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影---勇补孔雀裘的晴雯是谁?

来源: xibeifenglai 2016-07-13 03:49: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02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xibeifenglai ] 在 2016-07-14 11:43:3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红楼梦》布局宏大,本博除了解表面文章,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晴雯乃是影射田秀英和田秀英推荐支持(“杨之大用,实借径与田贵妃”)的崇祯最为器重喜爱的杨嗣昌。

 

      晴雯“眉眼像林黛玉”,因为晴雯田秀英就是黛玉田秀英。

 

      晴雯的针线手艺无人能比,是因为田秀英的绣艺精湛。田秀英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心灵手巧,除了亲手改造庭院和宫灯,还精于刺绣,穷皇帝崇祯为了省钱,衣服破了能补就补,可他可不需要像道光一样,一个补丁要花五两银子的巨资,他是用田妃的免费劳动,又省钱还又精致。不仅仅如此,崇祯为了省钱,还拿田秀英的织品赏赐大臣,《烬宫遗录》记载“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织异常,云出自出(田)贵妃手。今犹在雍正文烈祠。” 原来《红楼梦》中的晴雯修补孔雀裘是真有其事,正是四皇子回顾年幼时曾多少次地目睹母亲辛苦的缝补织作。

      而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仍完好保存在成都文殊院的田秀英亲手绣制的“田妃绣彩”就是最好的证明。

 

      田妃绣彩的绣品简介:一天田妃忽发心痛,服药不应,其继母说其故乡四川仪陇西寺的菩萨最灵,于是田妃祈祷许赐袈裟一件。不久田妃心痛病愈,即亲手绣制千佛袈裟还愿。此袈裟以红绫为底,以黄缎缝合,另以宁绸衬托,合于前襟之间,上共绣佛像248尊,田妃用头上的青丝绣佛眉(有DNA啊!),乃是田秀英亲手所绣,金线串连珍珠、玛瑙,绕围诸佛,光彩夺目,价值连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秋,差人将此袈裟送到仪陇西寺,藏于寺内圆通阁(该阁亦是古刹),1922年军阀田颂尧将袈裟夺走后转藏成都市文殊院宸经楼,保存至今,为空林八珍之中的“田妃绣彩”。成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吧。

  从照片可以看出,保存的条件是相当的简陋,不过就是普通玻璃橱柜再加几包樟脑丸而已,四川的气候湿润,真是无法相信这样的保存条件,又没有隔绝空气和阳光,这件袈裟居然保存了386年!更不要提近四百年来经历的无数次战乱天灾,还有破四旧,却能安然完整的保存至今,我都怀疑这是不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保护的那件袈裟啦!历尽磨难却依旧光彩过目!(照片请看下面)

 

      再来看另一位影射的人物----崇祯最是倚重的大臣杨嗣昌。

 

      杨嗣昌,字文弱,晴雯指晴天云少,雯弱,即文弱。

  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湖南古有“芙蓉国”的美誉,宝玉为晴雯做《芙蓉女儿诔》。

  “身为下贱”指的是“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杨嗣昌的代罪之身。
 

     《芙蓉女儿诔》中的“及闻蕙棺被燹,顿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诮”正是描述杨嗣昌被挖坟戮尸一事。

  晴雯被奸谗所害,实在是因为她太过出众,连凤姐都不得不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就连容不下晴雯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晴雯“色色比人强”。

  晴雯补孔雀裘,其实就是杨嗣昌修补大明山河,他是怎么补的呢?“將裏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四正),然後用針紉了兩條(2),分出經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補兩針(2),又看看。織補兩針(2),又端详端详。”。看到没?用的正是“四正六隅”的方略

  杨嗣昌是明朝末年崇祯最为相信倚重的大臣,崇祯对有才有识,不计个人得失,真心为国操劳的杨嗣昌是有深厚感情的。崇祯专门为杨嗣昌作诗送行,引得东林党嫉恨,文秉写到“ 所以宠之者至矣。”

