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1979年丰收因素试析

来源: 东坡学士 2015-07-24 09:51: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576 bytes)
小岗村1979年丰收因素试析 

作者:大于
来源:人民网

   虽然1979年小岗村的产量有好几个不同的数字,但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是肯定的。现在一般的文章都简单地说是“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往往缺少具体分析。本文尝试对小岗村1979年丰收的因素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因为产量的数字比较混乱,为了研究的方便,采用了应该是权威的1994年3月4日《人民日报》《在史诗中裂变的小岗村》一文中的数字,即: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6万斤猛增到13.2万斤。

    大于认为,小岗村1979年的大丰收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分田单干”极大地调动了小岗村人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过去因为搞集体生产,由于小岗村人觉悟太低,“因为弄好了也不一定是自己的”,而且生产搞不好反正还可以吃国家,所以播种时把种子播下去就去讨饭,收割时回来收一收了事,十几年连牛房的牛粪都没有人挑过一挑子,基本上是“鬼混鬼”。“分田单干”后,不能吃国家了,在“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政策的鼓励下,小岗村人不偷懒了。邻队的社员看到前几年“懒惰”出了名的小岗人,上工特别早,下工特别迟,干活特别出力,庄稼也种得特别好。严俊昌回忆说:“都在田里吃饭,拿饭去吃的,庄稼地头拿饭去吃的,我们干活,小孩子在家做好了饭,装在罐子里,提到田里头的。载秧的时候,睡觉都在田里头睡,蚊子叮就让它叮,累得连蚊子叮都不知道,倒头睡着了,蚊子再叮也不觉得了,没黑没明的。”能够这样干活,等于一天当成三天用,为丰收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良种、化肥的使用。

    “分田单干”后,公社书记怕把“漏子捅大了,公社吃不消”,做工作要他们拢成组,否则就不给统一供应的种子、化肥和贷款。严宏昌和严立学一次次去公社赌咒发誓说他们没有把田分了,主要就是为了要种子。当时正在推广杂交水稻,以前水稻亩产为40O公斤左右,1976年杂交水稻推广后亩产达到670公斤左右,所以这个种子是非常重要的。

    三、扩大了耕作面积。

    小岗村比大寨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多,大寨要从七沟八梁一面坡中造土地,小岗土地多得种不完。小岗本来有上千亩地,当时只种了500多亩,大量的土地都荒掉了。“分田单干”后,许多土地又利用起来了。如关友江说的:分到各户后,大家的干劲儿立即不比从前,不用队长吹哨,大家都自动下田干活儿。当时他家六口人分到26.7亩地,分田后他和老伴儿天还不亮就到田里干活儿了,牛犁田犁不过来,他就自己用人力犁,收庄稼都是用板车拉。不但如此,他和老伴儿还另外开了三亩荒地,使自家田地变成30亩。 显然劳动力多的开得还要多,所以这一年耕作面积比以前扩大了。

    四、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当时的小岗一直作为县委书记陈庭元实行大包干的一枚重要的棋子,在全县大棋盘中谨慎地运行着。从1979年4月到年底,陈庭元先后10多次前往小岗,观察他们的责任制试行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交谈丰收后的喜悦,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并且安排当时任职县委政研室的吴庭美赴小岗实地调研,所以吴庭美后来很快撰写出了著名的《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调查》。

    五、参加生产的人多了。

    原来,生产队仅仅有十几个主要男劳力,有的还长期在外面讨生活。如严宏昌开始讨饭后来做包工头,一直没有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关友江自己承认,“在1978年“大包干”之前,我就是一个讨饭、做投机倒把生意的人,按照当时标准,不算是个好人”。 分田的时候关友德、严国昌还在江西要饭。分田到户后,这些劳动力都回来了。另外,妇女也开始参加地里劳动,如严宏昌的妻子段永霞自述说:我已经知道要分地包干的风声了。我对严宏昌说,分了地以后我马上下地干活。这就算是我支持他的话了。 还有一点就是原来读书的孩子有的也不上学了,回家参加劳动。(这一点对后来农村的基础教育影响很大。)

    六、当年天从人愿,风调雨顺。

    小岗村实际上在1978年就基本分田到户,但是当年大旱,所以“分田单干”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可以说,1979年风调雨顺也是“分田单干”取得大丰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毛主席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6万斤猛增到13.2万斤,这个事情,也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这个问题也应该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一分就灵”的单方面看。



 

   前面分析了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6万斤猛增到13.2万斤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分田单干”极大地调动了小岗村人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二、良种、化肥的使用;三、扩大了耕作面积;四、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五、参加生产的人多了;六、当年是天从人愿,风调雨顺。

    下面说说大于对这些因素的评价。

    大于认为,小岗村1979年的大丰收是暂时的,不可能是长久的;是特殊的,不可能是普遍的;是平常的,不能算优秀的;是落后的,不是先进的。

    首先,从劳动强度看,他们那年是超强度劳动,简直是拿命换粮“睡觉都在田里头睡,蚊子叮就让它叮,累得连蚊子叮都不知道,倒头睡着了,蚊子再叮也不觉得了,没黑没明的”。分田单干极大地调动了小岗村人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应该肯定的。但这样的劳动在遇到灾难时短时间可以用一用,长时期不行。如果长时期这样搞,尽管是自愿的,也是对社会劳动力的推残,从长远的观看,政府不应该鼓励。而且这样的劳动强度也不可能持久。所以说它是暂时的,不可能是长久的。

    小岗村过去基本上是自由式生产,反正可以吃国家,收多收少无所谓。分田弄好了是自己的,所以有了干劲,能够产量猛增。但其它农村一直在稳步前进,采取他们的办法就难以得到这样的效果。县委书记“先后10多次前往小岗,观察他们的责任制试行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很好的,干部就应该这样来抓工作。但要看到,其它地方的生产队不可能有个这样的县委书记来关心。所以说它是特殊的,不可能是普遍的。

    1979年风调雨顺,小岗村种了600余亩地,只收了13.2万斤粮,亩产只有200多斤。即使在当时集体生产搞得很一般的地方,随便搞一搞也不会比这个产量低。所以说它是平常的,不能算优秀的。

    如果当年大寨有他们这么多土地而且风调雨顺,通过集体生产搞它60万斤粮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大家在一起劳动,说说笑笑,远没有小岗人单干这么苦闷辛苦。特别不好的是,为了眼前利益,让原来读书的孩子丢下学业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但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大损失,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说它是落后的,不是先进的。

    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6万斤猛增到13.2万斤是好事,但不能说粮食增产了,他们的所有做法都是好的,不能笼统地认为只要抓到了老鼠就都是好猫,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弄清楚那些是经验,那些是教训,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具备科学发展观。

所有跟帖: 

一小撮走社派和他们的御用文人就是看不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有权自己选择自己的经营有权拥有自己的私人产业,总说怪话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162 bytes) () 07/24/2015 postreply 09:57:13

让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那我官员耍威风的机会就少了,如果农民吃饱了自由了,就不好控制了,工人阶级的优越感就没了。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4/2015 postreply 11:03:16

农业,连毛泽东+周恩来都做不了的事,你等还是省省吧。别试析啦,先要有点自知之明为要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6 bytes) () 07/24/2015 postreply 11:33: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