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纪念一支鲜为人知的抗日武装

来源: 一枪打穿黄邱套 2015-07-07 00:01: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465 bytes)

 

秋风起,叶渐黄,

七七事变上战场。

你我本是一家人,

祖宗世代住一乡。

我参加了八路军,

你当上了国民党,

都是为了卫国保家乡。

 

七十七年前,一支鲜为人知的抗日队伍,就是唱着这支歌曲,义无反顾地走向抗日杀敌的战场。

这是一支最早由一群乡村小学教师毁家纾难,变卖自家土地田产,购买武器,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义旗初举之时便有三百人枪的规模。早在台儿庄战役期间(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他们便积极配合国民党正规军队,搜集情报,袭扰日军后方和补给运输队。

台儿庄会战和徐州会战之后,国民党军队撤退,当地老百姓捡拾藏匿了大批丢弃遗留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幸运的还能捡到大洋捞,日军山炮。有小土匪纠集一二十人,自称抗日,用牛车拖着门山炮,架在村寨口,敲诈钱粮,声言不给东西就开炮轰;久而久之,老百姓发现,小土匪根本没有炮弹。于是当地流传开一句新的歇后语,“某某某的炮,没蛋(弹)”。听着有点黄。

其时该部从老百姓手中收购了大量武器弹药并充实入少量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还有些乡民自己带着枪直接加入了队伍,队伍扩充至四五百人。可以说台儿庄会战和徐州会战孕育了这支武装。四五百人的一日三餐,冬衣夏装,如何解决?就是吃玉米面拌野菜蒸出来的菜团子,天天在一家吃,也得把地主吃成贫农。何况部队为避免被日军围歼,终日处于运动状态,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留。那时当地还没有共产党武装,八路军正在抗日东进,挺进敌后的途中;当时生的小孩都起名字叫东进。部队到老乡家里吃饭,总得给钱,总得有个名义吧。为了养兵和师出有名,该部接受了国民党给予的番号,打下了最初国民党的印记;正是这一点“原罪”使该部武装及创建者们日后在政治上历尽坎坷,吃尽苦头。有了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无惧生死的抗日热情,该部在敌后战场,打得日寇焦头烂额,自己也几经挫折数度磨难,在逆境中艰难求生存。

一九三九年底,一九四零年初,该部易帜,开始隶属于共产党八路军。八年抗战,他们三落四起,大小九百余仗,不算伪军,单是歼灭日军就有千余人,亦自损近千。有较真者可以算算,几天打一仗,一仗消灭几个鬼子。我很痛心地告诉你,平均每仗的实际歼敌数字要高于理论计算值,我倒不是心疼每仗多死了零点几个鬼子;我是心疼作为分母的九百余仗里包括了日伪顽,顽就是国民党的抗日武装,他们也打日本儿。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七日(农历十月初八)拂晓,该部百余人被千余日军围堵在弯槐树村。进村的路口中央,横立着一面影墙,一个班的战士,埋伏在墙的后面,准备从那里射击鬼子。指挥员观察思考后,开战前命令那个班撤进了村内,只留下三个战士守在墙的后面。结果一开战,日军数门小钢炮齐发,集中火力首先轰塌了那面墙,企图打通进村的障碍。墙后面的三名战士,当时两死一重伤;幸亏指挥员在开仗前及时撤回了那个班,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经过整个一个白天的激战,该部以少量伤亡杀伤大量敌人,竟于夜晚,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绝尘而去。有可爱的老百姓亲眼看见该部指挥员,变成一条小青龙,腾空而起,跃上硝烟弥漫的夜空,打了一个旋,化作一缕白云,缓缓地飘向遥远的天际。多么美丽的传奇。老百姓传说牺牲战士的在天之灵,齐力救下他们的指挥员,让他继续领导部队抗战到底,替他们报仇雪恨。请注意此仗该部打的是四零年枪法精准骄悍异常的老鬼子兵。此战,日军虽然没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助战,但是日军拥有优势的轻重机枪和小钢炮,并施放了毒气弹,且在人数上占绝对多数;缺点是心眼儿太实,不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抗日武装使用的是轻机枪,步枪,手枪,手榴弹,没有小钢炮也没有地雷;优势是熟悉地形,缺点是三面开火,在每个鬼子身上倾泄了过多子弹;不过,该部主力不缺子弹,快用完了就让鲁南铁道大队到鬼子军列上去搬。该战场位于平原上的村落,双方基本上是逐房逐院对攻,伴之以刺刀肉搏,打了一整天,日军未能将该部全歼或击溃,死伤反而大于抗日武装,敌我伤亡比10040。由此可见,没有飞机大炮坦克,日军的精准枪法加上武士道精神,再加上火力和人数上的优势,在该部抗日武装面前,其实什么都不是。

