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家岭张古山到孟良崮看张灵甫的“光辉历程”

来源: 唵啊吽 2015-01-25 19:01: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598 bytes)
七点钟001 发布于2015年1月24日 19:48
        张灵甫在抗战中的英雄故事,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万家岭大捷。
目前流传最典型的说法是:“当年武汉保卫战中,若不是张灵甫提议奇袭张古山,安有国军抗战时期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万家岭大捷?”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对万家岭战役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张古山,在万家岭战役中,不是独一无二的。非但有二,还有三,还有四,一共有十个主战场,张古山只是其中之一。怎么会这样?这与万家岭地区的地形有关。这一地区,虽不是一马平川,但也没有关隘天险,只有些高高低低的小山包,作为居高临下的军事高地。最高峰是万家岭,也不过50米高;张古山更矮,只有30米高。万家岭处处都是战场,因而形成了十个主战场。薛岳指挥国军,把日军第106师团,就包围在这里。这种包围,是柔性的,与刚性的围墙不同。
 
      如果说,羊圈的围墙开个口,羊会跑出去,而事后补墙,虽说是“犹未晚也”,但跑了的羊,就是跑了。这种墙是刚性的,但万家岭的包围是不同的,是柔性 的。也就是说,有的高地,你打下来,包围圈就缩小一点,不意味着敌人被消灭;反过来,敌人夺了去,包围圈就扩大一点,不意味着包围圈被撕开。张古山就是这 样一个高地。事实也是这样,张古山三陷三夺,在陷落日军手中时,日军也没有从这里冲出包围圈;在国军夺回后,日军残部最后在其他地方炸开一个通道,逃了出去。所以,张古山的得与失,都不是万家岭大捷的决定因素。打下张古山的最大作用,就是居高临下,有利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没有张古山争 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实在是夸张的可爱。
 
      至于张灵甫的作用,当时只是师长王耀武手下的一个部将,领兵上阵冲杀,各团的机关枪,由王耀武集中使用。王耀武也只是率部参加张古山的后期战斗,前 期是冯圣发负责。张古山战场的总指挥是军长俞济时,万家岭战役的总指挥是司令薛岳。从大的场景来看,实在见不到张灵甫的什么身影。
 
      张灵甫因张古山而出名,但不是因为作战,而是因为田汉编剧《德安大捷》。这个戏里面有艺术夸张,在所难免,比如说30米的张古山上有个“鸟兽绝迹的 鹰绝崖”,原意是振民心、鼓士气。但因出现了基层军官,借用张灵甫的真名,现在却被人看成是为张灵甫个人树碑立传。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田汉当初所没有想到的。把文艺形象等同于现实、从田汉的戏剧中得出没有张灵甫就没有万家岭大捷的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说来说去,张灵甫的成名战是什么?你就是使劲猜也还是“孟良崮”。成名不是因为打了胜仗,而是因为打了败仗,把国军王牌部队、全美械装备的整编74师彻底葬送掉,终成“现代马谡”之名。
 
【重点看看孟良崮之战中的张灵甫】
 
先看一下国军的真实军力。张灵甫74师是全美械师,李天霞83师是半美械师,黄伯韬25师是全日械师。实力高低,不言自明。在江淮争夺中,华野败而不溃,国军同样损失惨重。张灵甫两战涟水,一败一胜,已经伤到筋骨。李天霞的主力团,第56团和第57团,在宣泰战斗中被灭。这是美械团,这也是共军第一次歼灭国军嫡系的美械团,连老毛都急不可待地问讯战斗结果。李天霞战后反省道:“粟裕打仗确实厉害。我都没想到,他居然敢碰我的美械团。都怪我确实太大意,过于轻敌。” 就在半个月前,1947年4月29日,李天霞83师在临沂西北的青驼寺,被华野又吃掉了3000人。国军情报处长毛森,早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就提醒汤恩伯注意国军的真实状况:“两军久战,张部已成外强中干,李部犹如强弩之末。”对于山东形势,也不能说张灵甫一点感觉都没有,他曾私底下说过:“共军无论在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共军向东则东,向西则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将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当然,虽然他嘴上说国军,但在心里可能不包括他74师的。这从他的实际言 行中可以看出。
 
       张灵甫虽然与黄伯韬、李天霞都是师长,但级别低于后者,因为黄、李都是纵队司令。进入山东后,张灵甫一直受李天霞的领导,包括跟随李天霞攻打山东省委省府所在地临沂。张灵甫心有不满,抱怨说“硬拼牺牲是我,有功是李天霞”。张灵甫到达沂蒙山区后,即请求划归黄伯韬指挥,变更指挥系统。虽说归黄伯韬指 挥,但又不听黄伯韬的指挥。张灵甫修筑从垛庄至坦埠的公路,黄伯韬劝阻,张灵甫不听;张灵甫遇阻收缩,黄伯韬命令他退守垛庄一线,控制天马山,与其它国军拉成一条线,张灵甫拒不领命,放弃天马山,独占孟良崮。张灵甫执拗地退守孟良崮,固然有狂妄自大的因素,但也可能有赌气的成分。对于到沂蒙山区作战,张灵甫颇有微词,他曾愤愤地说过:“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力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 死给他们看吧!”
 
