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祠:毛主席南巡忆长征

来源: 淡黄柳 2014-06-28 15:06: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818 bytes)

      1962年6月,我随毛主席出巡南方

     专列奔驰在江南的大地上。在杭州至南昌的途中,毛主席把我叫进了公务车厢,他正躺在床上看一本线装书,见我去了,放下书,挥挥手:“坐坐!”毛主席叫我去谈什么,我心里没有底。但我早就知道毛主席对调走的战士很怀念,是不是要谈这件事情呢?于是我先向毛主席作检讨,我说:“主席,1959年上级要我们一中队的人减少一点,我当时没有请示主席,把主席熟悉的同志调走了。”我说:“像曾文这样一些同志调到什么地方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若当时请示主席,就不至于发生这事!”

 

     主席说:“是呀,应该给我说一声嘛!有些同志天天见面,现在看不见了,很想念他们!”

 

     主席呷了一口茶,然后点上一支烟,又说:“这是小事,调走几个人,我这里的‘墙’也垮不了,过去王明,就把‘墙’推倒过。”毛主席第一次给我讲了他在江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领导机关从上海迁移到中央苏区瑞金的情况。他说:“28个半(即28个半布尔什维克。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以王明为首形成的教条主义派别)统治了中国共产党4年之久,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注: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当时共产国际的领导),吓唬中国共产党,凡是不赞成的就要打,结果来了个二万五千里长征,把中央苏区搞垮了。”“那个时候,中央政治局开会,不让我参加(注:毛泽东当时是政治局委员),只让我管点群众工作,毫无发言权。”

 

     “一直到了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过了第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发生了行动方向问题。红军是要到湘西与贺龙会师呢?还是打到贵州去?按照原定计划,是要到湘西(经共产国际批准的)。在这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们在湖南通道召开了中央军委会议,这一回他们才请我去参加会议。在会上,李德、博古仍主张按原定计划向湘西方向进军。我当时就发言说:建议中央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计划,改变路线,不向湘西挺进,而挥师向西,而后向北进入贵州。贵州情况要好得多,因为黔军力量较弱,类似在广西走廊遭受两面夹击的可能性极小。所以,红军在贵州有可能获得喘息的时间,以便整顿被打散的部队,研究今后的行动计划。而如果按原定路线前进,就会遇上蒋介石所埋伏好了的20万军队,一路上大山也多,我军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毛主席点上烟,接着说:“我这么一说,朱德首先表示同意,接着,周恩来、王稼祥也表示了赞成。”

 

     毛主席对这一段历史实在是记得太清楚了。他说,“那时候,中国党和红军处在危急关头。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首先由博古作正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

 

     毛主席扳着指头说:“我一个,朱德、王稼祥、张闻天、陈云等一些同志都在会上发了言。在讨论中,到会的很多同志对博古的报告很不满意,他对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讲客观原因多,讲主观原因少,也不承担责任。许多同志发言严肃地批判了李德、博古‘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认为不解决错误路线问题,可能会使全军覆灭。当时朱德就说,李德在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第五次‘围剿’中,命令红军打阵地战,其结果是丢掉了江西苏区,牺牲了很多人。最后,我们还是撤离了江西中央苏区。而西征开始的军事策略也是错误的,害怕接敌,仓皇逃跑,以致损失惨重,这也是中央的责任。如果继续这样领导下去,我们就不能跟着走下去了。”

 

     毛主席呷了一口茶,说:“朱德讲到这里,王稼祥接上了,他说,同意总司令的看法,我重复一句,错误的路线必须改变,‘三人团’(注:博古、李德、周恩来)得重新考虑……他十分坚定地说,‘拥护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红军。’这时候,张闻天也站了出来,他说,‘请问博古同志能再继续领导下去吗?我们中国的事情,不能完全依赖洋顾问,我们自己要有点主见。我完全赞成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同志。’陈云也说,过湘江的教训不能再重演了,‘三人团’的领导必须改变,博古同志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再继续领导下去是有困难的,希望大家慎重考虑。”

 

     毛主席继续讲:“我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在制定战略战术上犯了‘左’倾的错误,如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指挥者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路、平原,还是河流,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划,限定时间赶到打,这样哪能打胜仗呢?这完全是瞎指挥嘛!”

 

     毛主席谈得慷慨激昂。谈到李德,毛主席说:“共产国际派李德到中国来当中国红军军事顾问,博古不懂军事,李德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就同博古结合在一起,博古把李德奉为最高顾问,指挥一切。第五次反‘围剿’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是李德决定的,推行了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蒋介石调动了几十万军队,筑起了千万道封锁线,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而李德、博古则以‘先发制人’、‘六路分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不打烂坛坛罐罐’的错误方针,同优势的敌人拼消耗,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

 

     在五次反“围剿”的严峻的残酷的战争中,中央领导人的决策者,应该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在敌人兵力多、我军兵力少,敌军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寻找机会歼灭敌人的一部分或敌人主力,粉碎敌人的“围剿”。但是,博古、李德不听同级干部和下级指挥员的正确意见,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作战方针,结果使红军主力越打越少,中央苏区的地盘越打越小。“左”倾错误军事路线,使中央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丢失了中央苏区。

 

     毛主席非常沉重地说:“中央红军撤离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时,有8万6千多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过湘江,红八军团被打垮了,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师覆灭,全军兵力损失了五分之三。到达贵州遵义城,中央红军只保持了4个军团的番号,一、三、五、九军团,实际上只有16个团,1个干部团,还剩3万余人,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毛主席说:“我们这个党啊,真是多灾多难!”遵义会议后,决定由张闻天担任党的总负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中央红军行动。新的三人领导小组一成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毛主席这次跟我谈话,我也提了一些问题,毛主席很高兴,他谈了40多分钟。

 

     列车继续向南昌奔驰,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毛主席这次谈话,对我是一次深刻的党的历史的教育。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51期,摘自《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所有跟帖: 

中央红军只剩了实际上16个团,1个干部团,还剩3万余人,,,-- 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8万之师,损失过半,老人痛心啊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8/2014 postreply 16:03:44

可以算是毛泽东对遵义会议的回忆 回复:张耀祠:毛主席南巡忆长征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8/2014 postreply 18:21: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