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两个上海女作家

来源: 理胜 2013-06-11 07:30: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444 bytes)


前些日子看见一则新闻,海派女作家程乃珊去世了,她和我同岁,1946年生的,是我最喜欢两个海派女作家之一,另一个是郑念,2009年去世的,不过已经是94岁高龄了。这两个作家有个共同点,就是怀旧。她们的作品讲自己的经历,自己家庭亲友的经历,回忆老邻居,老街坊,老上海的经年往事。所不同的是,郑念笔下描述的是当年她在上海上层社会那种精致高雅的生活,与后来在文革中自己亲身经历的羞辱和折磨形成的强烈的反差。以及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对她下狠手的卑鄙小人的丑恶嘴脸。而程乃珊讲的是她那个大家族所经历的社会大背景的风云变幻,更着重于自己亲人,家人的细腻感情。当然,她的去世也使我认识到,我这一代人谢幕的到计时开始了。


我一直认为,彼此互相看不起的北京人和上海人,或水火不容京派和海派文化,却有着惊人的共同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根横轴,京派和海派就这这根轴的两个极端,京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精华,海派文化则是先进欧美文明在中国的体现。而这两种先进文化又都为封建文化中的落后愚昧部分所不容。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革命可以从农村包围城市,占领城市。愚昧落后文化也可以走这条路,而且也成功了。


大家闺秀写的回忆文章,一定是受欢迎的。因为无论北京的深宅大院,还是上海的花园洋房里,都经历过岁月沧桑的历史,那些红门高墙后面的高官名流,才子佳人有过怎样的悲欢离合,恩怨情愁,都会引起普通读者的浓厚兴趣。如果作者写自己在破瓦寒窑里的经历,就没什么人愿意看了,除非你是王宝钏。我喜欢上海的怀旧文学,因为人家有旧可怀。不是谁都能写怀旧文章的,除非你那个“旧”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我喜欢这两个作者,是有原因的。第一:程乃珊的文字语言朴素,简单,口语化。没有华丽形容词的堆砌渲染,没有海阔天空的比喻联想,就像讲故事那样,一件件地讲述在时间长河中自己身边的事情,生活中的那些经历。她的语言是如此生动,我看着看着,就仿佛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走在老上海的里弄,街道上,成为那段历史的旁观者和见证人。郑念在记录自己在狱中受难的经历时,也没有使用情绪化的煽情语言,她只是把自己遭受的羞辱和刑罚一件件地罗列出来,但其感染力远比忆苦大会那种声嘶力竭的血泪控诉更加震撼人心。


第二,这两个上海女作家和北京都有点关系。郑念191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官宦人家,说一口地道的京腔,但笔下却是正宗的上海生活。这就证明了我的一个观点,京派和海派文化的精华部分是相通的,北京的精英到上海也同样是精英。程乃珊的哥哥1962年考进北京大学化学系,是0362的。而这个年级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要太熟悉啊。


文革中聂元梓背靠圣旨,手持江青令箭,成为北大的“老佛爷”,6465年入学的三辈贫农出身的,基本都在“新北大公社当“老佛爷”的奴才打手,63年以前入学的高知,名流子女勤于思索,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早看出聂老太的狼子野心,大都在“井冈山”兵团。程乃珊说她哥哥在北大武斗中跑回家,那肯定是“井冈山”派的。“井冈山”的中坚力量就是03630362


程乃珊说她哥哥从青少年起,就像苦行僧那样磨练自己,这一点我特别有共鸣。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子弟,从小物质生活优越,没有机会吃苦。但心里总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在艰苦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上大学后,每逢寒假,我就到清洁队跟垃圾车,扫大街。早上4 点就起床,冒着寒风坐在垃圾卡车上。脸被寒风吹裂了,我反而为自己经的起考验而自豪。四清的时候,赶上春天青黄不接,吃的是晒干的地瓜秧子,还要下地干活,饿的眼冒金星差点从耙上一头栽下来,我也不肯花钱买吃的,就为体会勒着裤腰带奋斗的感觉。


程乃珊的哥哥因为出身不好和反聂元梓,毕业后被发配到最贫瘠艰苦的山西雁北地区,从化肥厂最底层做起,凭能力和人品做到大同副市长。在整个山西都在为煤炭疯狂的时代,他身居煤都大同要职,却不曾为自己谋任何私利。最让我敬佩的是,他拒绝了所有回上海的机会和邀请,把自己的生命和知识全部奉献给大同。甚至退休后都决定要扎根终老大同,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一个上海的公子阔少,落在贫困的雁北山区,也一样能成就辉煌。是精英,在那里都会闪光。


这些年贪官入狱后的检讨书里,几乎都有一句同样的话:“是党把我这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培养成国家高级干部”。却从来没听说那个资本家,高知子弟成为贪官,检讨自己说,我受资产阶级家庭影响,拒绝思想改造,坚持剥削阶级立场,贪婪成性。因为他们从小在家庭里受过道德教育,懂得怎么做人。


