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丨族裔政治最终动摇的是立国之本

来源: 互联网 2016-11-07 23:17: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0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互联网 ] 在 2016-11-07 23:20:2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本文原载2016年11月6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原题为《从特朗普侧看美国民主》

 

文 | 丁一

 

进入2016年的10月,从美国分州计票的选举团制度和基层催票力度的角度来说,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其实已经基本胜算在握,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则似乎已经无力回天。不过,从共和党候选人竞选之初,特朗普的选举的意义就不在于最终的胜负,而在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内部困境的楬櫫,我称之为“特朗普恶症”。这种恶性病症,其实自美国独立之始,就或多或少在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或隐或现,最后在2015年,它以一个讽刺漫画角色般的形式——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偏执妄想的政治基因

 

历史学家Richard Hofstadter写于1964年的政论《美国政治中的偏执妄想风格》中的论述,如今仍然回响在特朗普的竞选中。事实上,美国的诞生就与政治偏执有关。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的《茶叶法案》实际上通过减税而降低了殖民地的茶叶价格,而不是增税,但是此举却引发了革命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其后, 反共济会主义、反天主教主义、反犹主义、反新政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等此起彼伏,一次一次地展示了偏执妄想乃至阴谋论在美国政治话语中的巨大吸引力。


特朗普依靠茶党运动跃至美国政治的舞台,依靠的恰恰就是偏执妄想。特朗普曾经是“奥巴马国籍阴谋论” 的最高调的支持者,通过不断地质疑奥巴马的美国人身份,他成为茶党眼中的单枪匹马反抗媒体以及伊斯兰教阴谋的英雄。事实上,茶党本身就是一个阴谋论集散地,从穆斯林兄弟会渗入美国的谣言到医疗改革背后的共产主义,从班加西真相调查到气候变暖阴谋论,茶党一直就依靠着右翼媒体对阴谋论的连篇累牍的讨论来延续人气。而在这次总统竞选中,特朗普则将自己捕风捉影、制造阴谋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他宣称自己曾目睹众多美国穆斯林庆祝“9•11”事件,号称墨西哥政府有计划地把犯罪分子移民至美国,质疑美国经济数据是伪造的等等,一次一次地抓住了媒体以及他的支持者的眼球。


但是阴谋论的盛行,不能仅仅归结为个别政治人物的手腕高超。只要一个民主社会仍然允许言论自由,信息和反信息(misinformation)都会各自有其市场,阴谋论就不会彻底消匿。但是,如果反信息盖过了信息,民主体制就有可能会暂时陷入危机。因为民主的说服过程本身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渲染阴谋论的政客可以在这个说服过程完成之前获得短期的政治回报。比如,在2004年,还有近半的美国人相信伊拉克曾经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此类似,在2012年的一个民调中,最高时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共和党人相信奥巴马的出生地可能不在美国(见“Do Facts Matter? Information and Misinform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30.4)。当然,大多数美国人最终都放弃了这两种反信息,但是在此过程完成之前,小布什依靠伊战的反信息赢得了2004年的选举,而特朗普则依靠造谣奥巴马的出生地而从一个房产大亨一跃变成了政论明星。


美国民主的优势之一正在于,由于有言论自由,信息总是能够在整个社会层面战胜反信息。阴谋论虽然可以兴盛一时,却最终将退入历史的注脚之中。对政客来说,散布反信息或者阴谋论,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支持率上升,却可能要承担终极的政治后果。比如,有关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谣言,就导致了与伊战紧密相关的政客通通被彻底逐出了美国政坛(如切尼、莱斯、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等人)。他们无法再寻求公职,其他共和党人和主流媒体也纷纷避之若浼。可以想见,特朗普会和另一个以造谣取胜的前副总统竞选人莎拉•佩林一样,最终淡出美国政坛。但是这样一个周期,不免有时会以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代价。在当下的美国,这个代价就是美国政治话语开始陷入族裔政治的漩涡之中。

 

族裔政治的潜流

 

中国有一句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建立于族群身份之上的一种偏执妄想:“只要不是和我一个族群的政治人物,那么他就一定别有阴谋。”换句话说,族裔政治就是要把族群界限和政治利益界限之间画上等号,试图用族裔差异来彻底代替政策差异作为民主选举的基础。如果我们追问,究竟哪些人是特朗普的选民?那么他论调中强烈的族裔政治色彩,就彰显无遗。他在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中的支持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他的票仓则是以中下层白人为主的中西部、南部诸州。当三K党人物公开对特朗普表示支持之时,特朗普却在媒体上拒绝撇清干系,甚至向三K党的支持者暗中示好。


