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要和国际接轨,要向CIA学习。

来源: 区分大小写已经存在 2016-05-20 19:40: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129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区分大小写已经存在 ] 在 2016-05-20 19:40: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布兰扣·马斯提克:CIA,老老实实搞情报,拍电影的事交给好莱坞可好?

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宣传,有时是润物细无声,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厄普顿·辛克莱尔曾经这样写道。这毫无疑问肯定是正确的,但有些艺术作品的宣传较之其他更显刻意。Vice News的杰森·利奥波德最近获得的文件正说明了这一点。

杰森·利奥波德就资讯询问自由权获取了2012年的审计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中情局参与娱乐业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情局在2006年到2011年间,至少涉及22个娱乐项目,范围从书、电影到真人秀。报告提到“消除对中情局的误解、呈现出中情局平衡准确的形象并为娱乐产业项目添加真实性”都是中情局和娱乐大亨努力合作的部分。

报告只列出了7个这样的项目,包括里查德.帕特森的小说《恶魔之光》(Devil s Light)、美国有线广播网的《谍影迷情》(Covert Affairs)、历史频道的纪录片《轰天神鹰:中情局的秘密航空》(Air America: The CIA s Secret Airline)以及BBC2011年发布的系列剧《反恐的秘密战争》(The Secret War on Terror)。其中有两个项目被列出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美国中情局在2012年的奥斯卡角逐者《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和《逃离德黑兰》(Argo)两部电影中都扮演者重大角色,尽管此前没未听说中情局参与《逃离德黑兰》的制作。

布兰扣·马斯提克:CIA,老老实实搞情报,拍电影的事交给好莱坞可好?

《逃离德黑兰》(Argo)

可以说榜单上最奇异的就是烹饪节目秀《顶级厨师》(Top Chef)第七季的第10集,片名为《食材猜猜看》(Covert Cuisine),主要内容是选手将“伪装”的菜献给中情局的官员及员工,包括当时“令人尊敬”的导演--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这一集主要讲的是帕内塔和节目秀的评委进行聊天。一位评委告诉他说“终于有一次,我知道一些你 不知道的事情了。”在看到另一位参赛选手欲盖弥彰的威灵顿牛肉片时,帕内塔开玩笑说:“他们应该把这个人给抓起来,”就这么一直说说笑笑,直到部长突然被 办公电话催走。一位评委问道:“帕内塔导演吃霸王餐,你还习惯吗?”一名工作人员说:“这经常发生。”

据报告,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周都会从各地接收五到七个项目,主要处理“中情局文化和历史事件”的问题。但是,《顶级厨师》的这一集很明显,有些中情局的项目趋向于提升并人性化该机构的声誉。而现在,该机构的声誉经过酷刑报告以后变成了无法无天、民主政府崩塌的代名词。

举个例子,《逃离德黑兰》讲述的是1979年-1980年,美国中情局如何从伊朗手中解救6名 美国公民的英勇故事。但是电影的开场指出,美国1953年推翻了伊朗民主选出的总理,该事件导致了电影中出现的人质危机,这一点十分巧妙地遗漏了一个事 实,即中情局——这部片子的英雄——才是发动这场政变的罪魁祸首。电影放映后,电影因轻描加拿大人帮助人质逃跑中的作用,而大受非议。前加拿大大使对伊朗 说“我们被描绘成等待中情局救援的民宿老板”这一点让我很担心。

布兰扣·马斯提克:CIA,老老实实搞情报,拍电影的事交给好莱坞可好?

《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的剧照

《猎杀本拉登》所讲述的内容与事实有很大出入。电影将主人公玛雅塑造成一个顽强、超有战斗力的中情局特工。上司下令,放弃追捕本拉登,但她不同意。她的原型是事实分析师,据说她“参加严刑折磨时,十分开心”,同时对国会撒谎,还经常发生重大情报失误,未能及时通知FBI 9·11事件中有两名嫌犯潜入美国。同时电影因大肆宣传错误事实而备受争议。电影中,调查员通过对嫌犯的严刑拷打得知本拉登的具体位置,但国防部长的话刚好相反。这些错误使得人们十分好奇,中情局的目标是不是“揭穿中情局以及情报工作的神话”。

 

