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油价波动,金融股市波动

来源: 寻找无罪 2016-02-29 00:02: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961 bytes)

我看油价波动,全球金融股市波动


今天是26日。却看了2月16日星洲财经,提到那时候因为OPEC传出了减产消息,使原油价格走高,从而带动了之前上周五的欧美股市飚涨了,也带动亚洲股市走高,其中呢日本股市暴涨7%,但是唯独中国的股市下跌,【压制亚股涨势】

我一路来都关注着油价波动,以及关乎金融动态的“趋势”。只是我一直觉得——真够乱的,乱到不知是模糊不确定性,还是乱到【不清不楚】

今天当我在看了2月16日星洲财经的相关几篇【金融报道】,我大概能看出一个“端倪”。先总结基本感觉吧!——看油价走势,以及金融相关波动的【新闻】,真的不能只看着国际社会的“普遍报道”及其分析

有时,【不起眼的】其他区域新闻的“小道消息”,也能够让我们看得到一个【国际报道】没有传达的“分析”

2月16日星洲财经第3版的综合财经有一篇报道提到,《惠誉:出口有增无减,大马净石油收入杨升》。但里面的内容,让我看得懂,又想想似乎其实根本看不懂^O^

里头报道,惠誉指出,随原油出口有增无减,亚洲最大石油输出国的大马,净石油收入仍然杨升。可是又报道,从201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使亚太主权国的【净石油账单】显著减少。只有亚洲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区

然后惠誉表示,净石油账单减少使惠誉研究名单下的,【全部】亚洲经济体的【经常账】都有所改善

您们看得出其中的——蹊跷吗?

大马之所以净石油收入杨升,因被惠誉【看为】亚洲最大石油输出国

但是,在惠誉研究名单下的【全部亚洲经济体】,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亚太主权国,之中,惠誉明明把【亚洲】视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区】

这还不用紧。很奇怪的是——若亚太主权国的【净石油账单】减少了的话,那么两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大马】作为同样是亚太主权国,其“净石油收入”是杨升的呢?而且为什么,【只有大马】被惠誉评论为——亚洲最大石油输出国?这是否有什么“内幕”,或者我们不知道的【内部格局】?

第二,为什么亚太主权国的净石油账单【减少】了,却能被惠誉表示称让亚洲“全部经济体”的【经常账】都有所改善?而这当中为什么只有【大马】在——净石油账单减少之下,仍然成为【净石油收入】能杨升的情况?而且,还是以【亚洲最大石油输出国】的名义显示出净石油收入的杨升,这是否有特别的市场含义??

不过我第一次看到,净石油账单的减少能够改善一个国家的【经常帐的】这样的——市场评论^O^哈哈哈

但是明明从以前到现在,不过我看星洲财经,还是听凤凰新闻,市场明明一直【传递】,油价下跌影响了国际贸易恶化,而贸易恶化也必导致诸如美国中国等重要经济体的【经常帐项目】的萎缩,或下滑的,甚至恶化

好了。现在来看看,同样是2月16日的星洲财经。也同样第三版的综合财经。只是不同报道内容的《油价美股带动,日股强升逾7%——亚股上扬中股独跌》。

里面报道了,国际原油价上周五是飙高11%至每桶33.36美元,使美股大涨2%。也是带动亚洲股市走高,其中日股暴涨7%。唯新年长假后重新开始的中国股市下跌,压制了亚洲股市涨势。

谈到中国股市的下跌,报道中前面提到是由于【中国因出口数据失色】。可是讲完了日本股市飙涨的情况后,又报道中国股市时说全球股市普遍走高,“但中国股市在经历一周新年休假后,被投资者【秋后算账】,而且最新出口下跌。。。远低于预期”

第一次分析是表明,出口数据导致股市下跌

第二次报道其实展现,投资者的【秋后算账】才是主因。而所谓出口下跌,只是一个【附加效应】

两种分析,两种不同的意义。

可是如果您们仔细【回忆】,就会发现又有一个“歧义性”——明明报道开头是说,原油价走高才带动欧美股市,然后欧美股市的上涨再传导到亚洲股市【受惠】——这是市场在那2月16日的真实【秩序】

这样我就有点混乱或者糊涂——到底是油价的走高上欧美与亚洲的股市受益,只是【没影响到】中国股市罢了?