  崇祯14年,杨嗣昌失洛阳,面对东林党李昌等的弹劾。崇祯说:“督师去河南数千里,所谓鞭长不及马腹,若汝等爱憎起见,无乃太过!” 杨嗣昌再失襄阳后,为兵部都谏张缙彦以“陷城失藩”纠劾。崇祯降旨“自督师以下,调度失宜,巧言善欺”,着有关部门议罪。朝臣得此机会,以吏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王道直等大僚为首的一批言官纷纷上书要求惩办杨嗣昌。崇祯以是大会六部、九卿、科道于乾清宫,怒曰:“杨嗣昌系朕特简,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各官见朕有议罪之旨大家排击,纷纭不已。如出忠直,何不于兵科未具疏时先言之也?姑不深究,各疏皆留中,谕尔等知之。”

 

        《崇祯遗录》记叙道:“杨嗣昌实心任事,廷臣所少,而才又足以济之。使廷臣不以门户掣肘,俾得专心办贼,未必无成。顾攻者纷纷,遂使愤郁忧危,方寸扰乱,以抵败亡。无拳无勇,职为乱阶,俱诸臣之谓乎。诗云:「无权无勇,职为乱阶」,其诸臣之谓乎!抚臣微有谋略者,朝臣必嫉之。廷臣闻嗣昌死,欣然有得色。忘国徇私,幸败乐祸,任事者欲其成功,岂可得乎?”


  杨嗣昌忧惧交加病死后,朝中东林党仍不肯罢休,一定要以“失陷城池律”论,要求崇祯下旨将杨嗣昌“戮尸”。崇祯一时无法抵挡,多日后突然一日对朝臣流泪言“昨梦杨嗣昌”云云,同时以“故辅杨嗣昌奉命督剿,无守城专责,且对伪装入城、乘夜偷袭均再三严申军令,地方官员置若罔闻。”为由,不顾朝臣反对宣布昭雪杨嗣昌罪,赐祭。

  宝玉梦见晴雯道别其实就是指崇祯梦到杨嗣昌一事。



  崇祯还亲自手书祭文一篇:“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英魂有知,尚其祗服”。正是宝玉为晴雯写祭文的原型!真真是“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崇祯还临朝叹息:“自杨嗣昌殁,无复有督师平贼者。”暗合了补孔雀裘一回中麝月说晴雯:“但这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

  宝玉探望被逐出去的晴雯,见她“瘦如枯柴,腕上犹带着四根银镯”晴雯怎会如此富有? 想想晴雯看病时,大夫都不敢正视,分明是妃子的气派。这是暗述生了四个儿子的田妃。

  而晴雯与宝玉换穿贴身的红绫袄则是她深感冤枉,被奸馋污了自己的干净却也不屑去辩解了,是对污蔑者的憎恨,也是对宝玉的眷恋。袭人(宝钗)和宝玉虽有云雨情,但远不及晴雯(黛玉)和宝玉的心灵相通。


  晴为黛影,杨嗣昌是田妃推举支持,为崇祯所器重倚仗。在李自成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后,杨嗣昌忧惧交加,旧病复发,病死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一,沙市徐家园。一年半后,田贵妃病死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十六,承乾宫。一年多以后的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于煤山上吊殉国。也正是晴雯之死预告了黛玉的结局。


  杨嗣昌为国呕心沥血而死,生前受尽东林党的弹劾打压,死后还被诋毁,东林党誓要将杨嗣昌刨坟戮尸,也正是《红楼梦》中王夫人连晴雯尸首也不肯放过的真历史

 

  
  谁说崇祯刻薄寡恩?看看崇祯对杨嗣昌的感情!谁说崇祯喜欢委过于他人?看看崇祯对杨嗣昌的担待!我们应该思考:当这些东林党人怪罪崇祯刻薄寡恩推卸责任时,他们到底为崇祯还有大明做了什么?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