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论文)

来源: 理胜 2013-06-22 18:58: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095 bytes)


前一段时间看见一条报道,于丹在北大一个会议的讲台上致辞,北大学生再次发扬北大文革期间批斗学术权威的革命传统,高呼:滚下去。把于丹轰了下去。北大学生的粗鲁野蛮我到不觉得奇怪,自文革之后一以贯之。文革初期批斗,殴打陆平,彭佩云,和那些名扬中外的权威教授时就没手软过。1968328武斗更对同学大开杀戒,湖光塔影的燕园成了北大“老佛爷”聂元梓一手控制的红五类组织,“新北大公社的杀人场。其中一个三辈贫农出身的学生,因为批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敢于“触及他们的皮肉”,下手无情。与黑五类组织“井冈山兵团”武斗表现积极,阶级立场坚定,仅上了九个月课就留校任教,后来一路高升为北大校长,叫周其凤。有这样的校长,北大不继承当年的粗鲁野蛮也难,“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诗抄就有一首诗骂北大:蚍蜉撼大树,边摇边狂叫。我的力量大,知道不知道?大树回答道,知道,知道,我知道。一张报,两个校,几个小丑嗷嗷叫北大不大中国大,清华不清人民清,这就是人民对这两校的评价,特立此存照,免得北大学生忘记了自己学校的光荣史。至于1989年北大学生里出的那些名人,干的那些烂事,大家还没忘却,我就不说了哈。


北大学生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当然容不得师大的人在北大指教他们。许广平在《两地书》里就向鲁迅先生提到过北大,师大的矛盾和斗争:他们一个骨碌笔直的立正起来,而不料起来了要看把戏,说是北大,师大的人争做主席,争做总指挥,台下两派,呐喊助威,并且叫打,眼看舞台上开始肉搏了!我们气愤的高声喝住:这不是争做主席的时候,这是什么情形,还在各自争夺做头领!许广平还说:这种情形,记得前些时天安门开什么大会,也是如此。这真是古已有之而不图于今为烈。于是我只得废然返校了。这段话说的是1925年北京抗议五卅惨案的游行。而其中所说的前些时天安门开什么大会,应该是指五四运动了。看来,北大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是和德先生”“赛先生一起进入北大的,而且在1989年又重演了一回。


于丹的书,我一个字没看过,她说了些什么一概不知道,所以不对她读《论语》的心得做任何评论。原因很简单,圣人的书,要自己亲自去读,去体会,理解的。要读懂儒家思想,首先是要了解春秋战国史,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百家争鸣的历史环境,而不是只从字面上理解。《论语》言简意骇,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理解,我要自己去感受子曰中圣人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解释。所以我不评论于丹的观点,不介入他们对儒家思想理解谁是谁非,而是对他们争论的内容谈谈我的观点。


批评于丹的代表人物,和引用最多的文章作者,是北大教授钱理群,他的最著名学术成就,就是做过北大著名圣裔“的博士生导师,并把他培养成 “孔三妈叫兽”。其主要观点就是,于丹过分宣扬了幸福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返躬自省。批判她的人认为,在面对中国现实的巨大矛盾时,避而不谈政府的责任,而一味诱惑百姓逃避社会,退回内心”是“心灵鸡汤”。


《论语》有二十篇,涉及到君子人品,小人恶行,为官从政,学习诲人,等诸多方面。两千多年来,研究《论语》的著作浩如烟海,全面阐述《论语》思想工程浩大,非个人之力所能完成。在当今社会几乎也没有必要,没人有看你的研究成果,也没人有兴趣听你讲解儒家思想。于丹只是研究《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部分,如果她的解释没有背离或歪曲孔子的原话,别人就没有理由指责。你觉得她讲的片面,那你来全面介绍儒家思想啊,人家研究什么课题,凭什么必须按照你指定的范围?


《论语》中许多话放在今天是有争论的,支持反对的人都有。你完全可以反对孔子的言论,像北大前辈在五四运动中那样,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可以像文革的红卫兵,到曲阜砸孔子像,烧圣人书,或者学习当年贫下中农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的批判文章,孔老二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踩过牛屎的。但绝不能不让别人研究和讲解你反对的内容,那也太霸道了,虽然霸道是你北大自家传统。


孔子认为,对于社会公平于否,生活条件好坏,君子和小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篇第七。737》。


你可以不接受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无所谓,甚至反对这句话,但你不能不让别人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你要把贫穷列为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没关系,孔子早就曰过了