       有位华野老兵认为,吴化文比张灵甫厉害,因为吴化文刁哇,你打不着。言外之意,张灵甫蠢,自己送上门了。说张灵甫自己送上门,其实也并非孤军深入那种,只不过突前了一些。具体突前了多少呢?离左侧黄伯韬有6公里,离右侧李天霞只有4公里。就是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几公里,为华野穿插留下了空间。当然,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不是什么人都能抓住的。陈粟“耍龙灯”,已经耍了很长时间,直到5月12日才有了真正 的战机。这是需要耐心的。在5月4日,老毛还电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最先出
现的机会,其实并不是74师,而是处于李天霞右边的第7军和整48师,比较暴露。事实上,华野已经下达了对这两个军的作战命令。11日,74师这里出现了战机,当晚华野开会决定更改作战计划,改打中间的74师张灵甫。粟裕把这个称作“黑虎掏心”,陈毅定下战斗决心,说“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 取上将首级的气概!”。战役定于13日黄昏发起。
华野9个纵队,25万部队,全部投入战役。其中,4纵陶勇和9纵许世友正面迎击,2纵、3纵、7纵、10纵在外围阻援,1纵叶飞、6纵王必成、8纵王建安肩负主攻和打援的双重任务。这样算下来,直接围攻74师的部队有10万,阻援部队有15万。正在鲁南的6纵王必成,12日接令奔袭垛庄。6纵日夜兼程,遇敌机轰炸不闪不避不停不卧,240里奔袭垛庄。13日黄昏开始,1纵和8纵从第74师的左右两翼迂回穿插。当夜,张灵甫应该感觉到华野的移动,可能没想到是准备围歼他74师,因而抗命,拒绝退到垛庄一线,且留守垛庄的兵力不足。14日上午,1纵和8纵到达预定位置,阻断了65师、25师和83师与74师的联系。6纵王必成到达垛庄附近,手下3个师兵分3路,中路攻夺垛庄,左右两路分别参与阻击25师黄伯韬和83师李天霞。此时,张灵甫才感到有被包围的危险,仓促率军南撤。15日拂晓,6纵拿下垛庄,华野的5个纵队完成了对74师的合围, 且构筑了阻击25师和83师的阵地。至此,74师张灵甫安全撤向垛庄的路已经没有了,他选择了上孟良崮,试图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据守待援。
 
       据粟裕说,在我军以往的战役中,一般只要对敌人达成了战役合围,胜利就算基本有把握了。但是,这次战场态势特殊。附近还有40多万国军。蒋介石也看到了战机,要充分利用74师这枚死子与华野决战。这就是所谓的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张灵甫亦自恃建制完整,又处于战线中心,外有大量援军,要求空投弹药,依托山头高地固守。在蒋介石严令督促下,蒋军各路援兵,一齐向蒙阴东南急进。对于张灵甫来说,这时的关键,一是74师能否长时间固守,二是援军能否突破华野的阻援。可能张灵甫是忘记了,余程万在常德守了10多天,没有等到援军;方先觉在衡阳守了40多天,也没有等到援军。那张灵甫能守多长时间呢?事实上,张灵甫在孟良固只守了总共不到3天时间,面对
强攻只顶了1天。
 
        那援军在哪儿呢?李天霞最后连预备队都用上了,也没突破华野防线;黄伯韬拼上了血本,还有一道防线横在眼前。15日下午1点整,华野发起总攻。16日下午即全歼74师外加李天霞的一个团,共3万余人。张灵甫毙命。
 
       据说,张灵甫16日上午写了份遗书,后有人爆料,说这份“遗书”是王耀武指示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伪造的。可能是只听过张灵甫妻子的名字,而没有见过的缘故,最终把“玉龄”写成了“玉玲”,留下了笑柄。
 
       74师覆灭后,蒋介石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大张旗鼓地公开表彰张灵甫和74师,但在内部,对张灵甫的失误,则毫不讳言。1947年5月19日,也就是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仅仅3天,蒋介石在内部讲话中,指出张灵甫的战术素养有问题:“讲到这里,我要提出最近一次的教训告诉大家,这就是第74师在孟良崮战斗的经过。74师这次在鲁中攻击匪军根据地坦埠,攻击两天没有攻下,发现敌人的主力已向他包围,于是全师撤退到距蒙阴30里的一个山地——孟良崮。当时全师有六个团兵力,如果师、旅、团长平时有高深的战术修养,能够选择适当的地形,配置兵力,构成周密的火网,则不论敌人兵力如何雄厚,绝不能在一天之内解决我们。但当时该师不守山口,只守山头,而山头又是石山,又没有饮水,因此敌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军的伤亡更大,以至整个失败。”
 