还是因为——纯粹是,中国出口数据失色,或者投资者的【秋后算账】,不论那种的“细节局部原因”才导致了中国股市的下跌【压制】了亚洲股市的涨势??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样的如下经济常识——贸易与股市之间是两种不同的关系^O^否则当市场【嚷嚷】什么中国经济放缓加大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率,或者什么各国的债务/gdp之比率不断攀升,甚至什么PMI疲弱证明了经济动能不足等的【市场叙事】。。。还不是照样股市下跌,股市上涨的哈哈哈

而且在以上报道中,不知你们是否也能【像统计学般的】勾勒出以下有趣的——市场模式

油价上涨,欧美股市上涨
亚股也上涨,唯独中国股市下跌

其中日本股市飙涨。。。。这到底应该视为——欧美股市上涨的一部分呢,或视为亚洲股市上涨的一部分呢?

因如果按照刚才的报道模式,正确的【逻辑方程式】应是——油价上让欧美股市上涨,亚洲股市也受惠了,唯独中国股市被投资者【秋后算账】

于是乎,应该把【日本股市的7%的飙涨】看做是——与其欧美股市一起联动影响了亚洲股市走高——唯独在中国【不被影响】

但是如果把日本股市的飙涨当做是亚洲股市受到影响的【特别印证】的话,那么整个“函数关系”就会换算成以下的【逻辑方程式】

即,亚洲股市中,唯独日本飙涨了7%,也唯独中国股市下跌

两种不同的【逻辑方程】,一个是日本成为亚洲股市走高的“一个因素关系”。但否则却【完全看得出】是在欧美股市上涨的【布局】中钟情于对日本股市的“策划”,却打压了中国股市的上涨。这反应——那次股市基本上是战略或【炒作】,根本就没有【市场因素】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国股市下跌压制了亚洲股市涨势——这样的报道叙事,而认为。。。。是中国股市的【内部因素】刻意主导下跌,以阻止亚洲涨势对欧美股市持续上涨有利,而对中国股市【不利】

但是我从同样报道中完全矛盾甚至对立的【小标题】论述中,就觉得这样的情况,【几率】是不占据着重要的【因素框架】

在小标题(中股猴年开市下跌)中提到——亚洲除了中股市下挫以外皆走扬。。。。韩国和澳洲分别起1.47%和1.60%。。。。

但是在下方的小标题(外资不看好亚股)中却报道了——资金动向显示外资不看好亚股发展。MIDF的数据显示,外资在上周从韩国,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台湾及大马市场【撤出】了10亿6千370万美元。。。。受外资动向影响最大的股市为【韩国】。在上周唯二的两个交易日,外资就已卖出5亿4千
800万美元,导致韩元成为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

真是好笑

明明亚洲股市也上涨,却说外资并不看好亚洲股市发展

明明亚洲股市走高,却是反映资金动向显示了外资不看好亚洲股市

明明在亚洲股市中,韩国股市也是上涨了1.40%,却又显示外资在上周卖出了5亿多美元的韩国股市,使其成为受外资影响最大的【股市】

甚至更好笑的是——明明外资在上周从韩国,泰国,印尼,菲律宾,印度,台湾及大马市场【撤出】了10亿6千370万美元——但是竟然【仍然】在油价飙涨影响欧美股市下,【亚洲股市】“仍然”可以是同样【跟着欧美股市】一起受惠而上涨

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外资撤出的报道中,连印度和台湾都是被提到了。。。。但是为什么没有提到【中国】???明明每次星洲财经或者凤凰新闻都会强调,中国的【资本外流严重】这样市场信息的哈哈^O^

从这些【小消息】,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出——所谓的油价上涨导致欧美与其亚洲股市上涨,唯独中国股市下跌这样的【市场波动】,也许其内在(而非内部)的原因,或情况就可能【更加复杂】了^O^

所以我为什么刚才在文中就特别要勾勒出——日本股市飙涨,唯独中国股市下跌——这样的【逻辑方程式】

有些复杂的因素,逻辑上无法说,但是【勾勒】几个点,大家就能够【眼睛点亮,心里回味】哈哈


(二)

