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70年代北京,中国变化忒大了

来源: berrywang 2013-10-14 15:29: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024 bytes)
 
1972 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曾有一个文化访华团在中国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济南和唐山等地进行访问。根据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 记载:1972年4月11日晚11时15分,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这个名为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友好访华代表团。


1972年4月,北京,宣传画商店。

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友好访华代表团获得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接纳。在其访问行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色彩的中国社会生活记录,使我们今天能够借助互联网看到那已离我们远去的年代。

北京,孩子。



销售茶壶和杯子



北京,东风市场



北京街景



1972北京,书店。


当时的香烟盒



 

 

1968 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关于《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的编者按清样中加写了这样一段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 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 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为“七二一指示”。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调查报告和编者按语。编者按语说,这 个调查报告“提出了学校教育革命的方向”。

 

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



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在北京大学门前合影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规定学制为两年,学员毕业后仍回厂工作。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这种学制和教学模式逐步向全国的工矿企业推广。 这是一组描述六十年代末起到七十年代初毛泽东时代工农兵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老照片。

 

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4月26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竹幕后面的两位目击者》。

全文如下:

萨 尔回到香港后说:“起初,好像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上一样。至少有两天的时间,谁都不能十分肯定他看到的是什么,接着,情况逐渐开始变得正常起来,我们开始看 到一个非常统一和非常有组织的社会和国家——总的来说很穷,但是绝对没有痛苦和饥饿。我所得的印象是,这是一个非常团结、非常强大、不是靠警察或者强迫实 行纪律而是靠真正的信念维持的国家。在那里看不到乞丐,看不到痛苦。”

 

萨尔说:“人们都有衣穿,衣料是蓝色斜纹布的。”但是有些迹象表明人们是节俭的。“许多人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但是没有人穿得破破烂烂或者衣不蔽体。中国人显然是健康的。我没有看到有许多虚胖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国家,大多数人的气色都是健康的。”

中国人的自信心给萨尔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个不欠任何人的债的亚洲国家,因此,人们正眼看待他们,他们也正眼看待人们。看来他们对自己感到满意,对他们的命运感到满意,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将向什么地方走去。”他还发现人们称道的共产党中国的诚实作风仍然存在。“

有 一次,一个人走下三层楼把一个小钱币——也许只值美元一厘钱——交给菲施贝克,这是他喝了一杯咖啡找给他的钱。”在中国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手续繁多的现 象。萨尔说:“乘坐出租汽车以后,司机一定得给我四张分开的票据,并且要填写一张表格。同样,离开旅馆时花半小时算账看来差不多也是正常的事情。”

 

萨尔发现北京“刮大风,狂风卷着尘土刮过天安门广场。”广场前面的俄罗斯—哥德式的建筑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建筑物似乎是为个子有十英尺高的一个种族修建的。北京的极为宽阔的大街有很多时间“安静得出奇”,除了带拖车的无轨电车外几乎没有其他车辆。

 

 

萨 尔说:“大街上每天有成千成万辆自行车行驶,这是标准的交通工具。每天清早,人们可以听到运载公社产品的大马车的马蹄声以及一百万辆自行车的铃声。”他发 现城市惊人地清洁。”整个那个地方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不浪费物资的观念。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垃圾箱。他们似乎没有东西不加以利用。不仅大街上不乱扔东 西,而且也没有一个城市通常有的那种乱堆东西的现象。所有东西都被处置掉了,这些东西被放到应当放的地方,并被加以利用。”

 

摄 影师菲施贝克追述道:“无论什么地方,人们都是热情的,健康的,有着圆圆的脸,红润的面颊,雪白的牙齿。我随时可以通过透镜看到这种情景。他们显然非常愉 快。当他们和你握手时,他们握得很紧。你只好鼓掌欢迎,以避免握手。看来他们很高兴看到外国人。陪同我们的翻译人员说:‘我们希望还会有人来。’看来他们 并不十分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人到中国去。我们向他们保证说,还会有人去。”

美国记者眼中的71年中国北京

所有跟帖: 

那张烫头的旧不可能是79年代初了。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16:35:39

78 年贵州就有烫头了。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17:06:11

对不起打错一个数字,70年代初不是79年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19:19:02

就这九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4/2013 postreply 21:06:46

又看到东风市场那个破门。记得更早的东风[安]市场里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店铺。 -SUNNE- 给 SUNNE 发送悄悄话 (156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00:49:59

把同时期的香港美国照片贴来看看 -syttjl- 给 syttj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15:05:12

同时期的香港美国no changes -tianhong_cnd- 给 tianhong_cn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17:37:48

这么说太不客观了 -syttjl- 给 syttj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21:47:14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公家的活大家抢着干,生怕让人家说不积极,那是很丢人的事情。 -蜂窝- 给 蜂窝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23:27:30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公家的活大家抢着干,生怕让人家说不积极,那是很丢人的事情。 -蜂窝- 给 蜂窝 发送悄悄话 (6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23:27:31

很亲切,想起我的童年 -F-U- 给 F-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3 postreply 23:41:55

It seems to me that some pictures were not taken in Beijing.回复:对 -2544- 给 254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07:14:11

那个时候穿得不好,但是能感觉到日子是安详的。孩子和老人都是胖胖的,脸红红,带着满足的笑容 -bjsweetheart- 给 bjsweethear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14:56:41

突然很想念小时候吃的零食,你们能想起多少? -bjsweetheart- 给 bjsweetheart 发送悄悄话 (261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15:14:58

过分追求物质,精神就会变的空虚。 -沈成涵- 给 沈成涵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7/2013 postreply 02:08:25

那个时候就有红塔山了!一直以为红塔山香烟是90年代才有的事情。 -swan2004- 给 swan2004 发送悄悄话 swan200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7/2013 postreply 06:57:59

90年代引进技术经过一次大规模技改 -康无为- 给 康无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7/2013 postreply 10:23: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