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来源: 千里 2016-01-11 20:35: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750 bytes)

李克强指出,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KCIS观察: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工作会议中指出,钢铁产能过剩,却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当然,李总理的意思是从技术和质量层面来评判的,质量不好自然没有核心的生产能力。从这个细小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精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圆珠笔的圆珠国内生产不了,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话。这个说法引起网友的很大争议。有人说,不是这样吧,武汉一家工厂早就能够生产这种小钢珠了。老航佩服网友的较真劲。但也有网友替老航说话了,李总理的意思是从技术和质量层面来评判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管用,或者与现代要求差距太大,那就是代表你并没有真正的生产能力。这一点,无非是要国人对国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大家使用国产圆珠笔的最大体会是什么?要么用不了几天,没写几个字就写不出来了;要么一下子猛出墨汗,把白纸给弄脏了;要么,轻易就把纸划破了。而你买一支德国圆珠笔,却在任何时候都能书写流畅。小小的圆珠笔质量好坏,是关键。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国内圆珠笔的圆珠生产厂如今几乎绝迹。进口的小钢珠现在比较便宜,质量又好,那就进口吧。

    毕竟圆珠笔是小事。但类似的事一点点变多、变大,就不再是小事情,而是成为一种令人郁闷的现象。制衣厂衣车的小针,国产的普遍质量不过关,还是用进口的好。机床、钻机、盾构机用的刀具,是进口的好。冲击钻钻头,别看只是一种类似大尖锤一样的铁疙瘩,也是欧美的管用。大型机构的液压件、总承、轴承等,欧美国家的比较靠谱。另外经常提到的精密机床、汽车发动机、航空航天发动机、电脑芯片等,只能主要依靠欧美国家供应。有些国家仍然在对中国技术与设备封锁,中国要么费很多周折花太高的代价获取,要么退而求其次,向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采购。此外,又有大量的国外新药价格昂贵,仿制药我们常常药效降低,人家专利权过期后,我们要想用好药还是得进口。

    中国制造业与30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工厂”的美誉也不是浪得虚名,比起印度、巴西、印尼等国,中国明显比他们先跑了20年的样子,但比起欧美国家,我们在专利和关键技术上,仍然差了一大截。一部智能手机,外壳、电路板、电池及组装等,中国生产没有问题,但里面的关键芯片、CPU、内存等,却必须要用进口货。中国一些产品山寨技术了得,可只能在国内市场忽悠。如果出口,则需要支付大量专利费。国外一些企业虽然因经营不善而风光不再了,却仍有很大的价值,主要原因是人家手上持有很多专利。

    山寨主义一度赢得国内不少愤青的狂热支持,因为山寨可以不用支付国外专利费,被视作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可山寨主义是一种变相的盗取,可以盗取国外的专利,也可以冲垮国内的发明创造和专利产品。山寨主义同时强化恶性的低价竞争,剥夺了崇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的发展机会。山寨主义进一步蔑视工匠精神,变相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正名,让我国很多企业在科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上更难下决心增加投入,这就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总差距明显没有拉近。少数领域是国家实行兴国体制之法,以政府之力不计成本研究与开发,才有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产品仍然属于低端制造,领先世界的优秀科技产品了了无几。因此,人家最新的苹果手机可以卖到6000元人民币左右的高价,我国最好的手机最多只能能卖到两三千元。人家6000元的手机常常供不应求,我国最好的卖的国产手机价格档位实际在千元左右,还产能过剩,厂家之间竞争得非常激烈。

    我国关键技术和元器件上的落后,主要受制于材料科技、生产工艺、技术总成、精密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等方面。而这些,又受制于教育、科研体制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生存与发展环境和工匠精神等方面。所有这些,本质上又受制于法治建设,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诚实守信机制又尤其重要。有些基本的东西不进行彻底改变,光人们嘴上喊半天,任是多少年过去也难见实效。

    可我们有些人感受却又不是这样。我们的媒体,经常发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某些科技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垄断。这样的消息很多。可到头来,却又发现我们取得一些突破了,却仍然在购买外国产品与技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不等于我们的某个关键技术或产品真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只是你从此有了替代品,人家也不再对你技术封锁了。人家一项成熟的技术可能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你刚突破,质量与性能与人家就还有差距。比如我们的太行发动机,虽然也可以用,但关键技术指标、性能、耐用性与国外相比,就还有距离。还有些“突破”是要打影号的。有些人弄虚作假,没有实质性突破但敢吹,除了让国人白高兴一场和骗取大笔科研经费或某些人得以变成学阀外,再没有其他意义。另外还有些突破让人有点伤感,知道如何生产制造了,偏偏设备、仪器、材料跟不上,能够做出样品却无法组织大规模生产。

    直面问题,会让人有些泄气。但实质上,只有有勇气承认不足,才有改变的可能。最怕的是有差距不承认,盲目乐观,甚至将小影子无限夸大,以为自己真牛皮哄哄了,那你就只能不思进取,停滞不前。

所有跟帖: 

这问题80年代就提出来了,不过没人听,没人管。 -laha- 给 laha 发送悄悄话 lah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1/2016 postreply 21:34: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