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跨国公司绝不是“免检产品”

来源: 琼花 2014-07-24 08:56:5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5333 bytes)
跨国公司绝不是“免检产品”

日期:2014-07-22 作者:张钰芸 来源:新民晚报



跨国公司绝不是“免检产品” 上海福喜承认回收再利用过期原料是高层授意
本报记者 张钰芸
福喜事件进一步发酵,昨天福喜中国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公司已经成立调查小组,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将向公众披露结果。而在食药监和公关的联合调查下,福喜相关负责人已经承认,次品回收再利用是公司明定的政策。
承诺一查到底
上海福喜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上海市食药监局会同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彻查。
执法人员责令该企业尚在运行的车间立即停止生产,对有关生产记录的文字材料和电子介质予以先行登记保存;查封了原料仓库、成品仓库中的所有货品。执法人员紧急约谈了福喜公司投资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明确要求:提供有关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质量控制、销售去向等相关记录,召回福喜公司涉案食品,全面配合调查。目前,麦当劳已封存涉案牛肉、猪肉、鸡肉等品类产品4500余箱;必胜客已封存库存和配送至各门店的调味牛肉类产品500余箱。
与此同时,市食药监局对本市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和快餐连锁企业开展了全面检查。市食药监和公安部门正在根据媒体报道和相关举报线索与查封的资料逐一比对,严密调查。
获取关键表格
昨晚,福喜中国发表声明,表示对子公司福喜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的相关报道高度重视,公司已成立调查小组,将向公众披露调查结果,并基于调查结果实施所有必要措施。
福喜集团也对于本次事件对公司客户带来的困难,以及对消费者可能带来的影响,表示深切歉意。“福喜集团管理层相信,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集团愿为整个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并将迅即彻底地采取适当措施。”
目前上海福喜已经全面停产,工人也撤离了厂区。在突击检查中,调查人员获取了一张名为“缓慢消耗”的表格,其中就清楚表明福喜公司对很多过期原料下达的命令是“销售”,有些批次的产品金额超过10万。在食药监和公安调查组的约谈中,公司负责人也承认,多年来一直如此。
上海福喜公司质量部经理赵晖在接受问询时称,至少是厂长以上级别的公司高层,才能授意如此生产。而对于次品的回收再利用也是公司明定的政策。
严重违反GMP
“福喜事件的性质和三聚氰胺事件差不多,都是明知故犯,被查封是理所当然。”昨天,食品安全专家“松鼠云无心”在其微博上表示,除了查封工厂,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真要对终端产品进行检测,未必会有指标不合格,但检测指标是有限的,基于GMP才能保障安全。”他所提到的GMP是指“良好生产规范”,主要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卫生与质量和严格的检测系统,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符合标准。而福喜的做法俨然严重违背。
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表示,尽管加入过期原料,但经过多道高温加工工序后,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健康损伤的几率很低,但食品生产过程绝对是违法的,“并不一定要造成健康后果才需要企业负责”。
勿迷信洋快餐
作为洋快餐的“中央厨房”,上海福喜的大量使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让下游餐饮企业集体“受灾”。现代食品工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要求更有力的监管。
“上游供应商一个捣鬼,下游企业一片中枪。”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福喜事件类似于欧洲的马肉风波、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产业链细分是业界趋势,但这也意味着个别环节的不诚信可能导致系统性问题。”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不一定大的就是好的,洋的就是好的。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目光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小作坊小摊贩身上,大型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牵涉更广,影响更大。”朱毅认为,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跨国企业有一种天然信任,认为其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要高出国内企业。但此次事件表明,跨国公司一样会钻空子。“利用中国市场先入为主的信任,他们没有把食品安全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反而顶风作案。无论是下游的餐饮企业,还是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监管,跨国公司绝不是‘免检产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