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证据显示“大禹治水”时期确有大洪水 (zt)

来源: v5 2016-08-04 23:39: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605 bytes)

地质学证据显示“大禹治水”时期确有大洪水

2016年08月05日 07:51 来源于 财新网
 
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夏王朝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

  【财新网】(记者 周辰 实习记者 林雨轩)2016年8月5日,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文章《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为大禹传说中的大洪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

  几千年来,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研究者却一直找不到这一场大洪水的地质学证据。大禹建立的夏朝是否真的存在,也一直存在争议。

  《科学》文章作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最新研究推测出,夏朝开始的时间约为公元前1900年。这一年代不仅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重大过渡时间吻合,且与二里头文化开始的时间吻合。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器早期的主要文化,因此研究人员推测,二里头文化很可能就是夏朝的考古遗迹。

  大洪水证据

  启发研究者们找到这场大洪水遗迹的,是有“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因灾害而废弃,在那里曾出土过迄今最早的面条状遗存,且是小米做成的面条。

  喇家遗址的上游是积石峡和循化盆地。据吴庆龙介绍,2007 年4月,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他在积石峡和循化盆地中偶然地看到了一套连续分布的湖相沉积。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湖相地层的出现表明黄河在积石峡曾发生严重的堰塞事件,而堰塞湖有可能发生过溃决并与下游喇家遗址的毁灭废弃有关。

  该研究组发现,在积石峡西段的大拐弯处曾存在一个大型的滑坡坝,由一场强烈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形成。调查表明,该残余坝体的高度超过现在的河流水位240米,并沿着积石峡延伸1300米。根据作者之一、美国普渡大学地质学教授德瑞尔•格兰格尔(Darryl E. Granger)的形容,当时堰塞湖坝的高度大概在三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高度之间。

  据推测,该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黄河长达6-9个月,最终因湖水漫溢而溃决。研究者认为该灾难性决口的深度达110-135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110-160 亿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溃决洪水。

  关键的是,在堰塞湖下游的黄河两岸,研究者们发现了这场溃决洪水的沉积物, 即一套特殊的碎屑沉积。此外,在下游25公里处的史前喇家遗址中,他们也发现了这场溃决洪水的沉积。

  通过对采自于溃决洪水沉积中的大量碳屑样品的碳十四加速器质谱法(AMS)测定,研究者们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限定在了公元前2130-1770 之间。通过对同样一场地震中丧生的喇家遗址中的3名儿童遗骸的骨骼样品的碳十四定年,研究者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确定在大约1920 BC,属于齐家文化时期(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科学家们计算得出的洪峰流量大约为40万立方米每秒,相当于积石峡黄河平均流量的500倍。应该是距今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洪水之一。

  虽然研究者们没有精确地模拟这场溃决洪水向下游的演进和影响,但近代以来的类似的溃决洪水确实可以向下游传播很远的距离。1967年,一个体积仅为6.4亿立方米的溃决洪水曾沿长江向下游传播了1000公里以上。因此,体积为110-160亿立方米的这场史前溃决应该可以轻易向下游传播2000公里以上。当这场洪水到达黄河下游平原时,很可能造成了天然堤的溃决,从而引发了多年的大范围的洪水泛滥。

  从考古资料推测,黄河下游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次重大改道时间,积石峡洪水可能是造成这次改道的原因。在新的天然堤-天然河道建立起来前,这种大范围的泛滥会反复地发生。

  黄河下游平原广泛的洪灾会对那里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者推断这一洪水事件很可能形成了多代人的集体记忆。史记就有“导河积石”(或“道河积石”),意思是大禹在一个叫积石的地方开始疏导黄河。这个地名正好与这场巨大溃决洪水发现的地方——积石峡——具有相同的名字。这是否仅仅是个巧合,还需要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来澄清。

  大禹治水新考

  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发端于积石峡的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夏王朝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因为根据中国古代典籍,大禹建立夏王朝与治理洪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发生于公元前1920年左右的积石峡洪水就是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洪水的话,我们就能对夏朝建立的时间有一个新的推测,即公元前1900年左右。”吴庆龙说,根据史记的记载,在洪水爆发二十多年之后,大禹因为成功治水而获得了权力,最终建立了夏朝。

  重要的是,公元前1900年这一年代与二里头文化开始年代(约公元前1900年)吻合,因此,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二里头文化为夏朝的考古学遗存的观点,也支持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首都之一的看法。

  “这次大洪水也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社会政治变迁相一致,表明这些重大自然事件和历史政治事件的同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人类对极端自然灾害所做出的深刻而复杂的文化响应,这一响应将不同地方的人群联系了起来。”吴庆龙说。

所有跟帖: 

持续十多二十年的大洪水,使我们的祖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集中资源,统一筹划,才能在危难中生存。 -drinkwater- 给 drinkwater 发送悄悄话 (125 bytes) () 08/05/2016 postreply 08:43:49

这个解释有点牵强。这种堰塞湖溃决造成的洪水,只能是短时间和局部地区的,不可能造成几十年的影响。大禹治水要么另有洪水,要么,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299 bytes) () 08/05/2016 postreply 09:23:28

花园口决堤之后好多年还有黄泛区呢。也许他的功绩是是带领人们重新又把土地变得productive了 -sheandI- 给 sheandI 发送悄悄话 sheandI 的博客首页 (181 bytes) () 08/05/2016 postreply 12:32:41

你说的是对的,局部地区是会积水甚至暂时沼泽化,但是范围会很小。黄泛区是因为黄河决口后夺淮,造成水系紊乱河道不定,所以影响范围大一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5/2016 postreply 12:42: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