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思想解放, 知识分子寻求强国之路, 国民心态开发宽容, 殖民300年和卖国似乎没有关系。民族主义高涨的今天

来源: Gmailwang 2017-07-23 06:36: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852 bytes)

刘晓波讲300年殖民, 是全盘西化的一个极端表达方式。

在80年代,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 面对发达的西方社会和4小龙的经济奇迹, 当时历史条件下, 民族主义没有现在这样的市场, 国民除了羡慕西方发达的社会, 同时还有些妄自菲薄, 被殖民完全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卖国概念。

 

80年代真是一个思想相对解放的年代, 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寻求各种中国发展的出路。同时党内有赵紫阳和胡耀邦等开明派, 所以出现了一定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当然因此也开始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自由化的运动。

当时的思想解放和语言的激烈, 是空前的。所以也可以很好理解刘晓波言辞极端偏激的原因。 如其说是刘晓波的个性, 到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特质。符合了那个时代。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包容。

比如电影苦恋, 就提出您爱这个国家,苦苦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在新闻上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性来源于人民性”、“没有人民性,就没有党性”

86学潮, 提出“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权,反官僚,反腐败”的口号。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