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有真血统犹太人vs.无血统但号称信则犹的犹太人:犹太人问题历史乱弹

来源: halfdummy 2014-05-10 22:21: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halfdummy ] 在 2014-05-10 22:21:3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关于犹太人问题历史乱弹
 
作者:宁乡一夫
转帖:呼呼
 
    一
 
    我为什么特别关注“犹太人问题”,这要从六十多年前我生了一场大病的事说起。
 
    1946年5月,华中大学第二批教职工在父亲的带领下从云南大理喜洲返回武昌。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我从云南带回来的疟疾病(俗称“打摆子”)频频发作:一忽儿冷得打颤,盖三床被子也无济于事;一忽儿发热,高烧39、40多度,头晕头疼,躺在床上,只觉眼前一股黑旋风径向天花板墙角钻去,迷迷糊糊,胡言乱语。一把一把地服用奎宁也压不住疟疾的发作。大约隔一周发作一次,延续了两个多月;严重贫血,若蹲下站起来,头脑发炸,两眼金光四射,心慌意乱,站立不稳!
 
    依稀记得大约是炎热的7月,我在厅堂里,凝视着窗外草坪上飞动的红绿蜻蜓,忽然倒地,觉得右手指和整个手臂像拧麻花似的绞动起来,我心慌意乱,恐惧地连喊两声“爸爸”就丧失了意识。我醒来时,发现是父亲半跪着抱我在怀,他的左手紧握我的右手,右手拿着刚擦去嘴唇白沫的手帕,把我放在客厅长沙发上,“躺下休息会儿吧!”他慈祥地对我说。我躺了会儿就站起来到院子里去了,像不曾发生过什么似的。
 
    此后,又发作过两三次。父母告诉我患了癫痫病,俗名叫“羊角风”,难以预料何时发作,所以不能上学。1946年下半年辍学在家养病,心里十分着急。父亲四处求医,后来经校医介绍到汉口请来一位中等身裁,戴幅金丝边眼镜的外国医生。他身穿黑色长外套,还系条腰带,下巴有点胡须,大约50多岁吧。父亲招呼他坐下,他方才摘下圆顶宽沿的黑色呢帽,将黑色出诊药箱放在茶几上。他一边用中文询问我的病情,翻翻眼皮,看看舌头,敲敲膝盖,还量了体温,一边和父亲用英文和德文交谈我的病情。临走前拿出一瓶镇静药水,嘱咐一日三次,一次一小勺。此后,这位医生还来过两三次,每次除给镇静药水外,还给一种叫“白药君”(译音,学名伯氨喹 )的白色小药片,大概是每天餐后服一片,一日三次。连续服了三个月左右,就痊愈了,不仅没有再发作羊角风,连疟疾病也根治了。我这是不幸中之万幸。
 
    我父亲后来告诉我,这要感谢那位德国犹太人医生。他说我患的癫痫是突然发作的短暂性的大脑功能紊乱的病症,一般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局限性发作四种。发病原因主要是颅内肿瘤、寄生虫诱发、脑膜炎、脑炎、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你是恶性疟疾病后发生癫痫,显然是疟原虫幼虫经血液进入大脑引发的癫痫,所以服用“白药君”可杀灭之。
 
    这位犹太医生的名字我忘了,但他准确地判断我的病因,对症下药,一举治好了我的绝症,我永世难忘!从此我特别注意犹太人的信息,十分关注犹太人的命运。
 
    上有人对犹太人有一些研究。贴过来作一个资料吧。 
http://www./article_t/History/31919751.html
 
    德系,英系以及美国的很多所谓的犹太人,从血统上说,根本就不是犹太人,这就是犹太人不敢拿血统,而是拿宗教信仰来划分的原因了,德系,英系及殖民地的犹太人是东欧民族Khazars(哈扎尔人),他们在中世纪全民族皈依了犹太教,但是血统上跟闪族犹太人完全是两码事。
 
    可这Khazars(哈扎尔人)据考证,原来也不是东欧人,而是西逃的突厥人。
 
    这样一算,他妈的爱因斯坦是“中国人”后代~~~
 
    我只能说希特勒你砍错人了~~~
 
    我也觉得奇怪,当时英国才1000多万人口,但是被屠杀的犹太人就有600多万,那这样算,犹太人至少过千万啊~~~这样千年受打压的民族,人口怎么可能那么多?
 
    现在给大家扼要分享一下。
 
    原始犹太人是个很小的闪米特部落,与阿拉伯人同出一系,比周围的其他闪族部落还要落后些,可以把原始犹太人看成一种阿拉伯人。 (比如旧约里Philistines比犹太人文明程度高的多。)
 
    宗教-旧约把犹太人黏在一起。后来就散到北非,中东,伊朗各地。(这些后来都归到Sephadi Jews的名下)其实只有Sephardi Jews是真正的犹太后人。但西班牙Reconquista光复后,Sephardi Jews又给撵出欧洲了。Sephardi Jews还曾和Ashkenazi Jews联络过,但是发现德系犹太根本不是犹太。现在的牛逼的犹太人,统统是Ashkenazi Jews.(有个别例外我下面讲,Sephardi Jews和英犹攀亲)
 
