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林彪 – ( 二 .1 ) 陈赓要枪毙林彪一点异议的补充

来源: 进屋砸砖头 2015-09-26 01:20: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95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进屋砸砖头 ] 在 2015-09-26 01:24: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接前文"说不尽的林彪 – ( 二 ) 陈赓要枪毙林彪的一点异议"

我个人觉得在"说不尽的林彪 – ( 二 ) 陈赓要枪毙林彪一点异议"一文中,我把这个问题论述的很清楚了。

攻打会昌时,陈赓和林彪分属“东北”和“西北”两个不同作战方向。八月二十四日早八点钟,陈赓开始战斗的时候,林彪还在兼程赶路。下午一点钟陈赓受伤躺在山沟里装死,林彪才刚气喘吁吁地赶到。根本不可能有陈赓要枪毙林彪一事发生。至于以后,陈庚随主力转进潮汕,此期间,陈赓一直养伤,或在医院,或在担架山,或在船上;而林彪则随二十五师留在三河坝,林彪和陈赓更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交集

《家国光影》一书中对此事件的描述,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经过,没有部队的番号,模糊了所有可能带有线索的背景,只有人物和故事。作者显然知道林彪和陈赓在南昌起义后的作战中不可能有交集,所以用“当时陈赓与林彪不属于同一个军,一个是贺龙部队,一个是叶挺部队:“此事的发生应该是部队不断打仗与减员,隶属关系已经多次调整、临时配属之后。”这样一个又是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经过,甚至于没有人物的模糊说法来掩饰。我原本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揭穿这样明显的毫无事实根据,彻头彻尾的主观臆测的谎言,可偏偏有人抓住这一点不放,说什么:“当时部队已经大量减员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两个军了。”

不管是“此事的发生应该是部队不断打仗与减员,隶属关系已经多次调整、临时配属之后。”或是“当时部队已经大量减员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两个军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如果不是缺乏常识,那就是缺乏逻辑;如果这两个都不缺,那缺什么,大家下结论吧。

再写点文字,也算是对"说不尽的林彪 – ( 二 ) 陈赓要枪毙林彪的一点异议"一文的补充。

前文已经详细论述过:陈赓、林彪在会昌战斗中及以后,均不在所述事件中,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在此不多重复。下面,说一说,陈赓与林彪还有无可能在其他时间、地点曾经并肩作战过呢?有无可能发生因部队不断打仗与减员,隶属关系经多次调整,临时配属的呢?

还是先回顾一下历史吧: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

刘伯承在南昌暴动失败后给中央的报告中,有明确的由南昌到广东军事简要表:起义军经临川,宜黄,至广昌,期间无任何战事。从广昌起,分左右纵队,选平行路线,十一军为右纵队,经宁都,壬田,至瑞金;二十军则经石城,壬田,至瑞金。8月25日,二十军先头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进攻,并进占瑞金。十一军是26日才到达壬田。

部队南下广东时的行军序列:贺龙部是于八月五日开出南昌的,而“(叶挺部)二十五师为后卫,八月七日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军。……起义部队由南昌南进时,二十五师一直担任后卫赶到瑞金就接受进攻会昌的命令”。(《周士第回忆录》)。

壬田是南下以来首战:南下途中,经临川,宜黄,广昌等地,在向瑞金前进的路上,于壬田打了一仗。这是我们南下以来的头一仗。先头部队是贺龙同志的二十军,和敌人钱大钧的两个团遭遇后就是一阵猛打.(《聂荣臻回忆录》)

再看看壬田一战:

在离瑞金三十里之壬田与敌接触,仅三小时即破敌,我军亦伤亡六百余人.( 李立三的报告 - 《八一革命经过及教训》)。

贺亲率一,二两师全部及三师教导团一,二总队攻击前进,我率教导团第三总队及六团全部掩护,革委会同进。……敌虽两团兵力,而训练较好,故能顽强抵抗……是役十一军到的太迟……叶与我同时到壬田,而战事已告结束。( 周逸群的报告 - 《关于南昌起义问题》)。

在壬田就开始攻击……可惜叶挺军队未能依定时到齐,只贺龙的军队担任攻击。(刘伯承 - (《南昌暴动始末记》)

 

 [砖头评语:]

从行军序列看林彪所在的二十五师与陈赓所在的三师相距两日的行程。壬田一战,是贺龙亲率一,二两师全部及三师教导团一,二总队攻击前进,陈赓所在第三师六团与革委会同进,(估计连战斗都没参加),而十一军还是在行军途中,林彪所在的二十师更是担任后卫,到达壬田时,战事早已告结束。由此可见,离开南昌,南下行军至瑞金,林彪和陈赓碰面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不是穿越,林彪和陈赓怎么可能同时参加同一场战斗,并且陈赓还要要枪毙林彪?