该部每战,无论攻防,常以数挺轻机枪以隐蔽状态,在手榴弹投掷距离内,率先突然猛烈开火,手榴弹步枪紧跟其后,因此,每每一开火就予敌重创,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该部曾使用一种当地老乡俗称“八言钢”的步枪;国民党庞炳勋四十军徐州会战失利后撤退时,炸毁了藏于山中,来不及带走的弹药库;该部从废墟中挖掘出不少武器弹药,装备自己,其中步枪主要就是“八言钢”,不知道是不是汉阳造中正式步枪。到后来,小股日军伴以伪军,每次下乡基本上有去无回。日寇若常年维持数千兵力清乡扫荡,势必影响主要战场上的兵力投放。日伪军遂以上万兵力,拉网梳篦式清乡,妄图彻底消灭该部,一劳永逸。

一九四一年十月,最困难时期,该部被日军挤压得只剩下几个小村落的根据地,他们却乐观地戏言,这是个一枪可以打穿的根据地。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一日,面对日军有备而来的围剿,强敌压境之际,他们在讨论是抵抗还是主动撤离时,这些土八路竟能说出,“微山岛不是新加坡,不宜死守”;土八路知道新加坡,颇有国际观点。其实该部的创建人中,有两个黄埔军校六期生;在校期间,一个参加了国民党,一个加入了共产党。国民党的这个黄埔六期生,于一九四一年一月二日拂晓,冲出被千余鬼子包围的毛楼子村;在村外,又中了鬼子的机枪埋伏,身中数弹,双腿被打断,当场牺牲。英雄壮哉,死得其所,血沃中华。共产党的这个黄埔六期生,学习的是政治科,建国后写出的回忆录,被改编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大浪淘沙;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对波澜壮阔的抗日战斗,九百多仗只字未留。该部团营连排干部,很多拥有中小学文化水平;有文化基础,他们可以在战斗中,很快学会打仗,并不断总结,提高指挥水平,作战能力。这些人大多家里有田产,本人有学历职业,可以说是兼职地主,或者说是地主兼职;他们至少衣食无忧,也无须像今天的精英靠说瞎话来漂白合法化自己的财富。日本人来了,并没有没收土地,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该种地的种地,该收租的收租;过去交官粮,现在还是交官粮,区别不大。他们之所以毁小家,纾国难,抛家舍业,整天游走在枪林弹雨之中,就为一点,不愿做亡国奴。在政治上,以他们的水平,当时实在区分不出国民党和共产党有多大的差别。

这支队伍许多精彩的抗日故事,无须艺术加工就可直接搬上银幕。该部还是唯一一支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隶属于八路军,新四军的团级建制的队伍。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时,该部发展到三千余人的规模,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战术娴熟,士气旺盛。从诞生至今,七十七年过去,该部的战旗依然飘扬在舟山群岛上空。

无党派纷争色彩的民众抗战是民族抗战的基础。民众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抗战史,惊天地,泣鬼神,不是某个政党或某个权势人物可以轻易抹杀掉的。台儿庄大战举世闻名,铁道游击队名扬四海,运河支队鲜为人知。虽然鲜为人知,运支健儿们在国家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的选择和行动,却于国家于民族,问心无愧,无论这个国家是共产党或者是国民党在当家。

所有跟帖: 

好文章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7/2015 postreply 01:00: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