    Ashkenazi Jews血统上是Khazars人的后代,发源地是北高加索。但Khazar人建立国家时,信了犹太教。
 
    (就好比XZ人信南亚来的佛教,用梵语字母,但语言人种还是汉羌) Khazars西迁,根据地是东欧斯拉夫世界日耳曼世界,语言就是德语(当然犹太人说是Yiddish,还有用希伯来字母拼的)。
 
    英国国王砍了头,威廉三世从荷兰(德语世界)带犹太管家到英国。从此开始了Ashkenazi Jews在英国的慢慢侵蚀篡国过程(这个过程到BenjaminDisraeli当上首相正式完成)。
 
    Ashkenazi Jews搭载英帝扩张,成了全世界的主子。Ashkenazi Jews假戏真做,谁能证明自己和犹太沾点边都可以利用的。
 
    印度,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几千年都是阿拉伯人控制。英国人武力控制印度后,这些阿拉伯商人就自称犹太,和英犹攀亲,打起了犹太牌,两代后变成了英国老爷。旧上海巨富哈同,沙逊都是伊拉克的阿拉伯人(最多沾点Sephardic的边);在印度变成犹太,到中国变成英国人。
 
    现在中国再一次门户大开,急需忠心的代理人。英美犹再次重复在印度的操作罢了,有河南回子自己跳出来,正好利用。除了Sephardi jews和Ashkenazi jews,还有eastern jews.哈同应该就属于是东方犹太人.今天的以色列里,有大约50%的犹太人是东方犹太人.
 
    Sephardi jews也应该是eastern jews的后代,他们是当初随着阿拉伯人对西班牙的征服,进入西班牙的.
 
    话说过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文同种,搞不好今天以色列当地的阿拉伯人的犹太血统比犹太人的犹太血统还纯.其实从北非到中东到伊朗的这些犹太人, 一直只是作为一种阿拉伯人存在着,和周围阿拉伯人并没有大的区别。语言,血统一样的。问题的关键是德系犹太人在英国发家以后,一派胡吹乱吹。搞得好像这些生活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怎么鹤立鸡群,怎么了不得一样;最后恨不得把历史中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高明点的好事都归功到犹太头上。
 
    犹太人属闪米特人的一支,信奉犹太教,古时活动在地中海东岸。犹太民族有比较古老的历史,圣经中的记载的就是犹太人祖先的传说。尽管从上帝造人开始讲起,但是谈得上可信的大致不会早于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耶路撒冷建城。
 
    古犹太国只能算是个城邦国家,谈不上强盛,先后臣服于亚述人和埃及人。当时的犹太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但是就是看不起其他文明,哪怕自己是人家的二等公民。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伟大国王尼布甲尼撒攻下了耶路撒冷,尼布甲尼撒对耶路撒冷的这些井底之蛙又气又好笑,索性把犹太人押往巴比伦去接受再教育。犹太人见识到巴比伦的辉煌后,无地自容,但是劣根性不改,心想我虽不如你,我的祖辈大概也不如你,但是我信奉的神大概要比你强。于是这批犹太人就群策群力,想象连带传说,开始编写,把自己描述成上帝选择的种族,还对巴比伦人极力诋毁,有案可查的便是指巴
比伦人建通天塔冒犯了上帝,于是上帝就惩罚人类而让人类讲不同的语言。不过这些犹太人没想到的是,分别在600年和1100年后,有两个江湖人以他们写的为依据,创立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反过来给犹太人的子孙带来灾难无穷。
 
    犹太人在巴比伦受了60年再教育,以后巴比伦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解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但是,犹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日子未必比在巴比伦时好过 ,只能进一步地意淫。公元70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攻下耶路撒冷,同时毁了城里的神 殿,犹太人被迫离开耶路撒冷,从此散落到世界各地。
 
    突厥人的历史要比犹太人短得多,有关它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讲突厥之先居于漠北的索国,乃狼所生;其后代娶冬神、夏神之女,所生的子孙之一阿史那被推为首领 ,遂繁衍成强大的突厥王族。另种说法讲匈奴之别种,突厥之先为平凉杂胡,后因北魏太武帝灭沮渠氏,遂逃难至金山,也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充当柔然人的铁工,从而发 展为突厥族。还有种说法更离奇,讲某部落被邻国所灭,只剩下一个失去双足的十岁小孩;母狼将他养大,并与之交合,生育后代,在高昌之北的山穴中繁衍出突厥阿史那氏族。所以当你唱那首“来自北方的狼”时,如果有那么种感应的话,你身上可能流有突厥人的血。
 
