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相信吴的民族节气。

来源: 清溢 2016-09-03 17:59: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981 bytes)

关于吴拒绝与日合作的例证,为省篇幅这里就不谈了,只针对本文作几点分析。

1) 第一段说“吴对日方要求,似允非允”。这也许说明吴想与日合作,更有可能是吴在险境下,为保护自己,明允暗拒的一种政治手腕。因为日方若能促吴易帜,其政治和军事利益极大,所以,当会尽力满足吴的要求。最后没成,自然是吴提的要求过高了,超出了日方的极限。吴作为当事人,不会不知道。明知会被拒绝还是提出来,何为?虚与委蛇,与日周旋也。

2) 第二段说“王克敏与吴势如水火,暗加牵制”。这对吴最终能否出来起不了决定作用。因为王是傀儡,若吴真想出来,日方一板即定,岂是王能阻止的?

3) 中段说:汪吴欲会面,但吴因政治立场,坚持要在家里见汪,事遂不成。这有点不可思议。政治家会谈,不是小孩子闹别扭赌气,说变就变?即如此,作为极力想促成此事的日方,又怎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4) 接下来一段说,汪吴互函,“好像提出过汪掌党务,吴管军事的方案”。这条信息分量很重,但从文中看不到任何证据。而“好像”二字,也说明作者并没有证据可展。那么,提出这一点是有意还是无意,只有作者自知了。不过,从三七年中卢沟事变,到王克敏的华北政府,再到三八年底的汪精卫艳电通敌,直至三九年底吴的去世,这中间相隔不是两三个月,而是两三年。如果说吴确实想出来,在短期内谈判要价不成可以理解,长期漫游以至不了了知,那么他是否真的想出来就要打问号了。

5) 最后一段,只谈吴的死有重庆政府謀刺、而不谈流传更广的日方行刺一说,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