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生产能力”与“生育能力”

来源: 东坡学士 2014-03-19 10:43: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44 bytes)

作者: 大于
来源:人民网

小岗村的“生产能力”与“生育能力”


在研究小岗村的过程中,大于也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小岗村的“生产能力”与“生育能力”就是其中的一个。

按常规对小岗村的介绍是,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大包干”前隶属于梨园公社,当时仅仅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

“大包干”前小岗村的“生产能力”也是差得离谱。[酒半仙]网友前面也说到, 他们“有近千亩之地,人均也有个七八亩,当年小岗村的年总产量,主流媒体上所举出的数据说只有数万斤,网友一算平均亩产量,只有三十来斤,还没有当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前的一百五十斤的亩产量高。” 所以在集体化年代“二十多年没有上交一粒粮食”。按严俊昌说的“我自己、我家的老婆孩子都要饿死了”,“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满意了”,其生活应该是非常之糟糕的。

按常理来说,生活条件非常之糟糕,“生育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然而,小岗村的情况却违背了这个常理,他们在“都要饿死了”了生活条件下,却保持着极强的“生育能力”。前面大于已提到,许多材料都说到,“到1960年,小岗队只剩下10户39人”,而到1978年分田单干时的小岗村有20户人家(其中两户是单身汉),115人。18年时间,户数翻了一倍,人口翻了近3倍,可见小孩的比例很大。显然,这个数字大大高过全国的人口增长数。

具体到“大包干”中的家庭和个人来说,严宏昌的父亲有5男2女7个子女。严俊昌生了7男2女共9个,严宏昌也有3个儿子和2个女儿。他们的兄弟生育能力也很强,如严美昌、严金昌也都生了4个5个的,严家的女婿关友江也有4个孩子。算一算,仅这几兄弟就差不多生产出1960年时小岗队全队的人数。

非常低的“生产能力”,非常差的生活条件,非常强的“生育能力”——如何解释清楚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合理存在,是大于遇到的一个难点。虽然也作过一些假设和推理,但自己都不满意。所以在此提出来,求教于大家。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