族裔政治不是完全没有其正当性,特别对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来说。但是当占人口多数的族群操纵族裔政治时,这种政治话语的背后其实就赤裸裸地变成了“我们 vs 他们”的思维逻辑:“‘我们’才是真正的国家的主人,‘他们’一定是‘我们’的敌人。” 一个国家内政外交的种种问题,是由无数复杂的历史遗留和实际情况合力造成的,不能简单地用“我们 vs 他们”的逻辑来理解。很多白人会嫌弃非裔自己不努力工作而总是依赖社会福利,就此认为白人作为一个优等族裔高于非裔。但实际情况是,非裔自黑奴解放后就处于社会底层,并缺乏教育,这种状态又在种族隔离时代得到延续。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的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弱,使得非裔自己很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完全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这里面还牵涉美国城市中心的贫民窟化、制造业工作的外迁等等异常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是需要有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的政客,而以操纵族裔政治为生的政客,正是要一口否认这种复杂性。族裔政治最终动摇的是美国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国家的立国之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式的族裔政治的最大受害者,也许不是民主党,而是已经被族裔政治绑架了的共和党。在2015年共和党初选中,偏向温和派的杰布•布什和马可•卢比奥代表的是非族裔政治路线,与之相对,泰德•克鲁斯和特朗普代表的正是反对移民和仇视少数族裔的路线。虽然杰布•布什和卢比奥在选前被绝大部分政论家所看好,最终的胜负,却是在泰德•克鲁斯和特朗普之间产生。这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初选结果,宣告了共和党领导阶层希望把自己重新建立在重商主义、宗教保守主义和财政保守主义的联姻之上而非族裔政治之上的努力又一次惨败。特朗普的蹿升使得族裔政治在美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催生了所谓的“非传统右翼”(Alt-right)。“非传统右翼”的非传统性,就在于它拒绝将自己的保守主义基于传统的商业利益、宗教传统或者财政保守主义,而仅仅基于白人的身份认同。对传统的共和党政客,前三者是本,族裔身份认同只是一种催票的暂时手段;而“非传统右翼”正是要颠覆这种对族裔标签的工具性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族裔话语的政治动员能力。

 

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

 

特朗普的另一个显著之处,在于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他虽然以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总统,实际上,他却无法被纳入任何一个共和党的政客类型之中。他并不要求平衡财政支出,所以不能算作财政保守主义者;他支持同性恋团体,连《新约》中篇章的名目也会念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保守主义者;他虽然是地产大亨,却大肆吹鼓损害商业团体利益的反移民政策,也不是一个洛克菲勒式的共和党人;他反对美国海外驻军、羞辱越战老兵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嘲弄伊战阵亡士兵军属,完全与共和党鹰派的基本价值观背道而驰。他的言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了各种自相矛盾、夸大其词甚至是谎话连篇,使得没有人可以从他的言论中找出具有一致性的立场。事实上,即便是他异乎寻常强硬的反移民立场,也可以在一两天内剧烈地摇摆。

 

这种只在乎虚辞不在乎实质的演讲风格,正好可以诉诸底层老百姓。特朗普曾经在初选时大声呼喊“我就是喜爱缺乏教育的群体”。在这种民粹主义视角之下,意识形态都是精英编造出来的面具,不管候选人是左是右,最后选举结果都是精英阶层获胜。唯一能够表示自己不属于精英阶层的方式,是彻底展现自己不受现有的意识形态束缚,换而言之,就是完全放弃自身立场的一致性。特朗普的演讲风格被描述成“想到啥说啥”,他的口无遮拦被当作“抵制政治正确”的标杆。而所谓“政治正确”,就是美国在长期政治过程中形成的对是非问题的政治共识。挑战“政治正确”,实际上就是以民粹主义来挑战19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种民粹主义的盛行又指向了美国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或弱点),那就是异常稳定的两党制以及在此之上的两极对立。如果特朗普一开始以一个民粹主义为基础的政党候选人参与竞选,他就未必有能力挟持整个共和党的议程;如果桑德斯依靠某种形式的工党来竞选,他完全有可能在大选中战胜丑闻缠身的希拉里。两党制的好处在于会使美国政治有很强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坏处在于党派之争会远远大于党派合作,造成全国层面上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两党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相互蓄意阻挠,导致底层选民对两党及其意识形态都充满了失望,而转向让人耳目新鲜的政治边缘人物,比如特朗普。
 

