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新政,就其重要者说,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来源: abookl 2015-09-21 09:35:0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86 bytes)

慈禧的新政,就其重要者说,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行政制度的改革。裁撤或合并一些有名无实或职能重复的衙门。创设了一些新的官署,最重要的是将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改变了沿袭千余年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而且品级高于其他各部。此后还设立了前所未有的商部、巡警部和学部(教育部)。

军事制度的改革。裁汰绿营十分之二三,取消武举,命各省创设武备学堂。设立练兵处,控制各省的新军,光绪三十二年并入陆军部。改革的目标是按西方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

教育制度的改革。颁布《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完备的教育法规。学堂有普通学堂和专业学堂。改书院为学堂,命各省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学堂的管理、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完全是从西方引进的。1905年明令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国的法律制度起源甚早,直到清代,还没有适应工商业发展需要的民法和商法。为此,制订了《商会简明章程》、《大清商律》、《公司注册章程》和《矿务章程》等等。同时,参照西方的法律修订了《大清律例》。

慈禧新政,无论从深度和广度说,大大超过了被她一手扼杀的,戊戌变法,这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但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仅仅是实行这些新政而不改变国体,是不能使国家富强的。于是,便有了变更国体的议论。而这种议论,也来自地方实力派。

1905年7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署两江总督周馥,联衔奏请立宪,要求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慈禧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以光绪帝名义颁发上谕,决定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

五大臣先后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并亲眼看到了这些国家工业、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他们回国后,慈禧多次召见,询问考察心得。他们一致赞扬这些国家的立宪政治。出国考察政治的载泽、端方,都先后上折,请慈禧太后准备立宪。

经过王公大臣一番辩论之后,慈禧发布懿旨,宣示预备立宪。懿旨说,“我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险,忧患迫切”,“国势不振,实由于上下相睽,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而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用,经划政务,无不公之于黎庶。又在各国相师,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慈禧这次急转变,也是迅猛的。自听取出洋大臣的考察报告之后,短短的一个多月,便下懿旨,宣示仿效西洋,为立宪作准备。

专制暴戾之西太后,晚年承诺采用立宪制,曾遇到来自两种势力的反对。一种势力是一批顽固守旧大臣,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立宪妨碍君主独揽大权,一条是立宪利于汉人不利于满人。另一种势力是清末的革命党人,他们认为,西太后预备立宪是假的,是为了麻痹革命党人的意志而进行的欺骗宣传。一开始就采取了激烈的态度。当慈禧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的时候,他们便密谋予以阻挠。在五大臣乘火车出京时,革命党人吴樾勇敢地掷放炸弹,吴樾壮烈牺牲,五大臣只有两人受轻伤,出洋考察政治改期进行。

慈禧晚年实行新政,并准备立宪,其中一些改革举措,不仅超越了百日维新,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她用铁腕把戊戌变法扼杀在血泊之中,两年之后又用铁腕实施了戊戌年间提出的变法主张,并且还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历史的潮流是不能阻挡的,即使像西太后那样顽固出了名的铁腕人物,也不例外。慈禧的新政无可非议,承诺预备立宪也非一无是处。但慈禧的顽固保守和她的急转变,仍然逃避不了历史的谴责。正是她的顽固保守,丧失了改革政治体制的大好时机。当她实行新政、承诺预备立宪时候,一个新的政治气候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推翻清政府不足以刷新政治,不足以使中国走向富强。这个新的政治观念,代替过去那个在君主专制体制内进行政治改革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政治观念。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的较量,取代了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的较量。即使慈禧的立宪是真诚的,也只是君主立宪,而且只是一个承诺。挽救覆亡的努力,尽管由铁腕人物挂帅,但为时已晚。她的预备立宪的承诺,遇到的是革命党人举起的民主共和的大旗,一面推翻君主专制的大旗。
 

所有跟帖: 

慈禧伟大之处在于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改变做法,请问中国历史上从秦皇到孙蒋毛邓江胡习还有这样的人么?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161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09:36:55

官场现行记这种小说能在慈禧太后统治下出版说明允许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上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国没有能出她老人家之右者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17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09:40:44

从派出左宗堂收复新疆而不是听李鸿章的仅仅加强海防就知道慈禧太后有战略头脑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251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0:18:10

从来没举国战争动员这种JB事,到时候各顾各。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1:39:33

慈禧的遗憾是制定的政策没有人能贯彻落实到位执行得了。 -平分秋色人尽望- 给 平分秋色人尽望 发送悄悄话 平分秋色人尽望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09:38:32

在中国当时情况下,她所作的已经了不起了。。她如晚死十年,中国会有军阀混战, 几次内战吗? -极乐净土- 给 极乐净土 发送悄悄话 极乐净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0:22:50

你也把她太美好了:)晚死中国一样出军阀混战,如果大清有气数,何必改革? -Guerrilla- 给 Guerrilla 发送悄悄话 Guerrilla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5:55:04

她几乎是在作一个人的改革,不仅要平衡国内各派的争斗,还要赤手空拳和洋人开战,尽伊最大努力保持祖宗的江山。。 -极乐净土- 给 极乐净土 发送悄悄话 极乐净土 的博客首页 (367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7:04:48

慈禧知道她的新政一实现,就保不住自己的地位,所以将新政的实施放在她死后,结果彻底葬送了大清。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6:43:15

如此宪法,如此内阁,慈禧的改革如何能成功?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1763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8:18:05

1908的方案并不是她所要的,但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她只能选个能够存活下来的方案,她死后,那些人走得离改革更远了 -极乐净土- 给 极乐净土 发送悄悄话 极乐净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8:32:49

她死于1908年11月,这个宪法应该出自她的旨意。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728 bytes) () 09/21/2015 postreply 19:28: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