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改变中国命运的报纸

来源: berrywang 2014-09-12 10:31:3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467 bytes)

1935919日,此时距离长征结束只有一个月时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万里长征嗖的一下就结束了?


话说这一天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毛主席(大家懂的)率领的红军主力到达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地名不重要,你也可以简称红军到达A)。


“由于雪山草地的艰难行军和连续不断的战斗,广大指战员的身体已极度虚弱。鉴于哈达铺民风淳朴、物资较丰,党中央决定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整,以恢复官兵体力。红军总部提出了“要吃得好”的口号,并给每人发大洋1块用于改善伙食。”


上面这段话来自《解放军报》,咱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红军经过各种被围剿已经很累了,就在10天前的910日, 进入四川和甘肃交界处时,中共中央又在俄界召开会议,调整了长征目的地。毛泽东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应经过游击战争打到苏联边界去。”他说明这样做 的原因是:“原定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在陕甘川创造苏区。但由于张国焘分裂,只有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因此应该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系,得到共产国 际的指导和帮助,整顿休养兵力,扩大队伍。”就是在到达哈达铺的当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还决定让毛泽民和谢觉哉去新疆建立交通站,接通国际通道。但是,一夜之间,这一切就偶然却彻底地改变了。中央突然改变了原定去苏联边界的决定,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定在陕北。

193589月国民党《大公报》复印件


原来就在当晚毛主席看到了一张报纸,国民党发行的《大公报》,其要闻版的大标题是《陕匪势猖獗》,副标题为《徐海东窜至陇东刘子丹犯扰吴堡……》、《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趋势》……报纸中有大量“剿匪”消息口号,这让毛泽东确切地知道了: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

 

既然有现成的大片红军根据地,为嘛还要去不知道结果的中苏边界?

921日, 党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前的空地上,召开了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要感谢国民党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 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大块的根据地。这对我们真是好消息啊!从哈达铺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的路程了,那里就是我们长征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红军的 家。

于是红军就到了陕北,后来滚雪球,慢慢的死磕搞定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成立的新中国。那么一份不起眼的报纸最终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我们能感叹什么呢?或许可以用长尾效应解释。

当然了这么传奇的故事立马让这份报纸到底是什么报纸?谁呈给毛主席?目前至少有五种以上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报纸是《大公报》。张闻天于1935年9月22日,写的题为《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读书笔记。这篇文章发表在同年928日的《前进报》上。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津《大公报》,曾经这样的讲到陕西苏维埃革命运动……”,然后,该文较为详细地摘引了1935年7、8月间《大公报》关于红军在陕甘地区活动的报道,得出了“西北各省的苏维埃革命运动,更是在大踏步的前进中”的结论。另外他的夫人刘英(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6年 也回忆说:“我们到了哈达铺,在当地的邮局得到了不少报纸,主要是七八月份的《大公报》。毛泽东、张闻天和周恩来他们,翻读着这些报纸,谈得眉飞色舞。原 来,从这些报纸登载的消息中,他们确切地知道了,陕北有苏区根据地。”张闻天是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他的《读书笔记》,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红军在哈达铺 留下的唯一的原始文献,而张的笔记中唯一提到的报纸,就是《大公报》。

第二种说法,报纸是《山西日报》。最先找到报纸的,是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指导员曹德连。据曹德连回忆说:“1935年 9月,我们到岷县附近一个村庄后准备宿营。这时,军团部派通信员来叫梁兴初和我去接受任务。毛主席说:‘指导员请注意,给我们找点儿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 报纸、杂志,只要是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我带一部分人到邮局去了,找到一批近期的报纸。上面有徐海东率领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 报上还有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找到报纸以后,曹德连立即派人把报纸送给了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聂荣臻的回忆,与曹德连的互相佐证:“在哈达铺,我和军团 长林彪得到了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阎锡山部进攻陕北红军的消息,就赶紧派人送给了毛泽东……”

