协议的时候,富力集团杀了进来,以仅有原卖价的六成买下了酒店业务版块。有在现场的媒体记者报道说,当时事情之仓促,连背景板都要临时更换,而且在闭门沟通期间,还传出了摔杯子声和争吵声。

 

从几年前的买买买,到现在的卖卖卖,而且还要摔杯子、争吵,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针对外界认为这些资产出售是因为万达资金紧张的分析,王健林表示,万达有的是钱,出售这些资产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轻资产化”运作。

 

但是且慢,不缺钱的话,降价卖掉旗下酒店业务这事儿怎么解释?要知道2015年王健林大手笔在海外买买买的时候,也是说要“轻资产化”运作啊。

 

更有意思的是针对相关正部门排查海外投资,关注高负债企业的传闻,王健林在7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又明确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资产放在国内”——这可和他在2015年的“爱往哪儿投往哪儿投”的表态有天壤之别!

 

这些变与不变,纵向联系起来看,说明了什么?

 

再横向的看。就在王健林出售上述资产的同时,中国金融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入的调整。

 

71415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国家明确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性质,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为加强金融监管,会议还决定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中“稳定发展”四个字,可以说是对前些年金融领域的各种狂飙突进一锤定音,股市在当天立刻就有反应!

 

梳理这一两年来国家的金融监管动作可以知道,其实在此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化,化解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完善监管,同时将金融从房地产领域向实体经济转移。

 

另一个重点,大家从明天系、复星系、安邦系、民生银行等机构的掌门人命运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金融系统正在进行全领域的治理整顿,算清旧账,在清算旧账的同时,又根据性质分别处理,即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又不因化解风险而形成新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旧账性质严重者,或者是不听话、不配合者,你猜会有什么果子?

 

我们或者可以说,一个混乱监管的低融资成本时代正走进历史,一个新监管的高融资成本时代正在来临,监管层决定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同时还要确保经济增长在一定的速度区间。

 

那么,那些在此前如金融乱世般中杀入场内狂飙突起发展起来的企业,哪个不是靠杠杆套杠杆的负债发展起来?哪个敢说自己没有原罪?哪个敢在纪委和监管部门前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清清白白?

 

那些负债已经很高的企业,在一个监管强化的高融资成本周期,能不赶紧降低负债?

 

那些此前已在国内吃饱长大的企业,国家又怎么可能允许你吃饱喝足了一抹嘴,在国内经济表现疲软、资金外流压力极大的时候,将资金投到海外?尤其是到海外去买游艇、俱乐部等?

 

这,我想就是王健林急于出售万达资产,并表态会把主要资产放在国内的根本原因吧。不过这反过来也说明,王健林其实是个识时务的商人,一个还算听话的学生。

 

杭子牙注:“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如果我没记错,几乎同样的话,赵本山当年也曾经说过。但是今天的赵本山,我们知道,在无缘2014年的中央和地方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已经变得非常低调。在一个政治主导性极强的国家,不管是商人还是艺人,认为自己口袋里有钱了就能随心所为,那简直是在自讨苦吃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