果然,当我读到第5版的星洲财经时,其中的两篇文章:《中股休市,全球大跌——新华社:“中国因素论”不成立》,以及其《中1月资金外流4706亿》,就把我刚才勾勒出的问题,或者发现,或【市场资料混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

然而在此之前当我阅读了第4版时,就发现一个与其刚才看到新闻所谓的——油价上涨带动欧美股市和亚洲股市上涨——完全不同的【市场资讯】,简直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标题(德意志224亿回购债券)中就报道——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上周五宣布买回自家债券计划,其规模约为54亿(224令吉),希望借此减轻投资人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并协助提振股市。受此利多消息支撑,该银行上周五在法兰克福股市收盘狂飙11.8%至15.3欧元,并且激励欧美银行股同步上涨。

明明说,是其油价上涨才带动欧美股市,从而影响亚洲股市上涨——但明明就是德意志银行的【买回自家债券计划】,才引导了“欧美银行股”上涨,从而我们可以合理的认为也导致了【欧美股市】的整体上涨

忘了补充一句,因我一直忘记告诉您们,之前说的油价上涨带动欧美股市上涨的【市场消息】其实就是大马新闻。那篇报道的开头是写着(吉隆坡15日讯)^O^

而关于那德意志银行买回自家债卷计划,在星洲财经第4版是为【国际财经】,其报道的开头就写着了(伦敦15日讯)^O^

真不知道,是大马对市场的【资讯来源】有误??

还是德国对市场的认知模式只在乎债券市场的利好消息,而不受油价波动的影响??

还是干脆认为——德国的股市根本就与油价起伏没有关系,与世隔绝?
(PS:如果是这情况,又是一个专题研究了哈哈)

可是我更加好奇的是,德意志银行的债券计划对欧美银行股的影响的市场意义——竟然是由【伦敦】媒体方面来透露,而不是由德国报纸或德意志银行的【网站】发布消息?

难怪新华社所发布的,未署名评论文章称,将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怪罪于中国是不符合逻辑的

这是发表在星洲财经第5版的【钱进中国】中的一篇名叫《中股休市,全球大跌——新华社:“中国因素论”不成立》

而我刚才也提问关于为何大马报道的关于外资资金撤出之区域分析中并没有【中国】,却在第五版的《中1月资金外流4706亿》报道中得到了【答案】

其实以上两篇评论报道中,从内容的描述性与针对性来看,似乎为了回应——两种不同种类,但其实相同层次或者意义的【市场背景】或者市场论述

在新华社评论中,时间点刚好是在上周三的,联储局主席叶伦在国会听证会时,所表示的,【中国的不确定性】,比如经济放缓和人民币贬值,“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并引发人们对全球增长的担心”

而在中国资金外流的报道中,主要是回应,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组成的【国际金融协会IIF】关于中国1月的净流出资本高达1千130亿美元并为连续第22个月出现资本净流出——这样的报道——当中提到国际金融协会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持续存在,也是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的【主因】

所以新华社就评论说,中国因素论不成立。并且也特别强调了两点的重点

第一,市场波动加大了,容易相互指责。互相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没有什么中国的数据或政策能够影响全球市场

然后新华社也特别指出,金融市场的许多波动是【事件驱动型】。就例如:联储局从宣布停止QE到加息也创造了许多交易机会。而事件驱动型的交易都有放大作用。

也评论到,“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强,事件驱动型放大市场情况之下,国际上对中国【溢出效应】倍加关注”

不过从以上的段落叙事之中,也许你们也看得出一个【有趣的矛盾】

从中国市场角度,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强,导致了事件驱动放大市场波动的情况

但是从欧美或叶伦的角度,却看做是中国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民币贬值

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与中国的不确定性之间,如果仅仅从逻辑的角度,当然是金融市场是【泛集的】,中国的不确定性只是【子集的】——这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传统思维

但是如果从【市场的宏观影响】的角度而言,两者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很难用一个【定性的逻辑叙事】来决定出——相关的“复杂联动性”

因为市场的关联性其实就是【拓扑几何关系】,是【群集】关系

用日常经验来比喻——这就好像,当我们吃饭而食物中毒时,我们只会想到【食物有问题】,而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胃部或者“身体素质”也许就根本不适合【吃】特定的这样或者那样东西的问题一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