到了公元六世纪中叶,中土南北朝时期,那时鲜卑人占据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而原先居住在匈奴北边的丁零人南下,占据了原匈奴人待的地方,与魏王朝对峙,成立了柔然汉国,是大草原的主人。突厥人在丁零人手下当差,时逢高车人叛乱,突厥人打败了高车人,并以此向丁零人邀功,要求联姻,但是让柔然大汉阿那瑰羞辱了一番,因此怀恨在心,改向西魏联姻。突阙人有了西魏撑腰后,就大举进攻柔然,丁零人大败,阿那瑰自杀。这丁零人也是爽快,立即顺着匈奴的步伐往西方跑,没几年就到了匈牙利平原,西方人把他们称作阿瓦尔人(AVAR),如果说匈奴人的西迁造成了西罗马的灭亡的话,这阿瓦尔人却是差点把东罗马给灭了,不过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再说突厥人灭了柔然汉国(公元552 年)后,东征西战,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东起辽海(辽东半岛),西至西海(今中亚里海)的庞大草原帝国,连取代东、西两魏的周、齐两朝都要给它当儿子。但是帝国因继位问题而分裂,形成东、西两突阙,更倒霉的是此时杨坚代周建隋(公元581 年),随后重新统一中土。这杨坚有文功武略,利用突阙人的矛盾,先是远交近攻,唆使西突阙进攻东突阙,待东突阙被打败后又抑强扶落,帮东突阙打西突阙,将中土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没几年就把突阙帝国弄得土崩瓦解,东突阙不得不归属于大隋。可惜杨坚死后(公元604 年),杨广无道,天下大乱,突阙再兴,此时中原各大势力都要巴结突阙人,包括唐主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正逢突厥颉利可汗发动骑兵远征,9月23日,突厥十万铁骑突然直抵长安城北门外便桥下。此时长安军力空虚,根本无力抵抗,不料李世民亲自出城,廖廖数语,说得颉利退兵。对于这件有关大唐生死存亡的大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乃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驰六骑出玄武门,幸渭上,与可汗隔水语,且责其负约。群酋见帝,皆惊,下马拜。俄而众军至,旗铠光明,部队静严,虏大骇。帝与颉利按辔,即麾军却而阵焉。萧禹以帝轻敌,叩马谏,帝曰:‘我思熟矣,非尔所知也。夫突厥扫地入寇,以我新有内难,谓不能师。我若阖城,彼且大掠吾境,故我独出,示无所畏,又盛兵使知必战,不意我能沮其始谋。彼入吾地既深,惧不能返,故与战则克,和则固,制贼之命,在此举矣!’是日,颉利果请和,许之。翌日,刑白马,与颉利盟便桥上,突厥引还。”
 
    李世民虽然大智大勇,不过颉利如此轻易退兵,则是难以想象,事实真相可算是千古之迷了。据当代历史文学想象大师黄易的考证,突厥人实际上并没有把李世民放在眼里,他们怕的却是与李世民一起出城的另外两个人:寇仲和徐子陵!这寇仲和徐子陵原来是扬州城里的混混,因际遇 (也就是天命) 获得高丽长生功诀,由此炼成绝世武功。早年两混混游闯大草原,熟识草原上的各部落,那些部落首领不是吃过两人的苦头就是受过两人的恩惠,其中不少还是两混混拜把子兄弟,此时看到两人突然随李世民出现,自然下马便拜了。之前突厥首领们还以为两混混是与大唐作对的,此番随颉利南下还有点助寇仲与李家争天下的意思,他们并不怕李世民,但是要和两混混作对,这下辈子是没有太平日子过了。颉利见手下怯战,只好按兵不动。当晚颉利与寇、徐见面,要求两人退出江湖,但同意退兵并与唐签三年互不侵犯条约,显然小看了李世民。大唐就此度过难关。三年后,李世民缓过气,派李靖出兵,大破颉利,灭了东土厥,接着出兵西征,破了西土厥。
 
但是,这突阙人和犹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就必须提到可萨人(KHAZAN)。这可萨人是突阙人的一个部落,当年突阙人西进时,可萨部担任先锋,大约在公元七世纪贰拾年代可萨人到达西海以西,黑海以东地带。当时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撒帝国的战争正值高潮,东罗马拜占庭在波斯人和阿瓦尔人的夹击下,节节败退,丢掉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公元626年,波斯和阿瓦尔联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留
斯正走投无路,可萨人的到来无疑是救命稻草,希拉克留斯就带了大量黄金珠宝亲自前往可萨人处借兵。看在金钱的份上,加上宿敌丁零人,可萨人借给了希拉克留斯四万骑兵。不过东罗马人不知道该怎么使用骑兵,行动小心迟缓,战况毫无进展。可萨人耐不住了,就教了罗马人一招从东土学来的围魏救赵,于是四万铁骑调头南下,直插波斯腹地,波斯主力被迫撤围君士坦丁堡。公元627年,波斯军队在回防途中,在今天伊拉克 的莫苏尔附近遭可萨铁骑围歼。这一战挽救了东罗马,但波斯萨撒帝国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挡阿拉伯人的入侵。
 
    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灭了波斯萨撒帝国后,自然就要和可萨人面对面了。从公元642-652年,阿拉伯人为了打通征服欧洲的侧翼北上,和可萨人在高咖素山脉一带激战,此前战无不胜的阿拉伯人在可萨人面前摸不着北,屡战屡败。无奈之下,阿拉伯人转向进攻拜占庭帝国,分别于公元670年和公元716年两次围攻君士坦丁堡,终因君士坦丁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无功而返。退
兵后,阿拉伯人又开始找可萨人晦气,从公元722-737年,双方又展开拉据战。可萨人尽管不断取胜,但是面对穆斯林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的冒死进攻,陷入了消耗战,最终遭阿拉伯人击溃。好在阿拉伯国内暴发起义,可萨人逃过一关。
 
    Reference:
 
    1. Kevin Alan Brook, The Jews of Khazaria (Jason Aronson, 1999)
 
    2. Norman Golb and Omeljan Pritsak, Khazarian Hebrew Documents of the Tenth 
 
    Centu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2)
 
    3. Jonathan Shepard, "The Khazars’ Formal Adoption of Judaism and Byzantium
 
    ’s Northern Policy." Oxford Slavonic Papers, New Series 31 (1998)
 
    4. "Archaeological Finds Add Weight to Claim that Khazars Converted to 
 
    Judaism." The Jerusalem Report (June 21, 1999)
 
    5. Ruth Ellen Gruber, Jewish Heritage Travel, 3rd edition (Jason Aronson, 
 
    1999)
 
 
    二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伊德,哲学家斯宾罗萨以及宇宙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奉行“秘密外交”的基辛格……等都是犹大人。犹太人的生活基本上是在流亡中度过的①。全世界犹太人一千三百多万,占世界总人口数不过0.26%,而在诺贝尔奖获奖人中,有18.76%是犹太人;世界上70%的财富在犹太人手里。
 
美国每四个富豪中,就有一个犹太人。于是,我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极具智慧的民族?
 