        半个月后,也就是1947年6月6日,蒋介石在另一次内部会议上,指出张灵甫两大错误:“第四、第七十四师此次为准备进攻坦埠,特从垛庄到唐家峪子修筑三十里公路,以便重武器通过,这真是莫大的错误。现在我们军队的一举一动,往往为匪军所侦知,何况我们修筑这样长的一条道路?他当然可以判断我们会进攻坦埠。所以匪军第六纵队不顾一切,冒险窜出,目的即在南北夹击第七十四师。我们受了这次教训之后,对于封丵锁消息,隐蔽企图,保守秘密,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五、第七十四师此次还有一个错误,就是不侦察地形。孟良崮是石山,既没有水源,而且敌人的炮火易增威力,怎么可以选作阵地呢?但是第七十四师各级官长事先疏忽大意,对此不侦察,不研究,所以后来要牺牲在这个阵地上。以后我们在沂蒙山区作战,军师长一定要在第一线预备队中,亲自察看阵地来定部署。我过去北伐的时候,自己总是在第一线,攻城时一定在城边,其用意不仅在鼓励士气,也为了亲临阵地,可以明了地形和敌情,以便迅下决心,把握机会。大家以后一定要照这样做到。”
 
       老蒋这也是马后炮。难道老蒋以前不知道张灵甫的真实水平?总的来说,张灵甫算是个将才,只不过是个冲锋陷阵的将才,而非独当一面的帅才。张灵甫被人评价为“有勇无谋”,也是恰如其分的。对于国军精锐74师的覆灭,张灵甫固然要承担主要责任,老蒋也应该承担用人不当的责任吧?
 
        粟裕有篇《山地作战问题》,对于不同的地势地形地貌,具体给出大兵团攻防要地和要点,读着就像是针对沂蒙山区作战的经验总结。对照着这篇文章,张灵甫所犯错误一目了然。你可能不相信,这篇文章作于1945年初春,在孟良崮战役两年之前。问题是:张灵甫以前是无缘读到这篇文章,还是有缘得见却不屑一读 呢?
 
下面到了该把戴在张灵甫头上的花环摘下来的时候了:
1. 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不是。因为在总共207名获得者名单中,没有张灵甫的名字。
2. 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不是。因为在总共80名中国人获得者名单中,没有张灵甫的名字。
3. 日本人眼中的“支那第一恐怖军”军长。不是。国军第74军军长,全面抗战八年里,只有3位,分别是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诚,没有张灵甫。(说一句:为了冒充日本人,不惜蔑称自己的国家,比较下作)
4. 台北忠烈祠第一号烈士。不是。根据台丵湾国防部的说明,忠烈祠中的牌位是依时间序排列,没有首位的问题。
5. 指挥雪封山战役,大获全胜。不是。张灵甫当时在重庆陆大上学,没有参加这次战役。这次战役的指挥官是:何应钦、王耀武、邱维达
 
       知道了这些,以后朋友们再吹捧文章,大可一笑置之。比如在wiki中“张灵甫”词条下,就多有不实之词。比如其中“抗日”一节的最后一个段落:“1945年4月,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大获全胜,被称为“常胜将军”,获三等宝鼎勋章,获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升任74师中将师长。”这些东西,都与抗战期间的张灵甫无关。
 
       看着张灵甫从淮北到山东的表现,就像是在看西班牙斗牛,一味靠着蛮力横冲直撞,最终逃脱不了斗牛士从上到下直刺的那一剑,只剩下无助的哀鸣声。顺便说一下“忠烈祠”,“忠烈祠”入祀,严格限于“作战阵亡”或“被俘不屈殉难”两者,凡符合要件,即便是二等兵亦得入祀。反之,就是陆军上将不得入祀。先烈的牌位是依时间顺序排列,根本没有首位的问题,即便有,乃是烈属事先通知忠烈祠管理办公室,报出先烈姓名和祭拜时间,即时工作人员将该牌位调出,放在供桌的最前面,待祭拜完毕,仍将牌位放回原处。
 
文据孟良崮吧http://tieba.baidu.com/p/2336047070
作者:台庄某人

所有跟帖: 

那个和尚可能要开骂八格牙鲁死拉死拉的了。 -金猴子- 给 金猴子 发送悄悄话 金猴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5/2015 postreply 20:50:12

张将军起码在抗战中死战不退而受伤,为了能上战场死也不截肢!比起只知道通报自相残杀的军人强。比连仗都不敢打确敢想死去的抗日英雄吐口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5/2015 postreply 21:54:23

高!实在是高!非常精辟! -空空旷旷- 给 空空旷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6/2015 postreply 05:57:39

这完全是两码事。外敌入侵,一致对外,作为执政党的军队更是负有主要抗敌的责任,义不容辞。不能政府打不赢就是国军的无能。 -LengXiao- 给 LengXiao 发送悄悄话 (60 bytes) () 01/26/2015 postreply 07:33: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