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他在记忆中国

来源: berrywang 2014-09-12 14:34: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469 bytes)

013-08-30 花边阅读

■紫禁城。(北京1957


 

■马克·吕布在中国拍下的第一张照片:一位女农民坐在从香港前往广州的火车上,样子体面又端庄。(广州1957



■在满洲大型钢铁厂的食堂里,一位把护目镜夹在帽檐上的工程师正在吃饭。(鞍山1957



■寒街上的三个小女孩。(北京1957



■北京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制雕塑。艺术小气氛自由而开朗。(北京1957



■北大的烟囱。(北京1957



■这是琉璃厂大街。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不得不把家中的珠宝拿到街上的古董古玩店上交国家。(北京1965)



■这位码头工人正在向右奔跑,方向与招贴画上毛主席领导下向左前进的工农兵相反。(上海1965)



■文化大革命中的少年先锋队与未来的红卫兵,他们手中的木枪很快就会换成真枪。(沈阳1965)



■周恩来总理告诉法国部长阿兰·佩雷菲特他在巴黎留学时学会的两样东西: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北京1971)



■与一名摄影爱好者近距离偶遇解放军战士。摄于长城。(河北1971)



■矗立在两个烟囱之间的毛主席像,烟囱是中国新型工业化自豪的象征。(武汉1971)



■这些山峰自宋朝起就在中国国画里闻名,这位智者就十分欣赏它们的美丽。在这幅照片中,他正举手指着“始信峰”。黄山。(安徽1985)



■在有些墙上,邓小平的画像已经代替了毛主席。(深圳1992)

 


老城区中心的豫园,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国女子把化妆品忘在了塑料袋里。(上海2002


~·~·~·~·~·~·~·~~·~·~·~·~


马克·吕布(Marc Riboud),1923 年出生于法国里昂,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摄影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看似在讲述历史,实则在讲述生活。小人物穿梭在黑白底片中,却似扛有万钧之力。中国印象是 他光影人生中的东方主题,1957年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便无法割舍。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几乎年年到访中国。他不相信纯粹的创造,努力寻找生活中 真实的一面,就像他自己所说:“作为摄影家,就是要在1/125秒之间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


 

中国人应该从马克·吕布的照片中看到什么呢?看起来像虚构一样的历史纪实,中国人的情绪和节奏,漫长的追忆、沿革与展望,东方式的诗意与伤痛……


中国人应该从马克·吕布的照片中感受到什么呢?迷茫,满足,欣慰,惊讶,恐惧……


无论哪般,最终看到或感受到的,将会是我们自己。


“热爱中国?对一个像我这样不会说不能读中文的人来说,这个词太过。我只是一个摄影师,我只想尽好地拍摄中国。”马克·吕布选择了观看,他把思考留给了我们。ZT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