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乎?命运乎?从黄永胜,邓华到丁盛,董占林

来源: 一枪打穿黄邱套 2015-11-10 09:24: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902 bytes)

   黄永胜,邓华两人搭档由来已久。早在1933年6月,红三十六师改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黄永胜任团长,邓华当政委。可是,两人个性都太强,都喜欢指挥军事,邓华经常越权指挥部队,还动不动抬出“党指挥枪”那一套,所以黄永胜得听邓华的。就这样,两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1937年8月,八路军三原改编,黄永胜当685团团长,又是邓华跟他搭档当政委。黄永胜和他狠狠地吵了一架,原因就是政委喜欢什么都管。黄永胜气得拍桌子狂吼:“操!什么事都由你政委说了算,还要我这个团长有卵用。”

    抗战期间,两人同在华北聂荣臻手下共事,还是吵吵闹闹。聂荣臻只好给黄永胜配了一个王平当政委。再后来,两人先后到了东北,在林彪手下各干各的。1948年,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邓华为首任军长。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黄永胜为首任军长。这两个军皆为东北共军主力,战绩傲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当时,邓华是十五兵团司令员,中央命令将邓华的十五兵团番号改为十三兵团去担任志愿军,十三兵团司令员黄永胜改任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率15兵团指挥机关,与黄永胜的13兵团各军,四野实力最强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军和华北军区的六十六军共五个军组成志愿军兵团,随彭德怀入朝作战。

    1952年8月,奉中南军区命令,邓的44军与黄的45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54军由45军军部及第134师(欠一个团)、第135师,与第44军第130师另加一个团组成。45军的丁盛当家任军长,44军的董占林任130师师长。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邓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1959年7月初至8月中旬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被批。8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邓华和洪学智、万毅、钟伟等人被错误地划为“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据说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在会上火上浇油烧邓华:“老实交代你跟彭德怀的黑关系。”“彭德怀爱骂人,许多人都骂到,就是没骂过你,这是为什么?”“你长期跟林总,却是格格 不入,为何一到朝鲜就跟彭一拍即合?”邓华听后轻蔑地说:“他骂你是因为你打皮绊,玩女人。我没有男女作风错误,当然没有挨骂。”台下哄堂大笑。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会后,撤销了邓华在党内外的一切职务,退出军界,并于1960年6月发配到四川省担任分管农业机械工作的副省长,从而开始了长达16年的副省长生涯。

   邓华被发配至四川,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倍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一件事意想不到的事,却令邓华感动不已。1961年7月21日,邓华偕同秘书等人对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进行考察。这两个州正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艰险跋涉的雪山和草地的所在地。到达草地边缘的红原县时,当地驻军骑兵团得悉邓华到来,邀请老首长去部队视察。邓华拒绝道,“我现在已经不是你们的首长了。”在部队的同志再三坚持下,邓华乘车到达一个小山坡,刚下车,只见严整的队列排得又长又远,战士们举枪行注目礼。“报告,我是130师师长董占林,向首长问好!欢迎首长来部队指导!”“请不要叫我首长,我今天以一个退伍老战士的身份,回到老家,和大家见见面”邓华习惯地将右手举至帽檐,向队列回敬军礼:“谢谢大家,向同志们问好!”邓华的眼里满含着激动的泪水。130师就是他在东北亲自指挥创建的第7纵队的19师,师长董占林也是当年7纵的老部下。这次巧遇让邓华分外高兴。“我一见到自己老部队的同志,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今天,我高兴极了。”想到自己庐山会议以后的种种遭遇,邓华怎能不感慨万千。当年,为了有一个公平正义,人人有饭吃的新社会,仅7纵就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换了几茬兵。而如今,经济乱搞,政治胡闹,单是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四川,这几年就饿死了多少人。邓华真想嚎啕大哭,不仅为自己,也为彭总,为国家,为百姓。可是,当着战士们的面,他不能,只有强忍着泪水,向队伍行以庄严的注目礼。