特朗普的个人修辞学有两大特点,一个是粗俗简单,一个是以自售取胜。他使用的英语词汇基本停留在小学生都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从来没有复杂的句型句式;同时,他又擅长用这种“魔性的语言”不停地自我神化。在他的口中,他是最懂谈判的生意人、最虔诚的基督徒、最热忱的爱国者、最有能力的领导者、最强硬的鹰派、ISIS最惧怕的对手,甚至是最了解中国的政客。这两大特色将他与其他政客明确地划分开来,帮他在不满情绪弥漫于选民之间的时候,成功地打出了独树一帜的政治品牌。


然而,帮助他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却是各大媒体。在追求收视率的压力之下,特朗普越是大放厥词,越使得电视媒体有动力去不停地围绕他进行媒体轰炸。特朗普的政治对手需要花大价钱购买效率低下的政治广告,特朗普却坐享免费的、全天候的媒体注意力。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特朗普无时无刻不占据着电视中的新闻、政论以及脱口秀。这一点正反映出商业化的新闻媒体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前提下,媒体使得总统选举在某种程度上蜕变成了真人秀,而对公共政策的仔细讨论就逐渐在这种反复炒作中失焦而退居次席。当总统辩论都能退化成彻头彻尾的人身攻击时,媒体成了赢家,而美国公众却成了输家。

 

这个世界上当然并没有最完美的政治制度: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我们,“完美”多半是吹鼓出来的修辞,少有真实性的存在。退而求其次,一个能够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政治制度,似乎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毫无疑问,美国民主这辆大客车在2016年的这次总统选举的时候开到了一个三岔口上。如果新总统可以开好这一班车、转好这一个弯,帮助美国政治重拾理性的政治话语、摒弃操纵族裔政治、弥合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那么美国或许可以治愈自己的“特朗普恶症”。

 

 

钟布:赚钱才是特朗普竞选总统的真正目的

 

文 | 钟布

 

美国联邦调查局最近披露的希拉里“电邮门”丑闻,令本来已经明朗的大选格局再添变数。最近,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支持率仍然不相上下。投票日临近,出现这样的局面在美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不管谁当选总统,大选后两位候选人的结局已经清楚:如果希拉里失败,这位职业政治人物可能从此退出政治舞台。大选失败将宣告了希拉里政治生命的终结。如果特朗普失败,他未来的政治影响力将变得错综复杂。所以不少选民说:“不管大选结果如何,特朗普已经胜利了。

这句其实很有道理,因为特朗普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特朗普的性格

要了解特朗普的这盘棋,我们必须对他的个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特朗普有哪些性格特点呢?从本质上看,特朗普只是一个贪婪的商人。他并不真正相信共和党人信奉的理念,他的理念是赚钱,而且是不择手段地赚钱。特朗普与我了解的其他资深共和党人有很多不同。这也是他从宣布参选总统以来不断遭到共和党领导人打压的原因。作为商人,特朗普到底有多么成功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他善于钻营并利用制度的漏洞赚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更相信商业帝国的丛林法则:成者王,败者寇。

特朗普最大的性格特点是:自恋和自夸。他最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你攻击他的政策主张或者施政纲领,他并不在乎,但你不能提他的头发难看。如果有人攻击他个人,特朗普会跟你没完没了。对于他个人的负面评论可以让他半夜里辗转反侧,坐立不安。他会半夜三点钟上网发推特对别人进行人生攻击或回击别人的攻击,但从来不涉及政治内容。因为他并不真正关心执政理念,他的兴趣点还是赚钱。这也是很多选民一直支持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选民认为:特朗普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在商业运作上相当精明。他很贪婪,那又怎样?他如果当了总统,他的精明和贪婪正好可以为他们这样的人服务。

特朗普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自负和孤独。看看特朗普周围的人可以发现,特朗普根本听不进下属和幕僚的意见。他在准备竞选辩论期间,完全不听助手们的建议,还说他最烦别人指导他。他的身边只剩下一群唯唯诺诺的人,英文里称为“Yes Men”。他周围的人只能说“Yes”,不能说“No”。也就是说,下属只能对他言听计从,不能有半点异议。

同时特朗普又是一个孤独的人。记者采访他,把电话打到他位于特朗普大厦顶层的豪华住所时,他通常都是一个人呆在他那套金碧辉煌的豪宅中。在很多地方,他像一个黑社会的老大,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贴心的朋友,时常缺乏安全感。电影《教父》里有一句黑社会老大的经典台词:Nothing personal, just business. 意思是,干这一行没有什么个人恩怨,一切都是交易。如果说特朗普有什么信仰,这句台词才是他的人生信条。

那么,特朗普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呢?