    犹太人把智慧当成犹太人生存发展的法宝。为什么?由于历史上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深感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抢走,但唯有知识智慧永远相伴。他们坚信,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不管流浪到哪里,只要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从而创造财富来为自已争得一方生存发展的空间。
 
    那么智慧哪里来?从学习中来。犹太教中②,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虔诚般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犹太人一向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十分敬重。犹太 人特别重视学校建设,他们认为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以色列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他们坚持终身学习,认为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学习是一种神圣使命;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这样一个有智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民族为什么欧洲人不欢迎他们,甚至驱赶屠杀他们?我查阅了一些有关书刊和网络资料,其原因极其复杂,归结起来是欧州“反犹主义思潮”作崇。
 
    所谓“反犹主义”一词在英文中为“anti-semitism”,其动词形式为“anti-semite”,它是由前缀“ anti”和词根“Semite(闪米特族)”组合变化而来,从字面意思上看,应是“反闪主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都习惯于用这一词汇来指代反犹主义。有学者认为这一词汇是在19世纪由德国记者威廉.马尔因在《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社会》中首先提出来的,尽管这一词汇出现于19世纪,对犹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我们一般认为反犹主义是一种把整个犹太人作为迫害和排挤对象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反犹主义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最为严重,对历史的影响也最大,欧洲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反犹的恶浪是由其深刻的
 
    历史根源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 
 
    1、历史的惯性作用。欧洲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始于希腊罗马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推行希腊化政策,镇压犹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一方面帝国内长期推行的反犹政策在社会中形成的反犹排犹思潮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罗马帝国推行的反犹措施被后罗马时代各国所继承。日耳曼部落打败罗马帝国以后,最初并没有积极的学习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而是去继承和发展基督教,也包括对被称为“异教徒”的犹太人的迫害。例如在公元438年生效的罗马提奥尔西法典中规定的针对犹太人的附加条款,后来就成为一些人反犹的法律依据。 
 
    2、经济上的偏见和短视。由于犹太人一直被视为魔鬼和异教徒,所以他们的就业和经营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特别是高利贷行业。流散到各地犹太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敛起大量财富,但这又会成为当地人妒嫉和仇视的对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进行放贷食息,所以犹太人的放贷一直被视为是“罪恶勾当”,实际上“这是一个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后则是基督教欧洲对犹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种族歧视。”欧洲统治者一方面迫害犹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犹太人作为“敲竹杠”的榨取对象。法国统治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从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为了财税收入又四次召回犹太人。1361年法国国王好人约翰被英国俘虏,为了筹集巨额赎金,允许犹太人返回法国,1394年又把他们驱逐了出去。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阿巴?埃班在《犹太史》中曾写道“他们(犹太人)在英国短暂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始则受鼓励,继而受辱,受迫害,最后则遭驱逐。”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犹太人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也成为非理性反犹的新借口,一些反犹组织通过联合抵制的办法反对犹太人,把犹太人排除在一些行业和社团组织之外。在奥地利,一些反犹主义者在报纸上和集会上就公开打出“不从犹太人处购货”的口号。法国反犹分子爱德华?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国犹太人》一书中竟然提出:法国的经济萧条和社会贫困是犹太人的罪过。他认为犹太人在法国人口中虽然只占0.25%,可是他们却掌握着法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所以要征收犹太人“显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财产”。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就售出了十万册,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大的蛊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犹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数族裔的面目出现的,他们的经济地位凸显了他们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但他们始终没有完全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来保障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他们始终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再加上一些当权者别有用心的纵容和挑唆,犹太人常常会无端的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在中世纪,一些欧洲国家统治者为了讨好基督教教会,不遗余力地迫害犹太人。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为了转移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视线,又往往拿犹太人作为“替罪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沙皇政权就利用反对犹太人来转移国内的不满,在当时的反犹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势力同样是利用人们对犹太人的仇视来一步一步夺取权力的。从历史上来看,凡是犹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时候,其权利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就可以有效的抵御反犹主义的攻击。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纪后随着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后,它就逐渐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来自犹太教的质疑,被基督教奉为经典的《新约》和基督耶稣一直为犹太教所否认,这种否认实际上就是对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种质疑。这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社会所不能容忍的。
 
    其次是宗教传说中的犹太人对基督耶稣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把犹太人附会成为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后裔(其实犹大是加略人)③。这些宗教传说不论其真实与否,在基督教会不厌其烦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着基督徒对犹太人的偏见,并导致了一种强烈的宗教复仇情绪。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有大量反犹分子,譬如马丁.路德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极端反犹者. 
 