至于 “部队不断打仗与减员,隶属关系已经多次调整、临时配属”或是“当时部队已经大量减员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两个军了”一类的,真的不想多费口舌。想想吧,壬田战斗是南下的第一站,这也叫“部队不断打仗”?三小时即破敌,我军伤亡六百余人也叫“部队已经大量减员”?至于南下至瑞金过程中,什么时候有林彪所在主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隶属关系多次调整、临时配属?会昌以后,就是有“部队不断打仗与减员,隶属关系已经多次调整、临时配属”或是“当时部队已经大量减员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两个军了”,那也和陈赓已经没关系了,不再多说!(其实二十军和十一军相互之间的隶属关系从来就没有调整过,更没有临时配属,直到最后的乌石之战,两军也个不相属)

写到这,关于陈赓要枪毙林彪的事情应该是论述的比较充分了。不过有一些话还是要说一说:大家看了上述所举的例子,会得出什么样的印象?除了林彪胆怯怕死之外,林彪所在的部队也是十分不堪的。烘托陈赓时,仿似陈赓所在的部队多么神勇,就连林彪所在的七十三团也是在陈赓的敲打怒斥下才止住徐徐后退的。那么林彪所在的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和陈赓所在的三师六团到底是怎样的部队呢?

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前身为大名鼎鼎的铁军 - 叶挺独立团。北伐后,叶挺独立团改名七十三团,并扩编为二十五师。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尤以叶挺的二十四师和二十五师为第一主力,刘伯承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对起义部队战斗力作了点评:贺龙二十军:弱;蔡廷锴十师:中;叶挺部二十四师:强:叶挺部二十五师:强。会昌战斗中刘伯承也有这样的评语:“好在叶挺部队质量较好,死力奋战”。

焦其恺汇报南昌起义部队时也说:“此时所辖总计五师(十一团),因组织成分及军队训练颇好,尤以二十四、二十五师为最”。

聂荣臻回忆录中说:“为守三河坝而留下我们最强的主力师(二十五师)是完全不应该的”。

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还发现:周士第回忆录中,除了前言,目录,后记,共有201页,其中,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的前身)37页,北伐80页,国共分裂22页,南昌起义11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0页,回忆贺龙11页。计算一下,和林彪所在七十三团有密切联系的(包括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十一军二十五师)有148页,竟占总篇幅73.63%。想必这是周上将最引以为荣的骄傲吧。

在这支部队历任的中共将领:叶挺,周士第,曹渊,周子昆,卢德铭,许继慎,毕世悌,符节,袁国平,叶辅平,袁也烈,聂鹤亭,吴光浩,孙德清,严子汉,裘古怀,陆更夫,胡德珍,黄刚,彭螯,彭干臣……

再看看陈赓所在的二十军三师六团是怎样的一支部队:

周逸群的《报告》说:“贺之部队除原有五团老兵外,尚有第六团纯系新兵,其官长均各被压迫来者;又教导团为新招来之学生四营,在南昌编来之补充兵二营,其官长均为黄埔学生。此等新官新兵,如何能受此等苦楚?故至抚州时,教导团仅余学生八百余名,第六团亦仅余兵七百余名,将近损失一半。未曾作战,而有如此绝大损失,未免令人惊异。贺不得已,要我就师长职,并拨该两团受我指挥”。

焦其恺的《报告》称:“我军因之由南昌到临川一路,较形混乱,兵士任意放枪及乱打民鸡者过处皆是,以二十军为最”。

赵椆的的《报告》也有详细记载:“第三师究竟怎么样呢?……他们因为过惯了学生生活,自然免不了有浪漫色彩……太少训练,所以在军纪上最初确实有不好的现象。第六团是新兵,训练更比教导团少,同时无知识。”

李立三在《报告》中亦证实:“兵士全不明白此次暴动的意义,因此军心大为动摇,逃走极多。仅行军三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完全丢弃,大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四千(二十军极坏,军队纪律亦极坏,放枪拉夫等事随时都有)”。

看到了么,陈赓就是在这样的一只不堪大用的部队里做营长。陈赓的历史功绩是没有谁能否认的,但是用得着为了抬高陈赓这样贬低林彪么?用得着去贬低林彪的战友们么?用这样的事情攻击林彪,其实丑化的不只是林彪一人,是在侮辱千千万万在这支部队里为事业流血牺牲的先人英烈,是在侮辱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这只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的英雄部队。

所有跟帖: 

历史虚无主义,有点过于追求真相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3:43:03

唉,陈赓不能表态了,部下表态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嘛。没有就不能编?也就是博得老毛一笑。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5:56: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