 

特朗普的棋局

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没有料到自己能够从16位共和党参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代表共和党参加全国大选。但他很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初选失败,参选本身也会给特朗普的商业帝国带来很大的好处。现在他可能也知道,赢得全美大选的希望依然渺茫,但他最大的赌注并没有压在获取大选胜利上,而是把筹码放在大选之后将重建的特朗普商业帝国上。毕竟政治并非他的强项,赚钱才是硬道理。特朗普最喜欢的是钱。不惜代价地赚更多的钱,炫耀自己的财富,鄙视赚钱不多的人,才是特朗普的最大爱好。

了解他的这些性格可以解释,为什么特朗普会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在10月26日专门飞到华盛顿,参加他的新酒店开业仪式。特朗普对美国媒体极为不满,为此他的对策是创办自己的媒体——特朗普电视(Trump TV)。这样不管他是否赢得大选,特朗普的政治影响力将延续到大选之后,成为一部没有结尾的政治真人秀。


目前特朗普竞选团队只有一档在Facebook上播出的电视节目,称为“特朗普大厦直播”,但创建自己的媒体帝国一直是特朗普的梦想。特朗普最擅长的是将政治议题娱乐化。尤其是在他的政治影响力不够时,他特别喜欢把娱乐元素注入严肃的政治议题中,当然这也暴露出他的政治影响力相当局限。娱乐节目的目的是吸引眼球,无所谓正确、错误,但讨论政治议题需要听取公众的建议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特朗普电视可以以极端保守的立场出现在观众面前,以娱乐话题取代政治议题,比如为了解决墨西哥边界的非法移民问题,特朗普的解决方案是,修建一道墙,而且要让墨西哥政府买单。这样他以真人秀的娱乐姿态为复杂的非法移民问题,找到了轻而易举的解决途径。不能不说对部分缺乏判断力的选民,他的娱乐元素还是有感染力的。他们会说:瞧瞧你们这些政客,多年无法解决的非法移民问题,特朗普很轻松地解决了。

美国选举的特征是以候选人为中心,而不是政党。关注美国大选的朋友,可能常常听说一个词,“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政治行动委员会是一种通过向民间筹措资金、然后以电视广告等多种形式影响政治选举和立法进程的非营利性组织。这些政治行动委员会可以从选民中接受大量捐款,但这些捐款不能交由候选人本人及其团队进行操作,而是由政治行动委员会控制,用于推销认同的政治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这些年出现了不少假政治行动委员会。他们打着关心政治议题的旗号骗取选民钱财。例如,在杰布·布什宣布参选总统后,他们开始攻击他,宣称:“如果你们讨厌特殊利益集团,不想让像杰布·布什之流的精英阶层控制共和党,希望你们站出来表明立场:美国保守派拒绝杰布·布什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为此,这些所谓的政治行动委员会要求选民捐款,捐出5美元,15美元或25美元都可以。

最近又有一些政治行动委员会要求捐款用于抵制现任国会议长瑞安,说他不是真正的共和党人。这些假政治行动委员收到捐款后,并不将钱用于政治目的,而是把大部分捐款放进自己的腰包,然后把剩下的钱用于继续制作类似的广告或干脆向选民发电子邮件,要求更多的捐款。

总的来看,这类假行动委员会规模并不大,募集到的捐款也较少。但如果特朗普出面,带领一批这样的政治行动委员会,他们的影响力将是惊人的。只要能赚钱,以特朗普的商人个性,他是完全可能这么干的。看看这些年,特朗普如何运作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及特朗普大学就可以发现,他干这一行得心应手。

特朗普竞选阵营的CEO Steve Bennon早就拼凑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放在网上攻击国会议长瑞安,说他身为共和党领袖暗中支持希拉里的竞选。其实稍微对瑞安有点了解的民众都知道,瑞安的确对特朗普不感冒,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在支持希拉里。为了达到目的,特朗普阵营可以不惜一切抹黑本党领袖,不难相像他会如何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

总之,特朗普的着眼点并不是这次大选的成败。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他是否当选,他的确已经赢得了今年的美国大选。
 

【作者简介】

钟布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所有跟帖: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美国靠什么立国强国? 靠实用主义还是政治正确? -titaniumsub- 给 titaniumsu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7/2016 postreply 23:19:09

革命和战争。这还用问吗? -笑薇.- 给 笑薇. 发送悄悄话 笑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16 postreply 04:26:56

谁在划分族裔, 推行以族裔为标准的政策? -瞎说14- 给 瞎说1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7/2016 postreply 23:30:29

70 岁的亿万富翁,不享清福 东奔西跑图啥? 美国政府太烂了,他的使命感上来了 -路边群众- 给 路边群众 发送悄悄话 路边群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7/2016 postreply 23:34: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