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感恩团故地重游上海:谢谢侬

来源: 互联网 2014-03-26 20:39: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90 bytes)


2014年03月27日07:40  新闻晨报 /徐惠芬
 
3月26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本身就是这个纪念馆的“活资料”——二战时或在上海出生、或在上海度过童年。于3月25日晚抵达上海的他们,此次故地重游,是专门来感谢上海的,“感谢上海。如果没有上海,就没有我们,也没有我们的后代。”
 
曾经对过去闭口不谈
 
面对一大批的记者,80岁的查雅·斯莫女士显得有点激动。自去年8月开始,斯莫才开始不避讳二战这个话题,但还没习惯面对那么多人回忆过去。
 
“在我们家里,我父母从来不谈过去,也不让我们问。因为我母亲有11个兄弟姐妹,只有她幸存了下来,而我父亲有13个兄弟姐妹,也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幸存了下来。他们逃到了上海,这才保住了命。我们没有舅舅、叔叔、阿姨,这是我们一家巨大的创痛,我父母一直到过世,都对过去闭口不谈。”
 
因为受父母的影响,斯莫和她的弟弟查门·沃尔金也习惯对过去避而不谈,“孩子会问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但像父母一样,我们也坚持不碰触这个话题,直到去年8月,我的孩子和我说,这是历史,你们应该告诉我们,我才意识到,‘讲述’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不讲,等我离开了人世,没有什么会被记住。上海人民曾经如何善待我们,应该被我们的后人记住。”
 
“上海阿妈是另一个妈妈”
 
1941年,当时年仅7岁的斯莫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其父萨穆尔·沃尔金当时是上海犹太的领袖之一,在战前的欧洲、中国和美国都非常有名。虽然是逃难,但对于年幼的斯莫来说,上海的生活十分美好,这一切与上海阿妈的细心照顾密不可分,“我们有个上海阿妈,因为语言不通,她没有办法给我们讲故事,但她经常唱歌给我们听,还会做布娃娃给我们,那些布娃娃做得可漂亮了。她还和我们做游戏,如果我们伤心了,她还会安慰我们。我那时的感觉是,她就是我另一个妈妈。”谈至此,斯莫女士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我真的很想再见见她,如果能实现,就是一个奇迹。她如果现在还活着,应该有90多岁了。”
 
1946年,斯莫一家人离开了上海,前往美国,“上海阿妈当时很想和我们一起走,但因为证件等各方面问题没有走成。后来我妈妈也和她写信联系过,但最终但是断了联系。”
 
与姐姐斯莫相比,查门·沃尔金对上海阿妈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1945年9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他离沪时还不满周岁。不过,上海对于沃尔金意义重大,“在我心中,上海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城市,正因为当时上海打开了大门,我们一家才能幸存,我才能出生。这也是为什么在70年后,我要回到上海说‘谢谢’的缘故。”68年前,沃尔金离开上海时还是婴儿,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犹太运动的领导,也是耶路撒冷专攻犹太研究的Ateret经学院院长。
 
一样的公园 一样的歌声
 
与查门·沃尔金一样,米奇·阿布拉罕也出生在上海。早在1905年,其家族就从伊拉克来到上海经商,并在二战时期停留在上海避难。1942年出生在上海的阿布拉罕至今仍对上海留存着许多记忆,而约10年前对上海的一次访问让他感动不已。“记得以前我们经常去南京西路的一个小公园玩,在安息日时会到那里诵经、聚会、唱歌,10多年前,我们再一次回到上海,来到了那个公园,大家情不自禁地又唱起了歌,有一个老人家听到后竟然流泪了,说‘犹太人又回来了’。后来聊天得知,他小时候也经常到这个公园玩,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会重温那一幕。我们就像亲人一样相遇、聊天,很感动。”
 
阿布拉罕目前居住在美国纽约,是时尚品牌“Wanted Shoes”的创始人兼CEO,“至今许多国家仍有反犹的声音,我很感激在那么危难的时候,上海打开大门接收了我们,现在,中国人一如既往地尊重犹太人、犹太文化,我们感激不尽。”
 
-------------------------------------------------
 
2014年3月27日 04:18 解放日报 /朱珉迕
 
20名来自美国、以色列、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犹太人,昨天自发组团来到虹口提篮桥地区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其中不少人正是当年在此地避难的犹太难民。他们为自己起的团名是:“Thank you,Shanghai!(谢谢你,上海!)”
 
温暖的回忆
 
80岁的斯默(Chaya Small)老太太戴着一条写着“福”、“寿”二字的项链。“30多年来,我从没有取下过它。”斯默说。
  
项链是由其父的袖钉改制的,父亲去世后,斯默将它佩戴至今。70年前,正在上海避难的斯默一家收到朋友送来的这件礼物;而对当时年少的斯默而言,上海留给他的还有温暖记忆。
 
昨天,斯默特地带来一张童年在上海的老照片,“这是我的姐姐,这是我的妹妹,中间这位是我的中国阿妈。”“中国阿妈”是斯默一家在上海的保姆,说到这里,老人潸然泪下:“我们一家挤在一间房,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跟我们特别亲近。我特别想找到她。”
 
提篮桥社区居民周慧珍,也被请到现场。两年前,她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牵线下,重新联系上了童年的犹太玩伴薇拉(Vera)。周慧珍止不住地回忆:“我父亲雇了一辆黄包车,每天接送她(薇拉)上下学;她的妈妈也把我当自己女儿一样,给我烤面包、帮我梳头……”
 
记住一段历史
 
上世纪30年代末,众多犹太难民为躲避纳粹来到上海避难,而上海居民的无私接纳,令他们感念至今。
 
“我代表我个人,也代表我的家庭,甚至代表全世界的犹太人,感谢上海当年打开大门拯救了我们。”69岁的拉比(Rabbi Chaim Walkin)是代表团团长。他生于1945年秋天的上海,当时二战结束不久,犹太难民刚刚重获自由。“正是上海的善举,让犹太民族持续繁荣,我们必须对你们心存感激。”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曾多次接待重访上海故里的犹太难民;但此次来访的代表团仍令馆方感到特别。事实上,纪念馆方面一周前刚刚获知这一代表团的信息。此前,代表团并未收到中方邀请,纯粹自发前来。
 
代表团成员中除了犹太难民,还有来自以色列的犹太社会名流、宗教领袖,以及部分犹太难民的子女。“这不只是简单的故地重游。”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他们感恩的是什么?其实是一段历史,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应当被传递给世世代代。”
 
团员约瑟夫(Joseph Sorotzkin)亦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在他看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到上海,意味着对“一种博大的胸怀”的崇敬:“记住这一段历史,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
 
Jewish delegation thanks Shanghai for WWII refuge (Mar. 26, 2014 | 10:40 PM) 

.
 

所有跟帖: 

真相是当时的上海处于日本占领之下,犹太人得以在上海幸存,主要还是由于日本的默许。 -v5- 给 v5 发送悄悄话 v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6/2014 postreply 23:21:43

真相是犹太人在上海外国租界避难,太平洋战争后,日占领租界,犹太人赶到虹口集中 -mrict.- 给 mric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7/2014 postreply 06:50:49

犹太人,在中东的如此做法,早晚重蹈覆辙,一意用强,等伊斯兰复兴后往哪跑?说不定中国还得收留他们一次。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7/2014 postreply 07:58: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