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争:毛泽东与梁漱溟的根本分歧

来源: 千里 2016-01-10 14:57: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15 bytes)

路线之争:毛泽东与梁漱溟的根本分歧

华东师范大学在2014年11月29日举行一场“毛泽东研究:史料与框架”会议,本文为萧武的发言。因为当时会上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争论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热点,他在讨论时简单谈了自己的看法,即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分歧的核心问题是,用农业来解放农民,还是工业?以下是全文。


晚年梁漱溟

我补充一下毛梁争论。在9月17号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当时梁认为他的发言是在总路线的框架里面,但是毛认为他已经是在反对这个总路线了。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应该承认,梁漱溟对总路线的理解确实有问题。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争论,梁说农民待遇太差,应该提高。而毛在这时候坚决的反对梁说,不能这样搞,因为这是平均主义。毛的原话是说,你要把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平均一下,拿一部分给农民,那不是要毁灭中国的工业吗?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他只能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整个国家初期工业化的积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农民现在相比工人,确实待遇还不好,但要等工业基础建立起来以后,再反过来由工业反哺农业,农民再从中受益。在当时,如果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可能会觉得,凭什么要农民牺牲,来为国家的工业化做贡献,为什么不让别人去牺牲?但现在我们回头来看,恰恰毛泽东是对的,因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不能依靠农业,而是要依赖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的。所以说,毛和梁的分歧也暗含着两种解决农民问题的路线,毛的主张是先发展工业,再反哺农业,而梁则反对这一点。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毛是一个工业党。但梁没有理解这一点。

再一个就是,两人的争论后面也提到了工农联盟。如果按梁漱溟的说法,工农联盟已经被破坏了。这个时候其实按毛的理解,工农联盟里面是要讲领导权的,梁的意思就是说,你们是在压迫农民,毛的理解是农民是处于被领导的状态,并不是压迫。因为在毛看来,工人阶级领导,这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9月17号他们发生争论以后,第二天梁有个挺长的发言答辩,其他的人就开始批梁,许广平和陈铭枢都做了比较重要的发言。陈铭枢在发言的时候,毛有个插话说,梁漱溟的问题还是一个思想改造的问题,他实际是没有理解什么东西是总路线,总路线是怎么样去实现的。所以毛在后面说我们现在辩论的是什么问题,就是总路线的问题。

我们再稍微延伸一下。当时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你怎么去解决农民的问题,这是一个道路问题。大家都知道,梁早期搞过乡村建设,而且,梁搞乡村建设还不只是要解决乡村和农民的问题,还要解决中国危亡的问题。建国后,梁认为他这一套还是可以搞的,只是可以用乡村建设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

但在建国初那种内外环境下,毛为代表的共产党高层的想法是比较统一的,就是要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农民和农村的问题,如果离开工业化,纯粹靠农业去解决农业的问题,不可能有出路。所以在之前批判薄一波的时候,毛在审阅周恩来的发言提纲上面对总路线有一个很明确的表述,这也是他第一次明确对总路线做比较概括而完整的表述。他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这个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总路线。回到那个背景下去看那个毛和梁之间的争论,梁对总路线其实是没有理解的,他对工业化的理解也不足。一是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工业化,二是不知道怎么实现工业化,三是他似乎还是想通过农业来解决农村问题。所以他发言的时候批评国家对农民进行高积累政策,所以毛说他就是在反对总路线,而梁反复说明他没有反对,其实就是因为他其实并没有理解总路线。

所有跟帖: 

分歧在解放前。梁要建设农村,毛要利用农村社会矛盾搞武装割据,干革命。农村若建设好了,谁还掉脑袋干革命?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1/2016 postreply 09:51: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