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妮: 魂系上海70年

来源: 荔枝100 2016-05-10 17:06:2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13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荔枝100 ] 在 2016-05-10 18:09:5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亲爱的 ______:

我于1997年重访上海,对上海记忆犹新。除了外滩的建筑,一切都变了。这本书是我30年前在圣地亚哥写的,那时我多么思念上海!那些都是好日子,即使在战争期间、困难时期。我想念四散分离的朋友。我们每隔两年举行一个大团聚。这个月,我见到了约50个老同学和老朋友,我们在洛杉矶小聚。迄今为止,我们隔年举办“老中国通大团圆”,第一次是在加州安纳罕姆,以后在温哥华、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圣地亚哥,下一次是在亚利桑那的斯高茨戴尔。希望下次见到你!我们都老了,有几个已经离开了我们。

                                                                                  祝福,

                                                                                  芮妮·罗根

附:我今年73岁了。我(在上海)的学校是PTH。

这是我最近在地下室找东西时不经意翻出的一本小书。十年前,我为了写历史文章上网谷歌,买下了这本只有一百页的回忆录。因为邮寄耽搁没有及时收到,也就没去读它,顺手放在书架上,以后就把它忘了。

这次翻开书,还有个意外的惊喜:里面夹有一张作者签了名的纸条(翻译如上):

薄薄的书,很快读完了。很有可能是自费出版的,能看出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编辑。但芮妮把故事细节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沪外国人的典型生活写照,也是上海近/现代史个人经历的一个特殊角度。

芮妮的外祖母是鳏居的俄国小农场主,十月革命后,为逃避布尔什维克的迫害,放弃了家产,带着三个孩子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凌晨登上去海参威的火车,又和成千上万的逃亡“白俄”一起,辗转坐轮船来到上海。

芮妮的俄国外祖母:

芮妮二十年代在上海出生,她的父亲是英国公民。他们一家居住在公共租界,苏州河北岸的虹口。作为外国侨民,他们有自己的西侨生活和社交圈子,芮妮在英国人开办的学校读书。但因为家中带孩子的保姆和仆人都是中国人,她能说一口道地的上海话,也会说“洋泾浜英语”。

芮妮的保姆(阿妈):

书中描写了她在那个殖民环境里的生活,以及她和妹妹们的一些小小的调皮和叛逆,例如她们十分厌恶每星期必须换三辆有轨电车,到西区的钢琴老师家去上课。有一次她们逃课,到同学家去玩耍,不小心在后院跌进粪坑里。因为浑身恶臭,没有一个黄包车夫愿意拉她们回家,结果她们付了四倍的车费,死赖在车上才被拉回家。

她又写到三十年代的中外上海人如何痴迷好莱坞电影,新电影上映往往要排队购票,如果她和妹妹们调皮或犯了错,最大的惩罚是父亲禁止她们出去看电影。那时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在上海大红大紫,粉丝无数,一次芮妮亲眼看见一个中国男观众把影院座椅拔起来扔向银幕,因为邓波儿在电影里受到无端欺负,令他忍无可忍。

芮妮坐三轮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孤岛时期结束,租界被日本人占领,外侨中的敌国公民都进了集中营。所幸芮妮的母方是俄侨,没有进集中营,但经常会有日本宪兵突然到家里来查户口、点人头。每次有日本人来,如果对孩子态度凶恶,芮妮的外祖母就会跳起来,用俄语把他们骂个狗血喷头。

书中还有些稚气的插图。 1937年国军轰炸黄浦江里的日本军舰,结果投错了地方,炸弹落到外滩和大世界附近,死伤很多市民: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空军轰炸虹口的日本仓库码头。有一次半夜警报拉响,全家躲到地下室,却怎么都不能说服外祖母一起下楼。她说:我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床上!因为房里有灯光,来了三个日本兵,冲进外祖母的房间里。这时美国飞机已开始在附近投炸弹,家人听到楼上轰隆一声响,接着看见两个日本兵抬着一个人下楼出门。大家都以为外祖母完了,警报一解除,跑上楼一看,外祖母好好地躺在床上打呼噜。原来她和日本兵吵架,用俄语脏话骂他们,最后把房里的火炉铁架推到其中一个日本兵身上,砸伤了他的脚。日本人走后,她回到床上继续睡她的觉。

