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范达人:“文革”御笔沉浮录―“梁效”往事》节选

来源: 草草了事 2015-08-07 01:38: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45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草草了事 ] 在 2015-08-07 01:40:2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范达人:“文革”御笔沉浮录―“梁效”往事》节选

奉命撰写《孔丘其人》
整理:中国文革研究网
www.wengewang.org

    《孔丘其人》一文是粉碎『四人帮』后受到重点审查的文章之一。人们认为它是影射史学的代表作,矛头直指周恩来总理。该文的写作经过如下:

一九七四年二月底的一个晚上,大约十一时左右,李家宽把我叫到他的房间,对我说:『上面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写一写文章,题目是《孔子其人》(后改为《孔丘其人》)。这个题目有来头,气魄大,可能是主席出的题目。文章要全面介绍孔丘其人,要写他稍一得势就杀少正卯,要写他到处碰壁。三月八日前发表。这篇文章由你们小组写。』当时,王世敏在场。我回到组内,即向何芳川、朱耀庭、虚振义、张学政傅达了李家宽的要求。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决定集体凑写,由我执笔。我们开了三、四个夜车,终于写出一稿。李家宽和王世敏对初稿基本满意,李认为写得不错,开头和结尾均有气势。李要我们向大批判组全体成员念一通初稿,大家听了后提了一些意见。李家宽指定杨克明和汤一介两人再与原写作小组一起修改一遍。修改后我们将铅印送审稿交李家宽,李再送迟群、谢静宜。次日,李传达说:『迟群认为根本不行。谢静宜说差得远呢。』他们的评价像一盆冷水泼将下来,使我们很扫兴。我们小组只得继续修改。李家宽、王世敏与我们讨论了一次。王世敏认为写孔丘其人应概括孔子的几个特点。我们根据王的意见在文中列出五个小标题,又打印出一稿,发到各组征求意见。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李家宽又下达两条指示:『一、写一段孔丘压迫妇女的情况;二、要通俗易懂,不要超过三、四千字。』也就在此时,江青通过迟群催稿。她说:『我叫你们写篇孔子其人的文章,你们写不出来,我就叫别人写了。』三月十日左右,迟群又找写作小组谈了一次,他先逐一询问我们的姓名和原来的工作,然后,要求查一下孔丘父亲的名字,写入正文。他还说,看过修改稿后再提意见。隔了两三天,迟群对李家宽说,他对修改稿的意见已经对叶朗谈过了。原来,一天晚饭后,迟群在叶朗房间内,看到叶对《孔丘其人》打印稿批了很多意见,甚为欣赏。迟群认为,文章平得厉害。此刻,我已感到无能为力。何芳川却说:『我来冲一下,单独改一遍。』何的修改稿稍有改进,但仍未达到要求。(中国文革研究网整理)李家宽鉴于单靠原写作组人马,难以完成任务,便调动大批判组各组力量进行改写或另写。一天,在会客室内,各小组宣读改写或另写的稿子。李家宽比较欣赏叶朗、杨克明小组的稿子,认为改得较好,有新意。我提出以叶朗、杨克明小组的稿子为基础再去加工。杨克明等同志怕挫伤我们小组同志的积极性,建议仍由原写作小组继续修改。最后,李家宽决定除原写作小组范达人、何芳川、朱耀庭三人外,再加叶朗和张德两人,综合各组成果,特别吸收叶朗、杨克明小组的成果,写出一稿来。新的一稿,李家宽看后表示满意,铅印后送迟、谢。他们亦认为基本可以。迟群通过他的秘书庄昂告诉我两点意见:在『凶狠残暴的大恶霸』一段后面,有点概括为好;另将第四部分『一不懂革命理论,二不会生产劳动,三不会用兵打仗』中『三不会用兵打仗』删去。我们按照迟群的意见,作了改动。大约在三月二十曰左右,此文终于印成送审稿。李家宽除通过迟、谢上报外,特派我将稿件送《红旗》微求意见。他还给《红旗》负责人写了信。江青收到送审稿后,批给姚文元,姚立即通知《红旗》采用。《红旗》编辑黄达强告诉我:姚文元认为文章写得比较生动,决定在一九七四年《红旗》第四期上发表。《人民日报》随后转载了这篇文章。李家宽表示不悦,他说怎么把这篇文章放在第三版上。《孔丘其人》发表后下久,迟群秘书庄昂在大批判组所在地北招待所前对我说:『《孔丘其人》写得真妙,孔丘参加政变那段,正好合上李德生。』又一天,在大批判组会客室召开的一次会上,当谈到对《孔丘其人》一文的反应时,迟群说:『你看像谁就是谁。』同年六月,江青在人大会堂举行的批林批孔座谈会上说:『我叫迟群组织写一篇《孔丘其人》的文章,文章写得生龙活虎,但有一个缺点,外国人看了说,没有引孔丘的原文。』


    人们认为这篇文章名为批林批孔,实为反对周恩来总理,主要依据是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孔老二心目中,周朝奴隶制的一切,从井田到法律,从音乐到酒杯,都是尽善尽美、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新兴地主阶级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任何一项革新,对于在这场大变革中涌现的一切新生事物,孔老二却疯狂地跳出来反对。学生要求去帮助革新,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发展,他就恶狠狠地要门徒『鸣鼓而攻之』;晋国铸了刑鼎,破坏了奴隶制的贵贱秩序,他诅咒人家要『亡国』;甚至在他七十一岁重病在床的时候,听说齐国新兴地主阶级杀了奴隶主头子齐简公,夺取了政权,还拚命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去朝见鲁君,再三请求讨伐。』