   这位不懂得规避政治风险的愣头青军人董占林师长,一年以后,率领他的54军130师,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东段战役中,如小刀切奶酪一般,大败印军王牌,创造了史称瓦弄大捷的奇迹。此战扬军威,壮国志,令世界各国军界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关于中印边界战争,时任54军军长丁盛在自述中回忆,他想用他自己的嫡系韦统泰的135师打,可是成都军区司令黄新廷坚持用130师,因为130师在黄新廷指挥下在西藏平叛,黄新廷了解这个 130师,为此丁盛与成都军区产生隔阂,丁盛有点迁怒于董占林,从丁盛对战斗细节的指责,可见弥端。

“那次董占林从昌都回到成都汇报。他讲西藏气候对部队的影响。讲的过程中,我就不耐烦说:“你讲这个干什么?我又不是没到过西藏。我从西藏才回来,你不要讲这个话。”当时很不客气。他讲也没有错,不是假的,当时我才从西藏回来嘛,又不是不知道。饭煮不熟,我不知道啊?供应困难,我不知道?这不是耽误时间嘛。这个不是假话,但不必要讲,何必讲这个呢?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你给我汇报什么?但我们熟了,大家也不计较。”(丁盛将军回忆录P.40)

    丁盛是军长,红军干部。董占林是师长,抗战干部,又来自原44军。官大一级压死人,丁盛对董占林是不是有点蛮横霸道,没有应该有的尊重。

“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周总理给我讲的话,我还要讲回来。一三〇师的政委应当在一三〇提拔,或者是刘润泉,刘胖子,或者是支万鉴,不应当叫钟池去。钟池去当政委,这样就有反映了,这是我的想法。后来我调走了,钟池调出来了,谁当政委就不知道了。按道理,师长应当在一三〇师选拔,一三〇师那些团长,后来在十一军任副军长的赵福顺,或者三八八团的成德禄当师长,应该这些人去当师长。就不应当叫郑金海去,郑金海是一三五师的。郑金海走了之后呢,听杜照明讲,又叫赵举去当师长。这些都是不妥当的。一三〇师出个师长不成问题。这是后来的事情了,我当时都不在了。但总感觉一三〇师后来去这几个人是不妥当的。对这个事情,过去我没有交待好。”(丁盛将军回忆录P.43)

    丁盛是不是当130师是外来的孩子,有点偏爱135师,挤兑130师。无论如何,丁盛的道歉是万万不可以的,双一干部遍天下,丁盛若道歉,岂不是在说毛委员罗政帅也有错误,几坛左棍必会群起而大棒殴之。

    对于瓦弄战役,董占林说,作战计划是自己制定的,总参批准,谁来了 都得按计划打,同一个打法,让人感到丁盛可有可无。而二野18军出身的昌都军分区司令郄晋武则强调,刘伯承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审批并给予重要指导和建议。军队中的山头门户之别,一目了然。

   丁盛太狂傲,倨上傲下,与成都军区司令黄新廷(二方面军)不和,觉得自己是四野的,早晚取而代之。后来丁盛在南京军区任上倒霉时,政委恰恰是二方面军的廖汉生,踩他一脚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中印边境反击战,从情报,计划到实施,总参一直全程参与。这么一个大的战役,如果用放大镜来观察细枝末节的错误,然后硬说打的臭,无论是丁盛还是网友说的,都有失公允。

   文革期间,邓华处于挂牌批斗,水深火热之中。1968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党中央来电,通知他去北京开会。事后,邓华才知道了内情。还是在酝酿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的时候,在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有“问题”的人占了大多数。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要超过半数,会议才能有效,必须“解放”几名中央委员不可。10月10日,经毛泽东亲自指名,邓华和张鼎丞、胡耀邦、范文澜等人一道成为被“解放”者。

   会议期间有人对邓华说:“林总现在是副统帅了,黄永胜也是总参谋长了,他们一个是你的老上级,一个是你的老战友,你是不是去看看他们?”邓华回答说:“不去。我不抱任何幻想。”恰好,黄永胜正通过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向邓华传话:要他在北京京西宾馆住一个时期,用意何在,没有说明。读者见仁见智,各取所需。邓华坚决不同他们拉扯到一起,全会一结束他就立即返回四川。被“解放”出来的邓华,重新担任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作为“解放”干部,待遇有所改善。

    黄永胜在文革期间,红得发紫,成为政界军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官衔有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总参谋长等等。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于外蒙。黄永胜紧随着被隔离审查,一下从人生的巅峰直跌进监狱,成为阶下囚。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1983年4月26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青岛市台西医院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毛泽东去世后,邓华于1977年8月重返军界,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0岁。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陈光,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和朱德,彭德怀走得近的双一将领,结局都不太好?