    最后是在宗教价值观上的对立。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 Chosen People)”,与上帝有着某种契约关系;基督教虽脱胎于犹太教,但已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它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归化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负有拯救人类和世界的使命。所以,当基督教与具有优越感的犹太教迎头相撞时,冲突就不可避免了,要么犹太教徒被归化,要么成为“万恶不赦”的异教徒。正因为如此,那些狂热的十字军战士在东征时就提出了“干掉一个犹太人,以拯救你的灵魂”的口号,基督教会也想尽办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来迫使犹太人改变信仰乃至消灭掉他们。 
 
    犹太人由于在宗教和价值观上的独特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有别于基督教世界。这种差异使他们往往被视为是“非我族类”,进而形成一种深刻的偏见。希腊罗马以后,基督教在欧洲世界占据社会思想的主体地位,其偏执和非理性因素,对异质的犹太人和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而不是宽容。这样,以两种不同宗教信仰为主体的社会在文化生活上表现出的差异竟然成了一种现实冲突的借口。 
 
    欧洲信奉基督教的基督徒们仇视犹太人,所以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的那些大文豪们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总是把犹太人写得很坏。当希特勒开始迫害犹太人时,欧洲及美洲地区的基督教国家都共同参与了迫害犹太人的行动。在希特勒发动战争之前,欧洲许多国家都应德国的要求将本国的犹太人集中送往德国,由德国人进行工厂化的大屠杀。
 
    德国人屠杀犹大人有更现实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同时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矛盾,并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称霸世界。当时犹太人在欧洲十分富有,希特勒等纳粹分子利用欧洲人传统的反犹情绪,加以渲染,宣称犹太人是罪恶的民族,劣等民族,就这样把矛头对准了犹太人,给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泄转嫁的渠道,并借此大量掠夺犹太人的财产,为称霸世界打下了经济基础。同时,反马克思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又一政治原因。希特勒认为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把民族划分为阶级,搞阶级斗争,是洪水猛兽,因此若不“肃清马克思主义”德国就不能重新崛起。巧合的是马克思也是犹太人。 
 
    当然还有希特勒的个人因素。他早年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缺乏良好的教育,铸就了自私、狂妄的性格。脾气暴躁是他的典型性格,与他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他的狠毒和残忍。希特勒是一个严重心理变态的政治狂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因一果”。一方面希特勒疯狂反犹的变态心理来自于历史成见、宗教情节和现实原因;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又把希特勒疯狂变态心理推向了顶峰,从而引发了一场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因一果”。一方面希特勒疯狂反犹的变态心理来自于历史成见、宗教情节和现实原因;另一方面这三大原因又把希特勒疯狂变态心理推向了顶峰,从而引发了一场人类历史的悲剧。
 
    我的第三个疑惑是:阿以冲突的来由,为什么冲突延续几十年,至今难以解决?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一)首先要弄清楚阿以冲突的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后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犹太人根据《旧约圣经》认定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因此他们认为返回巴勒斯坦定居是天经地义的事。《旧约圣经》经典所记载的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这些故事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去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就这样,犹太人认为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始祖,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亚伯拉罕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也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由于约瑟夫梦见在收获时,哥哥们的麦捆围着他的麦捆一圈,并且哥哥们的麦捆全部倒向中心倒向了他的麦捆。于是约瑟夫预示,哥哥们甚至父亲都会向他臣服。这使得11个哥哥们全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认为他自命不凡,于是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衍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有了摩西,也有了摩西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他俩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就成为阿以冲突症结难解的宗教根源。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⑥,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按照民族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比例,显然这个决议是极不公平的,阿拉伯世界广泛反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巴勒斯坦国,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而犹太人却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和叙利亚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巴勒斯坦战争的序幕,又称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被占领土、难民等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⑦
 
    (二)曲折艰难的阿以和平谈判进程和现状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共死伤近20万人,近200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屡战屡败的严酷事实使阿方感到,不可能将有美国作后盾的以色列“赶入地中海”。至于以色列,虽然通过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扩大了战略纵深,但由于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获得丝毫的安全感。因此,双方都意识到,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事实已经证明这条和平之路是曲折而又艰难的。
 
    1.戴维营协议开辟了阿以和平谈判的先河。经过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资源枯竭,经济混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以色列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而埃及因长期与以色列在政治上对立,军事上对峙,这需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埃及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埃及还有收复西奈半岛的愿望。以上这些促使以埃双方走上了和平谈判之路。1978年9月10日,在美国总统斡旋下,埃以双方在美国戴维营会见,谈判两个月之久,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之后签署了和平条约,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戴维营协议结束了阿以30年的全面冲突的状态,开辟了和平谈判解决阿以冲突的先例。尽管埃及因此受到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压力,萨达特总统为此献出了生命,但戴维营协议所开辟的和平之路,毕竟是一条现实的出路。
 
    2.马德里和会促进了阿以谈判。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
 
    国家也随着局势的发展调整了对以色列的战略。1982年在非斯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改变了“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谈判”的“三不政策”。1989年埃及又回到阿拉伯联盟,并相继同阿拉伯国家恢复了外交美系。
 
    1991年10月30日至11月1月,在美苏主持下,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中东和会。这次中东和会确立了关于阿以谈判的“马德里框架”:包括开幕式、双边谈判和多边谈判三部分。其中双边谈判是指以色列通过与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四方分别进行直接谈判,讨论解决“领土”与“安全”等涉及双边切身利益的问题。
 
