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斯大林算计“九一八事变”之阴谋

来源: 千里 2014-12-18 07:17: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559 bytes)
[转帖]斯大林算计“九一八事变”之阴谋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将如何应对,立即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且无论中外,几乎一致认为苏联不可能放任日军在东北为所欲为。毕竟,仅仅两年前,苏联还曾为保住其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大打出手,酿成“中东路事件”。其强硬立场无疑令人记忆犹新。

    事实上,“中东路事件”以张学良惨败落幕后,斯大林针对东北,还曾有过更激进的政策。1929年10月,在给莫洛托夫的一封密信里,斯大林指示,应该在东北扶植武装力量,以“起义”的形式,“废黜张学良,建立革命政权”:

    “中国将出现麻烦……我觉得,我们该转到组织满洲起义的革命运动方面来了。为完成一些偶然性任务,我们向满洲派遣了一些队伍,这当然很好,但这不够。现在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我们要组建两个由两个团建制的旅,主要由中国人组成,向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武器(火炮、机枪等),让中国人当旅长,并把它们派到满洲去,给它们的任务是:发动满洲军队起义,把其中可靠的士兵吸收到自己队伍中来(其余士兵遣散回家,预先要解除指挥人员),扩编成师,占领哈尔滨。积蓄力量后宣布废黜张学良,建立革命政权(搞垮地主,吸引农民,建立城乡苏维埃,等等)。这样做是必要的。我们可以这样做,并且我认为也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不违背任何‘国际法’。大家都会明白,我们反对同中国作战,我们的红军战土只守卫我们的边界,不想进人中国的领土,而如果满洲内部发生起义,那在张学良所建立的制度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事情很重要。”①

    “前鉴”如此,自不难理解,何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内主流媒体,包括《中央日报》、《大公报》在内,均曾一度引颈企盼苏联的介入。

    令人失望的是,虽然在事变之初,苏联发表了一些同情中国的言论,但其实际执行的,却是坚定的“不干涉政策”。非但“不干涉”,《真理报》甚至直接以社论的形式,向日本当局喊话,建议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②

    对东北地区中国抗日武装力量的求援,苏联也一概拒之门外。譬如,1932年4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严厉责成外交人民委员会:“向我国驻瑷珲领事米哈伊洛夫同志指明,如果他胆敢在今后再送来马(笔者注:马占山)或者其幕僚哪怕一个请求,并且不拒绝与马进行任何谈话,他将被追究严重责任。”再如,1932年7月,斯大林指示:对前来求援的中国抗日将领,“要把他们视为挑动(苏日)战争的人,不管他们的客观情绪如何。”政治局据此做出决议:“必须把他们遣返中国,不与他们进行任何谈判。”③

    同时更假意与国民政府温和接触,作为苏、日谈判的筹码

    同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也在积极与苏联进行接触。其基本诉求,是恢复两国正常外交关系,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方对南京的用意洞若观火:“我们认为,南京做出这一决定,基本上是因为担心我们与满洲国接近。恢复外交关系,而且还要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途径,目的在于制止我们与满洲国建立我们所需要的关系。”④

    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念兹在兹,想要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对象,乃是日本,而非中国。不过,在斯大林看来,与南京的谈判,恰好可以作为向日本施压的筹码。故而,他指示莫洛托夫:“如果日本人确实想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那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想以此破坏我们与中国人就签约举行的谈判。看来,日本人很相信(中苏)会签约。因此,我们不应中断与中国人的谈判,而是相反,要继续并且拖延谈判,目的是以我们可能与中国人接近的前景吓唬日本人,以此迫使他们急于与苏联签订条约。”⑤

    为了刺激日本人,斯大林还授计:“不妨在报纸上刊登关于王(南京政府代表王曾思)求见科兹洛夫斯基并已得到同意的简短消息。”斯大林告诫苏方谈判代表,虽然根本不可能与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仍要注意谈判技巧:

    “要做到不把南京推到日本怀抱。……如果日本靠了我们对待中国人的过分克制和失礼,把南京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那么日本对苏联的进攻将会加快并有恃无恐。所以,对待南京,……不应使他们对(中苏)接近的可能性失去希望。有鉴于此,应该尽可能给王礼遇。”⑥

    斯大林最终未能如愿压迫日本人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不过,其“软弱退让”,刺激了日本在东北一再增兵,并公然制造出了伪“满洲国”。苏联对伪“满洲国”的纵容(允许伪满在其境内设立领事馆),更刺激了日本愤而退出国联(国联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否决了伪满的合法性)。战后,日本政府检讨其外交失败的起点,即是:不该让“九一八事变”发展到“满洲国独立”的程度,更不该因为“满洲国”问题而退出国联。退出国联,意味着日本自绝于欧美,走向了外交孤立。⑦在这盘大棋中,斯大林所付出的代价是:将东北境内的中东铁路,廉价卖给了日本人。

    注释:①斯大林给莫洛托夫的信,1929年10月7日。收录于《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八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P187。②真理报,1932年2月23日。转引自《20世纪3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③维克托·乌索夫/著,赖铭传/译:《20世纪3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解放军出版社2013,P186、P191。④同上,P198。⑤⑥同上,P199。⑦谌旭彬:《日本绝密文件如何反思二战?》,短史记第280期。

    斯大林是一个阴谋高手,九一八事变之后,斯大林的阴谋是苏联与日本签订和平协议,同时阻止中国与日本签订和平协议。为此目的,不惜对日妥协,廉价把中东铁路让给日本,满足日本的要求

所有跟帖: 

苏日才是真正的盟友,中国是他们的公敌!他们合伙瓜分了中国的外蒙和东北!!!!!!!!!! -DDTG- 给 DDTG 发送悄悄话 DDT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8/2014 postreply 08:01: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