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篇十五,1532》。


你可以忧贫不忧道可是你不能不让别人做君子。


现在有些精英学者大骂孔子,就是因为孔子对君子,小人的论述让他们恨的牙痒痒,可又不能明说,生怕别人知道他们的思维,言行都和小人的标准对上了号。孔子确实论述过幸福与贫富的关系,不过对君子和小人有不同的标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第四。416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篇十五,152》。


有学者说,现在犯罪上升是社会不公造成的,但不知道孔子早有对此早有定论: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泰伯篇第八。810》。


这句话至今依然能概括很多犯罪原因。


有一个名叫吴迪的学者说:国民幸福总值由六类要素-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构成,而这些都是政府的责任。我以为这六条都是对的,但前提是没有战争。倘若像叙利亚,利比亚那样为了推翻独裁政府,把整个国家变成杀人的战场,你连命都保不住,还奢谈什么幸福。孔子的圣文宣王的头衔可不是徒有虚名,圣人毕竟是圣人,早就预见到后人会有这种论调,为他们留了两句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十五,1515》。


没曾想两千多年后,还有后人往里钻。这个学者罗嗦了半天,又应了孔子的另一个论断: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篇十四。144》,


既是小人,还要有言,看来他确实有点缺德


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制度和人的关系,孔子也有论述。


子曰: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卫灵公篇十五,1529》。


意思是,法律制度,治乱兴废,要由人来建立,实现。而不是用体制去改变人。现在有些人把自己道德丧失,违法乱纪,人格猥琐的原因归于制度不好。可那些到了美国的中国人,在世界最好的民主制度下,依然恶习不改,把中国那一套坑蹦拐骗偷的恶习照搬到美国,而且利用美国民主自由制度,社会诚信,人心善良,法制人性化,变本加厉,大肆行骗。你还有理由把自己干的烂事归于制度吗?中国那些博士生到了美国大学考试集体作弊,高级知识分子装叫花子撒谎骗救济,餐馆老板开着宝马领福利的欺骗行为,也是美国制度造成的吗?


他们可以说,儒家那一套过时了,那是封建独裁服务的,民主制度就是为民的。那好咱也听听那个被暗杀的美国总统啃泥地(也有翻译成啃你爹的)怎么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怎么样,这回没脾气了吧。


文革批判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从此共产党员只斗争别人,不自我修养。四十年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贪官恶吏群体,贪婪无耻,信誉丧失殆尽,毫无个人修养可言。其实,《修养》一书的根本就是以君子标准自律,批了此书,小人的贪欲没有了自我约束,道德丧尽。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学术界,什么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攀附权贵,毫无文人气节操守可言。这样的精英学者还要奢谈什么批评社会,你也配!


有张小报在刊登钱理群文章的同时,还附有一张漫画(见下),就走的更远了。画上于丹穿着孔子的服装,嘴里吐出一个方框,写着:忠君爱国,头上有一只飞来的解放鞋。如果说主张忠君爱国,就该扔鞋。那么,叛乱卖国是不是就该献花了?中国名垂史册的忠君爱国志士当属大宋岳少保,大明袁崇焕。如果漫画作者向这些忠君爱国志士扔鞋,离过街老鼠就不远了。这张漫画的居心及其恶毒,就是要打击忠君爱国的忠臣义士,吹捧犯上作乱的乱党反贼。我到要反问一句,你们这些中国知识分子的带头羊,要把中国的老百姓引往那里去?


中国自古就不缺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也少不了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就是昏君主政,奸臣当道的时候,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照样尽忠报国。宋有杨家将,岳飞,文天祥。明有史可法,阎应元,袁崇焕。清朝末年,慈禧昏庸,清廷腐败,有人造反作乱,要推翻皇上自己坐朝廷。更有忠君爱国的志士为抗击外国入侵血撒疆场,为国捐躯。邓士昌,聂士成之所以成为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因为他们忠的不仅是慈禧光绪,而是江山社稷,民族尊严。爱的不仅是大清王朝,而是黎民百姓,国土家园。忠义乃人臣之本的思想,早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根深蒂固,人民敬仰祭拜忠臣义士的传统,不是几个乱党反贼所能撼动的。对于丹的观点提出异议是正常的学术争论,如果因为忠君爱国就扔鞋子,扣你顶卖国贼的帽子不冤枉吧。


(明年回北京为祖父扫墓,将到万安公墓把这篇文章烧给老太爷,以表我不忘祖训的忠孝之心)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读《论语》(论文)
  • 祖父笔下的清末官场与现在竟如此相像
  • 文革血统论对联之争
  • 怀念两个上海女作家
  • 忆北大文革旧事(旧作)
  • 所有跟帖: 

    孔夫子像曾经在天安门立过几天,被搬走了,可惜 -王武- 给 王武 发送悄悄话 王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4/2013 postreply 22:25: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