    马德里和会后,中东和平进程便在“马德里框架”下艰难地进行。叙利亚与以色到谈判主要是归还戈兰高地问题,经过1991年、1999年、2000年多次不同级别的双边谈判,因涉及水源控制问题,始终未能达成协议。以色列与黎巴黎谈判的焦点是以军撤出第五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黎南部“安全区”的问题(以军当时将所占领的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由以军和亲以军的南黎巴嫩军驻守)。2000年5月,以单方面撤军后交由南黎巴嫩军驻守,嫩巴嫩尚未取回管辖权。约旦与以色列经过谈判,于1993年9月14日签署了一项和平框架协议,规定将进一步讨论难民、水资源、教育、劳工和环境等问题。1994年7月,在美国的推动下,约以双方领导人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宣布结束两国长达46年的交战状态。同年10月,约以正式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中世纪欧洲对于犹太人压迫的厉害,不准拥有土地,不准当兵,不准拥有房屋,不准担任公职----没本事的早就饿死了,活下来能繁殖后代的都是JY,事实上甚至连繁殖后代,领主对于犹太人都采取配额制,如法兰克福市只准许12对25岁的犹太人结婚,注意,还不是每年都准许;
 
    二,从教义上,天主教会宣扬“犹太人杀了耶稣基督”(教会隐瞒了一个事实,耶稣基督也是犹太人,出生后8天即按照犹太人习俗,行了割礼,事实上“圣包皮”被教会视为圣物供奉起来了);从法律上看,犹太人是法外人,骂或者打犹太人不违法,因此是最好的发泄情绪的工具;从社会实况看,犹太人事实上被禁止从事除商业以外的任何职业,是贱民,但是问题在于经商的往往比当兵,务农的有钱,丫出卖耶稣基督的贱民还能有钱,当然要引发“正义人士”不满了。
 
    三,以色列是西方布置在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楔子。
 
 3.巴以谈判一波三折,前景堪忧。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谈判是整个阿以谈判的最核心部
 
    分。自马德里和会以来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签署了一系列相关协议。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议),巴方作出了较大让步。1994年5月巴以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执行协议》(又称开罗协议),其第一阶段谈判结束。1995年9月,巴以双方在埃及塔巴签署了《巴以第二阶段自治协议》(又称塔巴协议),确定了以军分阶段撤出西岸地区的时间表。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上举行了自由选举,选举产生了相当于立法机构的巴勒斯坦委员会,标志着巴勒斯坦自治政权的正式诞生。1997年1月,巴以签署了《希伯伦协议》,规定以色列从希伯伦市撤军。1998年10月,双方又签署了《怀伊协议》,规定以军分三阶段撤出西岸13.1%的土地。然而,又因以色列提前大选,协议的实施刚刚启动又陷入停滞。1999年5月巴拉克上台,巴以谈判恢复并取得进展,双方又签署了执行《怀伊协议》的《沙姆沙依赫备忘录》。1999年11月8日,巴以正式开始最终地位谈判,但未取得任何进展。
 
    2000年3月5日,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和426号决议单方面决定在当年7月份以前完成从南黎巴嫩撤军。5月24日以色列当局提前完成了从黎巴嫩撤军。以军撤离的地区由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驻扎。黎、叙认为,以军还应撒出黎-叙-以停火线交汇处的谢巴地区。以军认为已经撤到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规定的地方。两国之间的另一个分歧是关于划分边境河流水资源的问题。
 
    2000年 5月中旬,由于以方拒绝继续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于是在被占领领土上爆发了巴勒斯坦人的大规模示威,与以色列安全部队发生了流血冲突。2000年7月,巴以领导人应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举行三方会谈,由于巴以双方在归还土地和遣返难民的关键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因而也未能就巴勒斯坦领土的地位达成最终协议。于是,巴方决定于2000年9月单方面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以色列威胁要采取严厉的“回应措施”。结果巴方只得放弃宣布建国。
 
    2000年9月28日,在巴以谈判出现停滞的背景下,以色列在野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④造访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死伤惨重。同年12月,谈判在美国的调停下恢复,但无进展。
 
    2001年1月,巴以在埃及城市塔巴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根据第242号决议,就领土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进行了谈判,但无实质性的进展。
 
    2002年3月,阿拉伯国家联盟第十四次峰会在贝鲁特召开。会议最终通过的决议规定,以土地换和平,在以色列撤出1967年所占领的土地之后与阿拉伯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2002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中东局势的4份决议——第1397、1402、1403和1404号决议。决议呼吁冲突各方停止暴力,与俄罗斯、美国、欧盟和联合国的代表合作,欢迎这些国际调停人为“建立全面、公正、持久的地区和平”所做的努力。第1397号决议对现阶段中东问题的解决具有关键意义。联合国安理会在该决议里首次肯定,未来主权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必须在安全与公认边界框架内实现和平共存。
 
    2002年夏天,以色列着手在巴勒斯坦领土上修建了200多公里的“隔离墙”,占用了大量的巴勒斯坦土地,并波及到一些以色列定居点。2003年10月21日,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止修建违反国际法的“隔离墙”。
 