对泄密的双重标准

审计报告对中情局处理机密信息的方式提出了质疑,这表明:在很多场合,中情局合作的很多娱乐从业者可能接触了很多他们本无权知道的信息。

公共事务办公室(中情局的公共事务办公室)以及其他的中情局雇员并没有遵守中情局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禁止在合作互动中,雇员将机密信息泄露给娱乐从业者代表。报告如是写道。

报告还指出有几位参与项目的官员“在与娱乐从事者进行交流互动时,没有接受公共事务办公室的指导”,在接受电影采访时,这些官员根本不知道在参访中,哪些内容该讨论,哪些内容不该讨论。他们认为公共事务办公室应该给他们进行更好的培训,对采访进行更多的管控。

有一次,娱乐行业代表允许参加一次探员会议,该会议涉及“机密”(美国政府文件中,“机密”为 二级保密)信息内容讨论,这违背了美国中情局的指南。根据政府,“机密”信息若未经官方允许擅自披露,可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伤害。但审计报告中并没有提到 相关涉事官员是否接受处分。

中情局将机密信息泄露给娱乐行业代表,既有目的性,也有偶然性,但这和奥巴马政府狂热起诉国家 安全泄露行为、视该行为对政府有害大相径庭。当局用有近100年历史的间谍法来起诉泄密者和告密者,而这些人的数目几乎是所有其他主管部门数目的两倍。泄 密者中,就有一个是前国务院官员斯蒂芬·金,他只是因为和一位记者讨论一份机密报告——甚至没有移交文件——而被起诉。政府官员将该案例描述为没有意义。

灯光、摄影机和间谍活动

美国中情局和娱乐界纠结缠绕的历史十分漫长,这故事得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当时中情局试图 通过与反共的超爱国成员合作,影响电影制作。这些爱国成员包括约翰·韦恩和导演约翰·福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情局雇佣了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审查主席 Luigi Luraschi,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删除电影中展现美国人不好的场景,并植入“精心打扮的黑人”场景,来抵制苏联的宣传,帮助确保像《正午》一类的电影不 会得到行业奖项。中情局同时买下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的版权,该书反苏联,同时在1954年被拍摄成电影。

布兰扣·马斯提克:CIA,老老实实搞情报,拍电影的事交给好莱坞可好?

电影《正午》剧照,剧中在主角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其所崇拜的法官和执法前辈打了退堂鼓

自此,中情局在许多娱乐项目中发挥咨询作用,这些项目包括2001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 连续剧The Agency以及电影《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临时特工》(Bad Company )以及《谍海计中计》(The Recruit)。好莱坞和中情局的结合通过本·阿弗莱克和詹妮弗·加纳的婚可见一斑,两人都是中情局极力推荐项目的明星,这些项目包括:2002年的汤 姆·克兰西的惊悚片《惊天核网》(The Sum of All Fears) 以及美国广播公司的间谍剧《双面女间谍》(Alias)。接着阿弗莱克又导演了《逃离德黑兰》(Argo)。

中情局不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其他的一些政府机构也意识到将他们自身插入娱乐行业中的价值。比如 说国防部,它也操纵了一些电影,包括:《壮志凌云》(Top Gun)、《变形金刚》(Transformers)连续剧、《真实的谎言》(True Lies)、以及《约会规则》(Rules of Engagement)。国防部经常为制片人提供场景拍摄所需的军事资源,这使得国防部可以对美军荧幕形象的塑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作为给国防部的回报, 制片人在拍摄《黑鹰坠落》时,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其中有一个角色是儿童强奸犯。同样地,电影《风语者》中有一个场景描述的是一名美军战士从日本战 士的尸体上拔走金牙。在国防部抱怨后,这一场景被切除。

 

 

那么,中情局在如今的娱乐媒体中所塑造出的形象和上世纪七十年代塑造出形象大相径 庭也就不奇怪了。七十年代,《秃鹰七十二小时》(Three Days of the Condor )中将中情局塑造为一个罪恶、阴暗的机构。为了使中情局的名声变好,中情局似乎十分乐意违反自身的保密规定以及不泄露标准。也许在《逃离德黑兰》后,中情 局发出的这条推特总结得特别好:

真实的《逃离德黑兰》:这是一部让我们心惊胆战的电影。让本·阿弗莱克在这里拍电影?真是最棒的馊主意。谢谢本!——中情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