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北京城内的清朝王府

来源: berrywang 2013-09-22 13:37: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866 bytes)


恭王府内景


    恭王府

 

    恭王府最早是和珅的府邸。他是当时满洲正红旗人、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时期的宠臣。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后,和珅被抄家籍产,并被赐死。后来,嘉庆把和珅府第改为王府,赐给庆郡王永璘。咸丰初年,此府成为恭王奕訢的王府。奕訢和道光帝同为兄弟,1852年被封为恭亲王,在同治皇帝时任议政王,后任军机大臣,参与了慈禧的辛酉政变。1872年,奕訢成为清朝第十个铁帽子王,但后来却被慈禧罢去军机大臣的职务。

    恭王府位于现在西城区前海西街,它的建筑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四合院组成,府邸的后面环抱着长100多米的二层罩楼,楼后就是王府的花园。花园的建筑也按照中东西三路布局,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等等。

    恭 王府的总出入门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这也就是现在王府的正门。王府有两组并列的院落:西侧的院落在正门前纵列着四排房屋,院南侧有两排房,这里是当时王府 办公的地方;东侧院落南边的一排房驻着护卫的旗兵;北面有一座四合院。正门为两重、三开间,门前有一对石狮,二门为五开间,在二门内就是正殿及东西配殿, 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后殿悬嘉乐堂匾额。

    坐落于恭王 府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屋顶都采用了绿琉璃瓦和脊吻兽,而整个配殿的屋顶则采用了灰筒瓦。在王府的东路,前院的正厅是多福轩,后院的正厅是乐道堂;西路前院 正厅是葆光室,后院正厅是锡晋斋。在葆光室和锡晋斋之间有垂花门一座,垂花门南有一个竹圃。在这三路院落的后部,有长达百余米的后罩楼,楼的东边为瞻霁 楼,西边为悬宝楼。这些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会锦窗,窗口砖雕精细,下层为长方形窗。

    恭 王府的花园又名萃锦园,其正门在园的南面,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门,门内左右都有青石假山,迎门建造有一座柱形太湖石,石后是一个蝙蝠形的小水池。水池后是 五开间的安善堂,其东是明道堂,西为棣华轩。堂后有一组叠形的假山,中间镶嵌着康熙御笔福字碑。花园的中轴最后为五间养云精舍,两侧各接出折曲形的耳房, 屋顶形式特殊多变。东路第一进院前有一座垂花门,右前方有一座流杯亭。门内的东面有八间房、西面有三间房,其中三间东房名为香雪坞,西房为明道堂。院北有 一个大戏楼,其北边有北房五间、东房两间,据传是天香庭院。花园西路最前面有一段城墙式的围墙,墙上辟券洞,墙的两端接青石假山,这里还有秋水山房、妙香 亭、益智斋等建筑,再往北去就有一个大水池,池心有诗画肪三间,池北有五间两卷房,其东耳房名韬华馆。

    进入民国以后,在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在殿内烧香祭神时不慎失火,王府的正殿银安殿被全部烧毁。后来,整个王府也逐渐破落了。再后来,恭王府和花园被抵押给西什库教堂。到了1932年,整个产权归辅仁大学所有。辅仁大学在扩建校舍时,拆除了府邸门外的倒座房和后罩楼的木假山式楼梯(楼梯用木制成,为假山式)以及花园西北角的花洞和花神庙,并在原址建了楼房。虽然恭王府的一些建筑被毁了,但它目前还是北京城保存最完整的王府。

 

    定王府

 

    定王府原为巽亲王府,后来又被称为“朗贝勒府”,其在清初时只是巽亲王满达海府第的一部分。满达海是礼亲王代善的第七个儿子,于顺治九年(1652年) 去世。他的儿子常阿岱承袭亲王,七年之后“以父罪降贝勒”。此后,由于逐渐失势,王府的西部被内务府收回。乾隆初年,皇长子永璜将此处修缮后正式入住。乾 隆十五年,永璜去世。同年三月,乾隆皇帝很难过,因“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所以将其追 封为定亲王。此后,他的儿子绵德继承了其袭位。1772年,绵德被降为郡王,随后又被革爵。定王府则由定亲王永璜的二儿子绵恩继袭定郡王爵位。乾隆五十八年时,绵恩晋升为定亲王。咸丰四年(1854年),定亲王载铨因病去世,由于他没有后人,咸丰皇帝便下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定王府遗迹”,过继给载铨为子嗣,住进定王府(当时称北府),并且承袭郡王位。

