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

来源: 海边居 2016-12-20 12:51:3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899 bytes)

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初步解决了“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为农民看病治病提供了初级的保障;合作医疗也有利于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培养了一支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卫生队伍,形成了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保障机制,有利于基本医疗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200%0降至25.5%0,人口死亡率由17%0降至6.42%0;人均期望寿命由35岁提高到71岁。通过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使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在科学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能够顺利地开展,使危害农民最重的传染病、地方病逐步减少或消灭,大大增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农业劳动力,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显著改善了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延长了人均寿命,保护了人力资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卫生公平。

在取得医疗成绩的同时,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扬。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曾派专家组来我国考察农村卫生,考察组的报告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尽管每个合作医疗的具体情况在全国有很大差异,但是总的来讲,它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还在另一份考察报告中说,“初级卫生工作人员的提出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型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在世界银行发表的《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国“到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s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也给予了恰当的评价:“在当代世界的发展中,中国做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即展示了一个国家即使在相对比较贫穷的时候也能在推进民众的健康与长寿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也展示了卫生成就无需严格受制于经济手段,即使经济手段非常有限。……虽然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但是中国的卫生成就己经开始同那些远比中国富裕的国家比肩了”。

1980年,全国约有90%的农村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也就成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和居民期望寿命的显著增加”,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

这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进入到一个参与者共同认可的均衡阶段,但是这种均衡只是在一个连续动态的演化过程中的停滞点,而停滞不代表停止,均衡本身只能表明当下的制度对应于一组特定的环境参数是适应的,适应并不必然指向效率。也就是说,均衡只是表征一种状态,其并不必然与效率联系。当环境参数的异动足够,新的选择机制将被启动,那么均衡就会被打破。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