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

来源: 老搬运工 2015-08-22 18:57: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773 bytes)

《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
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
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
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
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
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

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
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
声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
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
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
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
与其他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
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一
般而言,人心里有了痛苦情绪,宣泄了、倾诉了,心情就会好些,老百姓的话说:
“哭完了,心里就好受点儿。”但《江河水》的宣泄,是宣泄过后更觉凄凉无助。
这是一个未经后人加工的故事,还没有赋予这弱女子的哭声以任何“回报”。孟姜
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会想到她哭倒了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
悲剧色彩,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虚”得到了弥补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
女子,在失去丈夫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
绝望。
《江河水》乐曲的结尾,不是女主人公哭过之后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脱,是哭累了,
是泪水哭干了。乐曲结束了,故事无法完结,给人们留下的是对她以后生活的担忧。

 

所有跟帖: 

惭愧啊! 这是抄的百度。我对音乐真是连“一二”都未“略知”。 -老搬运工- 给 老搬运工 发送悄悄话 老搬运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2/2015 postreply 19:06: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