    为了恢复和平努力,2003年4月30日,四个国际调停人制定了关于在三年内分阶段解决巴以冲突和在2005年前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路线图》和平计划。2004年1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第1515号决议通过了这一计划,赋予其国际法地位。巴勒斯坦方面也批准了计划,而以色列政府虽然总体上予以批准,但声明有权在未来的谈判过程中坚持对其所做的修改(共14处),致使《路线图》没有得到完全实施。
 
    2004年10月26日,以色列议会批准了沙龙关于单方面与巴勒斯坦人划清界线的计划,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从在“六日战争”中所占领的土地上撤军并取消定居点。这为基于中东《路线图》重新向和平迈进创造了先例。以色列在一个月内实施了计划,从加沙地带的21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的4个定居点疏散了8500名以色列人。还从加沙地带撤出了所有的以色列军人,从而结束了38年的占领。
 
    2007年11月27日,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安纳波利斯(马里兰州)召开,来自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双边会晤过程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首脑马赫穆德?阿巴斯与以色列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就开始关于在2008年底之前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进行谈判达成了协议。
 
    但谈判进程由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采取代号为“铸铅”的军事行动而中断。以色列采取这次行动是为了回击哈马斯⑤恢复对以色列领土的火箭袭击。在行动过程中有超过140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
 
    2010年9月,在近两年的中断之后,在华盛顿恢复举行了第一轮巴以直接谈判。以色列总理本尼亚明?内坦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首脑马赫穆德?阿巴斯商定,开始就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制定框架协议,并在以后定期举行双边会谈。但是,同年12月初,以色列又变卦了,拒绝暂停在所占领土地和争议土地上建设定居点,即使美国副总统D?拜登亲自登门劝说也无济于事,巴以双边谈判走进了死胡同。
 
    2011年2月,根据阿拉伯国家集团的提议,联合国安理会试图通过特别决议,制止以色列在其所占领领土上建设新定居点的行动。在议案表决时,美国在得不到欧洲盟友们支持的情况下使用了否决权。
 
    但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认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地位。阿巴斯行政当局估计到2011年9月之前将有不少于150个国际关系主体承认巴勒斯坦,这使他能够宣布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以色列于2012年11月14日发起的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回应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愈加频繁的火箭弹袭击。持续多天的巴以加沙冲突中,巴勒斯坦哈马斯⑤的火箭弹与以色列国防军的“铁穹”拦截系统攻防大战吸引了外界的眼球。以色列共遭到了哈马斯武装分子发射的737枚火箭弹袭击,其中245枚被“铁穹”成功拦截,拦截率达33%。以军战机对加沙城区、拉法地区、贝特拉西亚地区一些目标以及位于加沙地带中部的一座难民营累计实施1350轮轰炸,死伤惨重。而巴勒斯坦两支抵抗力量——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连日来已经向以境内发射至少1700枚火箭弹,只杀伤以军5人。
 
    2012年11月20日、21日在埃及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但以色列不会结束对加沙的封锁。
 
    近两年来,中东局势异常错综复杂。俄罗斯己经介入中东,与美国展开了新的博奕。阿以谈判进程受阻,和谈前景堪忧。
 
    苦难的中东,历经五次中东战争、几十年的流血冲突,以及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死,使阿以双方都认识到和平谈判是历史的必然,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然而,伴随着流血冲突的几十年谈判,是和而不决,决而不行。他们究竟在什么问题上纠缠不休呢?
 
(三)为什么阿以冲突难以解决?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全民族信奉一种宗教,而且是宗教传统极强的民族,随着领土争端而引发的冲突加剧,激发了双方民族和宗教的矛盾;另方面,这种民族宗教矛盾随着冲突的发展变化而影响到阿以关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各种国内外势力粉墨登场,严重地影响了和平进程。所有这些,都使阿以冲突问题极其错综复杂,加大了其解决的难度。
 
    1.犹太复国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冲突
 
    产生于19世纪的犹太复国主义是阿以冲突的直接导因。犹太人“回归家园”,是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土地,侵占了阿拉伯人的权益,激发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仇恨,再加上大国支持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从而引发了长达60多年的冲突。
 
    以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与统一为目标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阿拉伯地区的阴谋,促进了阿拉伯统一理论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加快,阿以矛盾上升,阿拉伯民族主义中加上了反对犹大复国主义的内容。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组成部分,面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直接威胁,更激发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忧患意识。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全世界一千多万犹太人的支持。他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甚至作为志愿者参加中东战争。美国等国的一些犹太人游说集团、财团,都全力支持以色列。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各国也都全力支持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斗争。流散到阿拉伯各国的200多万难民,己经成为反以斗争的中坚力量。
 
    这两个主义的冲突,是两种思潮的冲突,也是两个民族意识形态的冲突。
 
    2.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
 
    犹太复国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冲突的核心(实质)是
 
    两种宗教的冲突,也即犹太教与伊斯教的冲突。宗教对两个民族独特的影响,渗透在他们的政治、历史、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之中。
 
    犹太教认为,犹大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是“流着蜜和奶的地方”;取路撒冷是犹太民族的根,是犹太人两次建国的首都,是犹太教的圣殿。散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总是念念不忘“祖先的家园”,向往锡安山(耶路撒冷圣殿),“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巴勒斯坦,实现自己的凤愿。”重返巴勒斯坦是犹大复国主义的核心,犹太人的宗教复国恩想植根于犹太教。不仅如此,他们还鼓吹恢复古希伯来王国的边界,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为此,以军“理直气壮”地侵占了巴勒斯坦(包括耶路撒冷)和阿拉伯国家的大片土地。
 