    一些人认为『七十一岁』、『重病在床』是影射周总理。这段话出自我手,后来成为本人的一大罪状。我从上海《学习与批判》刊登的《孔子传》中看到类似描述,然后查阅《孔子年谱》,进行核对,认为材料可靠且刻画孔子复辟形象生动,才加以采用。退而言之’当时总理根本不是『七十一岁重病在床』。

 
   人们认定『梁效』影射攻击周总理还有另一个依据,即叶朗等人写的一篇文章,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七日《北京日报》发表的《从<乡党篇>看孔老二》。据当时在注释组工作的周一良教授回忆:

 
   关于反总理还有一段值得提及的插曲。『四人帮』把孔子与林彪拉到一起,不仅举『克己复礼』等口号为例,还想从生活上牵强比附,说林彪是儒家。其实林彪生活上倒确有一些怪癖。如他的衣服每件上都标有若干度的记号,他机械地按照加在一起保持多少度来穿衣,但这却与孔丘无关。大家知道,记述孔子生活的,主要为《论语 乡党》一篇。因此,江青命令把《乡党》篇译成白话,供广大群众批判。这个任务当(中国文 革研究网整理)然落实到注释组。篇中讲到孔子在朝廷上的姿态,有一句『趋进,翼如也』,描写他向前急走的神情。几个人反复推敲捉摸,想不出恰当译法。魏建功老教授灵机一动,说『翼如也』指的是孔丘张开两臂,形如乌之双翼。但直译『如鸟张翅』不太雅驯。不如说『端着两个胳臂向前急走』,更为传神。魏老说着站了起来,端起双臂,躬身向前快走了几步。大家连忙一致赞成他的说法,就这样定了稿。谁知『四人帮』倒台后,大量批判梁效影射史学的文章中,有人提出『端着两个胳臂』是影射周总理,对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因为总理右臂受过伤,总是弯曲像端看(据说是在延安时,江青骑的马惊了,把总理从马上撞下受伤。)虽然总理只是端着右边一只胳臂,但批判文章对梁效欲加之罪,自然也就顾不得那些了。魏老当然多次被审讯,异常紧张。注释组的每个成员也都被提问。大家一致承认这句译文出自魏老,但都表示,他决无藉此攻击总理之意。退一万步说,总理也不是端着『两个胳臂』呀!(一九九四年第二期《史学理论研究》)

 
   粉碎『四人帮』后,还有人揭发一九七四年六月,江青一行在天津时曾有人提到激进派与温和派的斗争。据我所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天在天津市委招待所内,王世敏给我们念一些文件,其中第一份是毛主席与李政道博士的谈话,第二份是新华社的《国际内参》。她在读世界对中国的评论时,的确念到『以江青为首的激进派与以周恩来为首的温和派斗争』的内容。当时,谢静宜说:『那是胡说八道,胡说八道。』并要大家不要相信这种妄评。在场的我和其它一些同志并未意识到是授意我们反对周总理。

 
   现在再回来谈谈《孔丘其人》这篇文章。有的人还认为我们借批判孔丘『述而不作』来影射周总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我们的文章在谈到孔丘是不学无术的寄生虫时,套用了毛主席『一下会种地,二不会做工,三不会用兵打仗』,将孔丘写成『一不懂革命理论,二不会生产劳动,三不会用兵打仗』。迟群看稿时,删去了『三不会用兵打仗』。当时我还想不大通,认为一、二、三点连下来形容很好,为何删掉呢?迟群的用意,我不清楚,然而就我本人而言,毫无以此攻击周总理之心。

  
  我与《红旗》编辑王达强核对清样时,甚至特地在这篇文章引言『对于识别王明、刘少奇、林彪一类政治骗子、反击开倒车、搞复辟的逆流,很有意义』中的『一类政治骗子』前加上『这』字,旨在避免引起人们的误解。

 
   一九九八年一月,我曾向谢静宜问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她说:『《孔丘其人》一文是江青建议写的。目的在于简明扼要地介绍孔子。我就此事专门请示了毛主席。主席同意写这篇文章。文章在公开发表前,我们曾将文稿报送毛主席和周总理阅审。』


    如果要问我,想在此文中影射何人,那么,坦率地说,首先是林彪,其次是李德生。李当时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批林批孔前夕,从内部得知,他已受到批判。江青在一次座谈会上骂他是『大恶霸』。一九七四年二月间,(中国文革研 究网整理)江青叫陈亚丁到她那里开会,她说:『八一厂造孽了,军阀管理。』会一开完,总政就贴出了大标语:『打倒大军阀李德生』。这事传到了『梁效』大批判组。在此影响下,我们在《孔丘其人》一文中用了一个『凶狠残暴的大恶霸』的小标题,影射李德生,这是实情。

 
   《孔丘其人》一文发表后,我们参与写作的人方得以松口气,稍事休息、调整。一天,我到二十一楼历史系教师宿舍去聊天,在郝斌房间内坐了一会儿,突然感到浑身下舒服,随即躺下,呈轻度休克状,郝斌忙问我怎么啦?怎么办?我使尽力气请他打电话告诉写作组。后来,李家宽派了辆汽车将我接回驻地。这次休克并非什么病症引起,而是一个多月夜以继日写《孔丘其人)的结果。在家休息二、三天后,我又回到了写作组。当时,我的工作劲头很大,曾说过『我们不能在这儿吃干饭。』这句话一度成了我的『名言』,后来则成为我的一条罪状。


[此帖子已被 卫滨 在 2006-3-26 23:20:39 编辑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