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 “人民经济”与“资本经济”

来源: 东坡学士 2015-12-05 09:49: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864 bytes)

“人民经济”与“资本经济”

作者:大于

来源:人民网

所谓“人民经济”,就是一切经济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经济。通俗地说,“人民经济”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所谓“资本经济”,就是一切经济发展为了资本,为资本谋利润的经济。简单地说,“资本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的经济。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其中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按这个定义,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在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经济”的理论形成“资本经济学”,其本性决定了其研究的主要是资本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资本投入费用,获得最大效用。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也应该有新的经济学理论,这个理论应该就是“人民经济学”。

由于有了几百年的实践,资本主义不仅有了雄厚的资本积累,也有了极为丰富的获利经验,“资本经济学”的理论也不仅是汗牛充栋,而且是财大气粗,并以之驾轻就熟地处理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敖傲然于这个没有理性的世界。比较起来,“人民经济学”的处境显得十分寒碜,不仅实践上一波三折,而且还在摸爬滚打之中,几十年来不仅没有新的突破,还失去了一度形成的气候。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说到底,“资本经济学”是“以资为本”的经济学,“人民经济学”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想依靠“以资为本”的理论来解决“以人为本”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希望的。中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亟须大力地来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民经济学”。


“以资为本”与“以人为本”

前面说到,说到底,“资本经济学”是“以资为本”的经济学,“人民经济学”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

这种提法,涉及到经济学的分类。在MBA智库百科中给出的经济学分类如下——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其它不论,大于认为其“从历史发展来看”的分类是从家庭与生产关系历史变化的角度考虑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既然是“从历史发展来看”,那么就离不开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按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来说,对应的应该是食本经济学(人类生产主要是为了解决食物问题)、物本经济学(奴隶也是奴隶主的财物)、地本经济学(土地占有对生产起决定作用)、资本经济学、人民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

其中,食本经济学、物本经济学、地本经济学的名词当然是大于“生造”出来的。说“生造”,不是不存在这些经济学问,而是因为它们是后来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以前的学问。按MBA智库百科的说法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正因为如此,当代经济学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是“资本经济学”,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是“人民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

任何社会形态都离不开生产,任何经济学理论也离不开研究生产。那么,一个社会究竟应该怎样组织生产才是理性的呢?或者问:现代社会究竟应该是“以资为本”来组织生产合理,还是应该“以人为本”来组织生产合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水岭。

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习近平谈及中国的未来发展时表示,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

大于认为,习近平的这个提法,继承了毛泽东思想,指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会成为人民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实现发展和突破的一个新起点。


“共产主义”的“人本经济学”

前面提出,从历史发展来看,离不开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按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来说,对应的应该是食本经济学、物本经济学、地本经济学、资本经济学、人民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

资本经济学抓住了“资本”这个“牛鼻子”,它所有的理论都围绕着“资本”来展开。为了保证“资本”充分的自由,它必需市场经济的支持。获取利润成为社会生产决策的指导力量而居于支配地位,劳动力成为市场中的商品,劳动者不得不屈从“资本”的淫威,成为毫无地位的“资本”雇佣的仆从。

人本经济学将把“资本”与“劳动者”的这种无人性地位完全颠倒过来。它所有的理论都围绕着作为劳动者的人来展开。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将成为社会生产决策的唯一指导而居于支配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生产的是产品不再是商品,按需分配的同时劳动也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人在相互合作,共同劳动,公正平等,共享成果中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本经济学是人们对共产主义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一种展望,是人类对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不公平现实的挑战,现在的经济学界不知道有几个学者在作这种研究。在中国,当共产党人还很少的时候,也许是他们谈共产主义最多的时候。在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一些人的共产主义目标还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科技的发展早已突破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局限,共产党人也达到了空前的数量,可是,当下数得出几个在这方面有研究的学人呢。

大于认为,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它可以提醒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怎么走,使我们少走弯路与不走上邪路。


“人民经济”与“人本经济”

现代社会究竟应该是“以资为本”来组织生还是应该“以人为本”来组织生产,是经济学理论属性的一个分水岭。

社会主义的“人民经济”与共产主义的“人本经济”都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二者的区别在于,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阶级和阶层的差别,还不得不接受已根深蒂固的商品社会的现实,还必须努力地提高生产力,丰富社会的物质财富,还需要等待社会成员思想认识上的觉悟,同时还要面对老道的“资本经济”的压迫、围剿和演变。这些不可能陡然改变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按“人本经济”的理想来生产和生活。否则,就会走“冒进”的弯路。

虽然存在这些差别,但因为它们“以人为本”的根本特征,决定了二者的共有的特性。概括来说,这些特性主要包括——

1、生产资料的公有性;
2、社会生产的计划性;
3、生产过程的合作性;
4、产品分配的公平性;
5、劳动者地位的平等性;
6、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者之间的差别是在这些共性质的基础之上量的差别。如生产资料的公有性,“人本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人民经济”还会有多种所有制存在,但必须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做用。没有这个保证,社会经济的性质就改变了。

可以说,“人民经济”是人类从“资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过渡经济,“人民经济学”要做的学问就是如何去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个过渡。如果说,“人本经济学”描绘的人类未来理性和理想生活的愿景,那么“人民经济学”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之后,如何向共产主义目标继续发展的具体而实际的经济问题。

所有跟帖: 

为命题!人民?谁是人民! -glass-rose- 给 glass-ro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5/2015 postreply 15:23:5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