    到了清末,定王府的主人是曾任过户部侍郎、步军统领、军机大臣、军谘大臣等职的毓朗,整个王府至此经历了五世、六位主人。

    定王府位于现在的西四南大街路东,颁赏胡同以南,东边与礼亲王府搭界,南边到羊皮市胡同,全府占地40余亩。其府门坐东朝西,两侧各开有一扇小门,正门只有去祠堂行礼、过年、行丧、大婚时才能开启。门内的宫门旁有一对石狮子,照壁约有20多 米长,宫门外是倒坐着的一排房屋。宫门内有银安殿,全部为绿色琉璃瓦顶。据说:银安殿曾经被雷击中,后来进行了修缮。银安殿的东西两侧是两层的楼房,上下 各有五间,此外还有东西厢房等等。银安殿的后面是三间小殿,东西两侧都有房屋。小殿的后边是五间神殿,神殿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殿,配殿两旁各有三间耳殿。 此外,王府的东、西、北三面还有无数房间。



 淳亲王府一角

 

 

    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是清淳亲王的府邸。淳亲王名允祐,是清圣祖康熙的第七个儿子。早在1696年淳亲王府一角,他就统领镶黄旗大营,随父皇征讨噶尔丹。1709年,他被康熙晋封为淳郡王。在雍正刚刚执政时,他又被晋封为淳亲王,而整个淳亲王府就是在他受封为郡王之后建成的。

    淳亲王府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据清昭连《啸亭杂录》记载:“淳亲王府在玉河桥西岸。”1860年,淳亲王府成为英国使馆。据《顺天府志》记载:“王讳允祐,圣祖七子,谥曰度。裔孙奕梁降袭,后俗称‘梁公府’,今废为英国使馆。”

    淳 亲王府的主要建筑现保存较好,且面临御河,分前殿后寝两个院落,有一座大门。整个王府的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五间宫门、五 间大殿,皆为绿色琉璃瓦顶,檐下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大殿内是井口天花,中间绘有团龙图案,非常精致。大殿东西各有一座翼楼,分别为五开间硬山顶建 筑,并带有前廊。大殿的北面是二门,以月台相连。

    门内 是三间歇山顶建筑,左右各带有三间顺山房。在东顺山房的东面是一座二层的砖木结构楼房,采用传统式样的屋顶,檐下“五踩重昂斗栱”,是英国使馆时期建造的 官邸。它有五间寝殿,前后皆为廊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左右各有三间顺山房。在殿身与顺山房之间是半间门道。院子的东西两面各有三间配殿,都是硬山顶建 筑,并覆灰色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寝殿的北面原为七间后罩楼,后来英国人将后罩楼拆除,在原地址建造了英式的楼房。

    如今,整个王府的东路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在《乾隆京城全图》中也没有绘制这片区域。王府的西路原来是花园,现在存有改建后的一所四合院以及添建的英式楼房。中路正门正殿、东西五间配楼、五间后寝这些建筑还基本保存完整,现皆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郑亲王府现为教育部某单位使用


    郑亲王府

 

    郑 亲王府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封邸。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王府创建于清军进关之初。在清代,各位王公大臣的宅第营建都有相应的规定,不得有 任何僭越,如基址过高或者是多盖房屋等等都属于违法。济尔哈朗就是因为在建造府殿时府基逾制,同时还擅自使用铜狮、龟、鹤等,于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遭到弹劾,后被罢官罚款。

    郑亲王府位于现在北京西城区大木仓胡同,占地约80亩,共有900余 间房屋。其坐北朝南,原布局自东而西分三部分:东部是整座王府的主要殿宇所在,中部为另一院落,西部是花园。济尔哈朗死后,他的历代子孙都曾进行修缮或扩 建。到了第八代传人手中时,又对整个花园进行了扩建,并将花园命名为“惠园”。惠园中有水池叠石,环境非常优雅别致,园后还建造了雏凤楼,楼前有水池,其 后还有几丈高的瀑布。

    现在的郑亲王府只有东部残留:街门面阔三间;正门面阔五间,浮雕丹陛依稀存在;正殿面阔五间,台阶之间也还留存有丹陛……民国后,郑亲王府曾被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25年被租赁给中国大学作为校址,改名逸仙堂,今尚延用。

    中国大学使用时原有后罩楼和一些附属建筑被拆除,西部花园现另建二龙路中学。郑亲王府现在是国家教育部址,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摘自《皇城根下的京味文化》,时事出版社

所有跟帖: 

恭王府后来成了叶剑英故居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2/2013 postreply 18:05:07

文革时我去过二龙路哪里。 -laha- 给 laha 发送悄悄话 laha 的博客首页 (14 bytes) () 09/22/2013 postreply 18:34: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