芮妮的回忆录出自一个年轻外侨女孩的角度,她对家庭和上海的记忆是亲切、温煦、充满乐趣的。在她眼里,上海是她的家,一个五光十色的不夜城,一个可以实现任何梦想的地方。

芮妮身着织锦缎满族服饰:

她也写到上海的穷人、乞丐和难民  – 三十年代,每夜都有上百个乞丐冻死或饿死在街上,租界公部局每天天亮前都要派人开车去各处收尸。

她对这些不幸的人们充满了同情,但她毕竟是一个局外人,她描写当地中国人的眼光是远距离的,她的回忆也滤去了不少痛苦和黑暗的东西,剩下的是不愁吃穿、父母和殖民政府保护之下的美好童年。

30年代苏州河(四川路桥西望):

和绝大多数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一样,芮妮在抗战胜利后离开上海。她和家人移民美国圣地亚哥,不久在那里结婚。她的丈夫曾是个驻扎北京的美国军人。

我算算,芮妮现在应该至少83岁了。我打算通过那家出版社给芮妮寄一张卡,谢谢她写给我的字条。还想告诉她,我虽然不是“Old China Hand”,说不定还真会去参加他们的聚会,见见那些抱着上海梦慢慢老去的 "老中国通“。

芮妮出版回忆录时的照片:

这是网上找到的照片,芮妮读过的西童女学,在虹口区。这幢房子现在还在:

我的其它有关上海历史的博客:

罗宋汤,以及上海的流亡俄国人: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575/201603/716152.html

上海的古城墙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575/201602/616984.html

上海最好玩的路名: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575/201602/600357.html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上海西菜中最好吃的是土豆沙拉罗宋汤和炸猪排。价廉物美,每次回去都要去吃一次,确确实实要比美国的牛排,鸡汤好吃,沙拉就不说了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7:39:44

你记得的全是吃的东西 :-) 海派罗宋汤我烧得不错,帖子里有链接。 -荔枝100- 给 荔枝100 发送悄悄话 荔枝1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07:47

谢谢,我在美国也常常烧罗宋汤,以后请你专题介绍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54:09

牛尾太贵了,改吃红烧牛肉了。 -tellUlater- 给 tellUlate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23:01:47

炸猪排记得南京路中央商场那个叫“东海”的馆子做得很好, 家里老人说那家店解放前叫马尔萨斯,老克拉们说是吧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12:23

现在回到上海,哪一家的炸猪排都好吃。都有辣酱油。我去大木桥路/斜土路的新理社西菜馆,人少,干净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9:01:16

俄国人开西药房的也很多,公司合营前常熟路上的奇美药房里就可以看见一个胖胖的俄国女人座在那里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7:41:59

淮海路上的万兴食品商店也是以它的外国deli 食品著称。那时不知道叫什么,现在知道了就是类似美国超市里的deli 食品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7:47:04

这是从一个外国人眼中看到的上海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生活,虽然她的回忆滤去了不少痛苦和黑暗的东西,但还是能看到人们生活的艰难。 -匆匆客- 给 匆匆客 发送悄悄话 匆匆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05:21

是的,她用不少的篇幅,写到自己家庭和普通市民 -荔枝100- 给 荔枝100 发送悄悄话 荔枝100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9:47:33

国泰对面的蓝村,文革时叫成都饭店,我经常去买麻辣豆腐,有个大叔在那里切红肠,大而光的脑袋,欧洲人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89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15:49

我小时候每个月父母发工资就带我去成都饭店。 -嘎闹忙- 给 嘎闹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39:41

哈,现在知道那个名称已不多了,78年去那里,找不到成都饭店了,一个蓝村在那里,我真不知道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77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45:43

蓝村是文革前的名称,那家店的凉面很好吃,好像夏天还卖酸梅汤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9:05:58

皋兰路,南昌路那一带也住了些俄国移民,有一年我姑母带我去徐行公社,同去的一个大姐姐长相也和芮妮类似,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65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8:24:31

真正的老克勒,现在应该起码八十岁了吧!这里有没有老克勒,请举手,哈哈。 -荔枝100- 给 荔枝100 发送悄悄话 荔枝1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19:44:28

老克拉冒充金刚钻。(小时的顺口溜)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0/2016 postreply 20:27: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