    伊斯兰教是政治性的宗教,被许多国家立为国教。整个伊斯兰世界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自己的兄弟,是命运的共同体: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是不能容忍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被以色列占领,更是不能容忍的。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强行“造访”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长时间的流血冲突。总之,巴勒斯坦问题被全球穆斯林视为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阿以冲突爆发以来,许多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把支援阿拉伯人民当作自己的神圣义务。沙特、埃及、约旦、伊拉克、突尼斯、摩洛哥等国政府和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伊斯兰会议组织、伊斯兰发展银行等地区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伊斯兰世界的声音基本上是一致的。
 
    耶路撒冷凝结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两大民族的宗教灵魂,对双方都有特殊意义,谁都不愿意放弃。在阿以冲突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这也使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成为当前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最棘手、最为敏感的问题。
 
    3. 影响解决阿以冲突的具体问题十分复杂
 
    由于带有世界性的“两种主义”和“两种宗教”的长期冲突,造成两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仇恨和相互的不信任感,虽然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双方曾签定过不少和平协议,但总是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因为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所以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而且各个调解方案和协议也都因为有关方面的有意拖延而不了了之。
 
    a、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b、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的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c、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d、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e、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 
 
 4.美苏争夺中东使阿以争端复杂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阿以冲突是在美英干预下产出的苦果,从最初的犹太复国主义到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直至以色列建国,英、美等国家出自各自利益的考虑,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自分治决议产生之后,美苏两国又把中东地区作为激烈争夺和抗衡的舞台,把中东开辟为自各的“域外战场”。 
 
    苏联在以色列建国前后支持过以色列,宣布与以色列国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苏又改变了中东政策,声称以色列若不停止侵略,将危及自己的存在。美国虽然偏袒以色列,但又不愿意得罪阿拉伯国家,所以对以施加压力,迫使撤出西奈半岛,将其归还埃及。苏伊士战争之后,英法由于失败撤出中东舞台,苏联乘机站稳了脚跟,美国也取代英法成为中东的主要力量。
 
    美国为遏制苏联的影响抛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武装以色列,拉拢阿拉伯亲美君主国,以抗衡苏联的渗透。而苏除向埃及、叙利亚提供军援与之抗衡外,还挑拨阿以关系。待阿以发生“六五战争”后,他又听凭以色列把埃、叙、约逐一打败。这充分说明,60年代中后期苏联与美国抗衡中处于劣势状态。
 
    7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全世界搞缓和,表面上不希望中东再发生战争,美国为维持“不战不和”局面,采取抑阿扶以政策。而苏联为赢得阿方好感,向为收复领土心切的埃及送去包括飞毛腿导弹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因此当时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实际上是美苏各自扶持怂恿一方的结果,实际是美苏各自新式武器的较量。
 
    进入90年代,美苏两国共同努力促成了马德里和会,为政治解决阿以冲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苏联解体后,美国迅速将势力扩及整个中东,并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契机,进一步确立了它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后,国力衰退,美军撤离伊拉克,将战略重心转入亚太地区。俄罗斯开始崛起,再次介入中东地区。伊朗核问题谈判无进展。叙利亚武装冲突,天天流血,并波及邻国,形势极其复杂。据2014年3月24日新闻报道,土耳其方面击落一架叙利亚越境战机,伊拉克武装人员击毙叙利亚反对派十数人。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仅运出来一半。总之,叙利亚问题的调解进程,难以逆料。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下,巴以和谈没有进展,还经常发生流血冲突事件。截至2014年3月16日,加沙地区的哈巴斯,还向以色列发射了火箭弹。
 
    5.极端势力影响阿以和谈进程
 
    巴勒斯坦问题直接刺激了各自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使冲突更进一步宗教化、极端化,促使双方矛盾向更加尖锐的方向发展,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而中东冲突的历史留下了足够的教训,历次和平进程的中断大多是双方极端势力干拢的结果。1995年11月,巴以和平先驱者之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就是死在犹太极端分子手里。十年来,和平进程的中断或倒退,不是因为以色列强硬派的上台,就是由于哈马斯等组织制造了暴力事件。哈马斯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通过“圣战”消灭以色列,解放全部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抱着建立“大以色列国”为目标的犹太人,以“宗教圣地”为由不愿意交还耶路撒冷东区,以安全为由不愿意全部退出强占的领土。阿以双方这种排他性的主张,往往使和谈中断,或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
 
    阿以冲突也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众多激进组织产生的诱因。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黎巴嫩的真主党、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等,都以积极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打击西方和反以色列为核心目标。美国把这些组织一律视为恐怖组织。
 
    (四)阿以冲突解决的前景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近两三年来,中东局势日趋复杂混乱。伊朗核谈判尚无定论,埃及政局正在变化中,叙利亚内战流血冲突开始波及邻国,巴以流血冲突至今不断,……以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动
 
    乱或变局,都密切关系着阿以冲突的解决。更何况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为各自的利益介入中东事务,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还难以逆料。
 
    笔者认为,即使上述各国问题都摆平了(当然不可能),阿以民族根深蒂固的仇恨和相互的不信任感也难以消除,以致流血冲突还会继续下去。上述“曲折艰难的阿以和平谈判进程和现状”一节证明了这一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