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比19----文革均贫富的具体实践

来源: 文革传人 2014-03-11 18:26: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738 bytes)

 

“文革小报”寻根第四篇

文革,后来故事里传说是均贫富理想得以实践的美好时光。谁也别多吃多占,有特权的都给丫的剥夺了。什么大走资派、大资本家、大明星、大权威,大啥都不行。文革到底有多均富?几乎到了此刻雾霭面前人人平等的份上。

先看这个例子:



这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冯景兰的工资从345元减到31元,大概是家里一个大人十二块五加一个孩子十八块。这位杨遵义先生从287元减到67元怎么算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富,不只工资,还有走资派把着的权位,权位下面有资源。比如话语权。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百姓的话语权基本靠吼,就是在可享用贴大字报权利的美好时光期间,一份大字报能有几百人看就不错了,出书还是话语权的首选。话语权谁占着?刘少奇大人这个XXXXXX,他没贪钱但是贪出版大权为己用,被小将们揭出来了:



好吗,刘少奇1962年前出版自己的著作两百多万本,1962年后出版一千七百多万本。总计百万富翁乘上1919282544本),天文数字!与一位老农民说一句话平均只有两个听众的话语权天差地别,丫一个人占那多资源,不文革行吗?!

资源必须合理平均分配。

比如用在真正的革命事业上:









不算太祖爷的“选集”、“选读”、“诗词”等一干大部头,光“红宝书”就是三亿五千万(350000000本)。这还只是1967年一年的印数。太祖1年完胜刘大人17年,35019。整个文革期间,“红宝书”发行总量超过10亿本。

太祖独享出版资源需要被均贫富吗?不需要,因为太祖的书里出奇迹:



就算读了太祖的宝书出奇迹,七亿人,干吗要印十亿本?

首先,有些出口了,外国人民也需要揭开癌的奥秘。另外,有些耗损。当时咱国防手段稍差点儿,“红宝书”有多重功能:



档子弹是纯物理问题,消耗难免。

太祖拥有没被均贫富的十亿本话语权,“光焰无际”的那啥都“胜利凯旋”了,文革咋还是没成?敌对势力破坏:



(这个图书馆说得是广州中山大学)

回到主题,文革时有的事儿贫富均了,有的事儿把贫富差别推到了极端,十亿本为了“胜利凯旋”的极端。最后的结果是贫富没均成。没均成的主要原因是敌对势力。

后记:才查过,E-Bay1967年原版的“红宝书”现时交易是35美元,不知当年那三亿五千本还剩下多少本的商机。

所有跟帖: 

那时毛的书都是发的。本人参加工作仅几年就有毛选三套,小红书三本。其实最早的语录封皮是蓝的。 -SUNNE- 给 SUN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2/2014 postreply 00:16:20

最蓝最蓝的蓝太阳?这太反动了,去领12块五,*_*。谢大侠点评。蓝皮的您留好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2/2014 postreply 00:46: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