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是中共元老,在第一批授衔的元帅中排名第五,有“军神”之称。但他不愿看战争片。据大陆媒体报道,“晚年赋闲在家的刘帅一见电视屏幕上出现战争场景,就会关掉电视或更换频道。”

 

    为什么呢?刘伯承对身边人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 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 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 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著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又据报道,刘伯承的子女曾问父亲:“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 “刘帅不堪回首地说,那场战役结束后,他梦见千百万年轻寡妇找他要丈夫,无数白发老人找他要孩子,他心里不安,所以根本不愿去想、更不会去谈起那场战役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尤其是内战。这是中国的古训,看来刘伯承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淮海战役中骨肉相残给他留下的记忆是如此惨痛,以至于不但不看电影,而且恶梦中被寡妇和丧子的老人索命。

 

    刘伯承值得敬重,因为他是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中共元老中唯一说这样的话的人。只有他才告诉我们这样一句真话:国共内战是中华民族的浩劫,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不堪回首的记忆。他的晚年就是在几百万死难同胞的阴影下度过的。

 

    我想,刘伯承本来满可以用“解放”来驱散那些可怖的鬼魅和阴魂,让自己心安理得。那两个字是1949年以后中国法力无边的符咒,但他没有。为什么他没有召唤这个咒语,而是任由鬼魂缠身,后人只能猜测。

 

    据说康生晚年夜间不让关灯,电视老要开着,身边一直要有人,常常说看到鬼魂。 和刘伯承不同的是,他害怕的,是那些被他迫害致死的冤魂。

 

    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承的这番话,有些大陆报刊全部刊登,但有些报道中他梦中被寡妇和孤老们索命那段话不见了。是无意的忽略还是有意的遮蔽?毕竟,这种悲惨和阴森,和今天轰轰烈烈的“红色记忆”太不合拍了。

 

    刘伯承是在民国初年的讲武堂毕业的,接受的是旧式军人的教育,而不是“红小鬼”的洗脑。这和他对国共内战归根到底是骨肉相残这个看法可能有一定关系,尽管这个看法还是私下表露的,但毕竟比那些动不动就以“消灭了800万蒋匪军”自傲傲人的同僚要强多了。

 

    至于今天还有人根据这个“800万”认为“毛伟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军事家”,只能说他们是把同胞当外人罢了。

 

    刘伯承也是“老帅”中第一个被毛泽东批判的。早在50年代初期,他就因为主张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而被说成是要摆脱“人民战争”和“党领导枪”的传统, 在病中被迫前往批判会场做检讨,会上老泪纵横。从那以后,刘伯承基本上没有积极主动卷入任何政治运动,看来他不是没有想法的。他1986年去世了,没有再多活三年,在他是幸还是不幸?

 

    什么是普世价值?刘伯承对待内战死难同胞的这种态度就是一种普世价值。无论正义与否,也无论是否可以避免,只要是内战,只要是自相残杀,无论谁赢谁输,都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什么是爱国?爱国首先是爱同胞,那么就应该把同胞自相残杀的内战看成是家丑。一个文明国家应该有这样的共识,一个真正有凝聚力的民族对自己的同胞应该有这样悲悯的情怀,一个人道的政府对待内战历史的态度应该有这样一条伦理底线。

 

    国共内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最持久,最伤元气的内战,也是世界大国中最骇人听闻的内战,逆转了中华民族八年艰苦抗战争得的的国运。它延续了中国历史中改朝换代必然大肆杀戮和清算的传统,强化了你死我活的仇恨的政治学和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后来几十年“阶级斗争”长期主导国家政治生活源出于此。不但如此,今天中国内外的麻烦,包括那些领土纠纷,统独纷争,族群矛盾,无一不和那场内战及其后果有这样那样的关联,其最深远的后果就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政权认同和国家定位的错乱,还有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分裂,不但在民族的意义上,在海外华人世界的意义上,更在国际社会的意义上。

 

    以这样的内战为荣,到处树碑立传教育下一代,还要向世界夸耀,说老子消灭了八百万同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这样的事,除了中国特色,还有什么解释?

 

    (有关刘元帅不愿看战争片的事大陆报道很多,例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8896/1469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