第三种说法,报纸是《晋阳日报》。最 早的发现者是“四老”之一谢觉哉。到了哈达铺后,谢觉哉“拿着一份《晋阳日报》去厕所。发现报上有陕北红军的消息,就连忙送给了叶剑英。叶剑英找到了彭德 怀。彭德怀看后非常高兴,拿着报纸就去找毛泽东。彭(德怀)从毛泽东处回来,兴奋地对叶剑英说:‘你提供的报纸很重要,老毛和其他领导已决定,到陕北去和 刘志丹会合。’”

第四种说法,是毛泽东亲自找到了多种报纸。1976年9月,在长征中担任毛泽东警卫员的陈昌奉,重访哈达铺,据他这次回忆“主席一进哈达铺,没有直接到住处。而是到对面的邮政代办所翻报纸,边翻边把有用的放在一边。我记得那些报纸是《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和《西安报》等。”

第五种说法,是当年给周恩来当卫生员的陈诗林找的报。1996年陈诗林回忆:“19359月 下旬的一天,周副主席对邓大姐说,翻雪山过草地到了哈达铺,这些日子对外面的情况一点不了解,像个睁眼瞎。他看看我说,小老表,现在你也没啥事,以后在执 行任务过程中,与其他同志一道顺便出去找些报纸来。我听完立即走出四合院。一上街就碰上了汀州红军卫生军校的同学欧阳懿、严文魁、谢登鸿。我们四人吃完 饭,一起来到街北面红军卫生队驻扎的伪镇公所,看见堆着一大堆国民党的报纸。我们找出几张《大公报》拿回来交给周副主席。后来我们跟随毛主席、周副主席到 了陕北,我当时哪里知道红军去陕北与我和大家拿来的报纸有关系。”

5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当时的哈达铺客商云集,订报种类较多。红军发现的,也许不只是一张报纸。应该说,是党和红军中的多人,找到了好几种当时的报纸,才做出了前往陕北的重大决策。当然,有两点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一、当时的报纸中,确实有《大公报》,而且《大公报》作为当时全国有影响的大报,其消息是比较可靠的;


二、当时报纸的主要来源,就是毛主席旧居“义和昌”对面的邮政代办所。


当 年是哪张报纸的报道,引起了中央的注意,今天也许难以准确弄清。但是哈达铺的报纸改变了中央的决策,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当年送报人的后人,现在处境艰难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偶然遇到的颜新民老人,竟然与那段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告诉我,他的父亲竟然就是当年那个邮政代办所的所长,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看 到的报纸都是他父亲拿出来的。


颜 新民老人也亲历了那段历史,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还依稀记得当年的事情。据他回忆,那时代办所里有不少报纸,也有《大公报》,当年是他父亲亲手把一些报纸 交给毛主席的警卫员的。而且当时毛主席就住在代办所对面,他父亲看到主席身体很弱,还杀了一只黑狗,给毛主席补身体。当年红军走的时候,还给他家留下了一 口铜锅,但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融化掉了。他还记得当时红军军纪很好,给东西都不吃,很多人睡在大街上,不让进门绝对不进门,这些举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心,也赢得了颜新民的心。后来,颜新民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还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并且立了功。1957年全国大裁军,他退伍回家,当时他是一名班长之后的几十年,颜新民一直在贫困中生活,由于儿子一直有病,家里处境一直比较艰难,至今仍然是镇上的贫困户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作为老军人,他每月有了15元的补贴,到去年逐渐涨到了165元。但是这些钱相对于全家的开支,显得十分微薄。他的屋子非常简陋,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儿子有病,没法干活,还需要他们老两口照顾。


当 我提出要看他抗美援朝的奖章时,他说不在他手里,被出嫁在本村的女儿收藏着。他兴奋地要带着我去看。我们一起走在哈达铺的老街上。看着他蹒跚的脚步和佝偻 的身影,我的心紧了紧。他父亲当年送出的报纸改变了红军的命运,却没能改变自己后人的命运。在现在和平的年代中,只有知识和技能才能改变命运。


颜新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儿子已经没有希望了,他希望外孙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老人家里的墙壁贴满了报纸,家具都很破旧。颜新民家虽然生活比较艰难,但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走起路来步伐很稳健。

所有跟帖: 

老神仙啊! 颜新民! -露易丝湖- 给 露易丝湖 发送悄悄话 露易丝湖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7/2014 postreply 20:27: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