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岗村 “血手印生死契约” 真伪鉴定(zt)

来源: 布周山 2016-12-18 20:21: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31 bytes)

 

1978年以后,小岗村作为“包产到户”的先进典型,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容否定。但是,小岗村在成为典型之前是否象某些媒体宣传的那样,确有18户农民“冒着坐牢杀头危险”秘密签下摁有“红手印”的“生死契约”,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近日有网友发来电子邮件要求我对网上流传的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到户“生死契约”的真伪发表看法,本人感到兹事体大,关系小岗村典型的严肃性和党的权威,故决定不揣浅陋,试对网上流传的这份“契约”进行技术鉴定,以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有资料显示,小岗村开会并签下“生死契约”是在1978年12月24日下午进行的。但早在同年 9月23日已有同属安徽省的肥西县小井庄村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同时还带动了附近10万农户实行了“包产到户”。并且这一创举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的肯定。11月7日省委又下发了一个“省委六条”,其中第五条要求搞好经营管理,生产队可以根据不同农活建立不同的生产责任制,只要个人可以完成的农活也可以责任到人;这个文件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当时安徽省委向广大农村发出的经营承包改革动员令。因此,无论从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时间,还是从安徽省委对待包产到户的支持态度上看,小岗村都丝毫没有“坐牢杀头”的风险。

  二、 从字迹上看,这份“契约”是一个书写娴熟老到,经常看书写字的“文化人”所为,而从整个“契约”的行文水平看,却又象是一个识字不多并一年到头难得拿笔写字的“半文盲”所为。其中“分”、“每”、“以”、“成”、“我”、“严”、“韩”字的写法,特别是最后的那个“到”字的一个长“托”显示的书法功底,怎么也无法让人相信这个'契约'的执笔人是一个连“甘心”的“甘”字、“坐牢”的“坐”字、“杀头”的“杀”字也不会写的“半文盲”;

  三、时代不同,语境也有很大区别。“契约”中“我们‘干部’”的“干部”二字,是不符合当时的语境的。在那个时代,在农民心目中“吃国家粮的”才叫“干部”,甚至“大队干部”也不叫“干部”,而一般称“负责人”。一个生产队的队长、会计、记工员是绝对没有勇气自称“干部”的;

  四、在那个时代,农民分钱分粮都用私章,一般少有摁手印的。这个“契约”上的红手印可以认为是在开会开到“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据网上资料),因临时决定签定这么一个“契约”,来不及回家取私章而采取的应急行为。可是严宏昌、严立学、韩国云为什么盖的是私章?他们三位是早有准备还是临时回家取来的章子?“契约”上明确写明会议是在严立华家召开的,为什么严立华不用私章而要摁手印呢?据说,写“契约”的纸是记工员严立符回家去取的,为什么他没取来章子?记工员没有私章吗?

  五、从字迹上看,除了“严宏昌”有所不同外,其余字迹均可认为是一人所写。既然分田到户有“坐牢杀头”风险,严宏昌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前面并单独成行,为什么紧接着签名的不是副队长(严俊昌)、会计(严立学)、记工员(严立符),而是关廷珠、关友德?严宏昌既然已经率先签名,为什么后面还要再签一次?

  六、关廷珠、关友德两个“关”字一个是繁体,一个是简体,但这并不能掩盖这两个名字同为一个人所写。用这样一个弱智的手法欺骗社会公众,岂不是掩耳盗铃?

  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即便小岗村曾经真的签过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网上流传的这个无标题“红手印”也只能是由某个手段并不高明的人事后再造的一个赝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宣传品,不需鉴定。 -求助高手- 给 求助高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8/2016 postreply 22:21:22

真假暂且不论,我插队时确实是按手印,向毛主席保证。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9/2016 postreply 00:43: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