    丁盛文革期间1969年任广州军区司令,1973年任南京军区司令。1977年3月,被以“积极投靠四人帮”的罪名,在南京军区司令任上,停职审查。彼时的南京军区政委,是二方面军出身的廖汉生,特别是廖汉生作为“丁盛与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密会”当事人,没有为丁盛说一句好话,澄清是非。

   1982年7月,丁盛被勒令退出现役,由地方安置。10月,被开除党籍。丁盛晚年,据说经四野出身的总政主任于永波同意,由广州军区收回,按师级干部安置,惟政治待遇没有任何变化(生活待遇倒还算有所改善)。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丁盛著有“丁盛将军回忆录”;“丁指部队的西藏平叛作战”;“关于中印边境部分地区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报告(1963 年12 月6 日高等军事学院)”。

    董占林对印反击战后,升任54军副军长,他在54军的位置也到头了。丁盛早已把军长的位置留给了自己的嫡系跟班,韦统泰。董后调兰州军区11军任军长,913事件后有两年时间接受审查。再任47军军长,最后升到兰州军区副司令。1988年授中将衔,1999年离职休养,著有“军旅春秋”回忆录。董占林仍健在,今年已92岁高龄。

    合上历史的卷宗,抚卷沉思,令人感慨。性格将领们,真的是因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吗?不可否认,性格无疑在他们的命运的轨迹中起过重要作用。这四个人中,邓华当政委的时间最多最长,丁盛职务低时当过政委,其他两人未曾当过政委。黄永胜曾经的职务最高,摔得也最惨。他因林彪的提携而窜红,也因林彪的坠落而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低谷,最终以罪犯之身离世。邓华和黄永胜类似,他因彭德怀的青睐而一度成为军界最耀眼的明星,也因彭德怀的下台,落得撸职发配的命运,后半生大部分时间,虽郁郁寡欢,却最后得以善终。丁盛的军旅生涯伴随着黄永胜的脚印,亦步亦趋,接的是黄永胜的班。他很幸运没有在913事件中受到牵连,却稀里糊涂的被绑在四人帮的贼船之上。丁盛虽被革职成为一介平民,毕竟没有像他的老上司黄永胜,蹲进大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董占林是这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唯一的抗战时期入伍的。他因官职较低,军中没有靠山,亦不谙政治,虽有战功,却升得慢进步缓,官职最低;也因此得福,没有像前三位那样,受那么多磨难;健康高寿,安度晚年。

    性格乎?命运乎?福兮祸兮,人生真不能看一时。

所有跟帖: 

"黄永胜正通过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向邓华传话:要他在北京京西宾馆住一个时期,用意何在,没有说明。"不就是保护一下嘛。回去挨批斗?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09:44:16

老黄是善意,反面人物不能做好事嘛。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1:29:25

另外邓华在四川虽然排名靠后,但排名靠前的照样见他点头哈腰。老部下嘛。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09:45:51

那道不是,一个农机局的小局长都敢顶撞他,要看政治气候。实际上文革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393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1:40:17

小文清晰朴实,耐读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1:53:08

谢谢。挺我的都是几坛有影响力的硬人。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4:17:05

感觉瓦弄战役,丁盛确实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丁指"被吹得震天响 -huiming1234- 给 huiming123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2:43:46

官儿大,又根红苗正。其实哪个单位不是这样。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4:18:34

54A由8纵的135D,134D和7纵的130D组成。130D是东北能打的10个主力师之一。总体上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153 bytes) () 11/10/2015 postreply 18:16:15

偷得好,手里没有如意金箍棒咋打胜仗。 -一枪打穿黄邱套- 给 一枪打穿黄邱套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1/2015 postreply 08:54: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