第三,她们的文章里有大量老上海人文地理,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的描述,看了长见识。特别是程乃珊形容哪个弄堂口的小笼包和馄饨,生煎,怎么鲜的掉眉毛,什么路口的咖喱饺“米道哈嗲”,看的我口水都要出来了。每年去上海,我总要按图索骥,追踪她文字里的那些美食,不吃得肚皮滚瓜溜圆不停嘴。她写的不仅是老上海的美食,而是小时候记忆里留下的故事,朴实平淡,不仅记录了上海家常饭菜,小吃,还透着浓浓的乡情和心底深处对老上海繁华的怀念。那些只会描写浦东豪华酒店的昂贵菜单,衡山路酒吧的喧嚣疯狂,用身体写作的“宝贝”类女作家,曾经风云一时,不过十年过去,现在还有谁记得她们?这就是贵族和暴发户的区别。郑念和程乃珊是上海文坛永恒的辉煌,“宝贝”类女作家不过是黄浦江上的垃圾泡沫,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怀念两个上海女作家
  • 忆北大文革旧事(旧作)
  • 谈谈我当年的高考
  • 也说说文学城的圈子
  • 论“爱国侨胞”
  • 所有跟帖: 

    对另外某些人来说这些作家表现出的由于自己出身高贵的优越感也令人厌恶,谁能保证她们的祖上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对别人下狠手的卑鄙小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308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07:57:43

    我要是过去奴仆成群我也会怀念那美好的日子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08:03:50

    摩登说法是勤务员,警卫员,秘书。。。。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6:28:30

    我想喜欢她们的人应该比厌恶她们的人多许多,所以厌恶多半来自你自己的心理问题。一种人性的残缺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29:02

    毛说的是对的,那些顾影自怜地写自己狭隘优越生活的文字是不配流传的。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09:06:42

    请问他那句话是这么说的?(篡改最高指示可是不行地)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09:39:21

    斯蒂芬金的小说圆穹之下里引用的这话是作者自己瞎编的,还是听来的但不真实的,还是确有原文相对应?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507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0:15:26

    我看到引用更多的是康副西尔斯的话。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1:06:42

    你说的有点怪,我把这小说Under the Dome从头走了一遍没看到听到引用Confucius的话 -abookl- 给 abookl 发送悄悄话 (95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2:27:02

    张爱玲与章太炎没有可比性。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戈尔巴乔女- 给 戈尔巴乔女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0:04:19

    我最喜欢这句:“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李玉和对鸠山说的。 -理胜- 给 理胜 发送悄悄话 理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3:51:20

    您昨天关于招收工农出生大学生的言论,应该对比美国的Affirmitive Action,也是为平衡的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1:21:27

    64,65 两年招生不是为了平衡,是剥夺出身不好的学生进大学的机会。 -理胜- 给 理胜 发送悄悄话 理胜 的博客首页 (228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3:58:46

    我大学毕业后去工作单位,我的前辈最好的都是六四,特别是六五届的大学毕业生!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0:19:44

    六四,六五届的大学毕业生应是60年左右入学的.64,65年上大学应是69,70年毕业,69届,70jie -laha- 给 laha 发送悄悄话 laha 的博客首页 (132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1:12:22

    应该是六四,六五级,我打错了,抱歉。我们那时候都说级,后来才时兴用“届”。 -理胜- 给 理胜 发送悄悄话 理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2/2013 postreply 02:14:06

    我也非常喜欢程乃珊。。。追着看她所有的东西。 -童谣- 给 童谣 发送悄悄话 童谣 的博客首页 (6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3:41:10

    不喜欢程乃姗。觉得做作,优越感触手可摸。作家沦落到这一步谁为不幸。缺乏人文关怀。 -joymay123- 给 joymay123 发送悄悄话 joymay12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03:25

    程乃珊真实记述了老上海滩广东商帮的强大。 -wxcfgh85- 给 wxcfgh85 发送悄悄话 wxcfgh85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06:35

    问题是“宝贝”们并非源自上海,而是大学在上海读书,没有生活积累的非本地人士,你如何期待他们能写出真正的上海呢? -蔡辰祯- 给 蔡辰祯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12:35

    程乃珊是地道的上海人啊?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31:18

    他应该指的是《上海宝贝》的作者卫微。姚余籍,复旦中文系毕业。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2/2013 postreply 00:34:38

    嘿,人家问你呢,你家老太爷蔡元培的慕在哪里,你都记不住? -小落胃- 给 小落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7:51:06

    蔡元培是谁家老太爷,他的墓在那里和我的文章有什么关系? -理胜- 给 理胜 发送悄悄话 理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8:15:51

    回复:怀念两个上海女作家 -Garlily- 给 Garlily 发送悄悄话 (139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8:00:47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红五类们不会喜欢她的。 -一家之长- 给 一家之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19:23:28

    红楼梦呢?老毛都喜欢。红楼梦电影后,我厂工人大姐小妹都两泪汪汪。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0:36:38

    喜欢红楼梦无关乎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它太脍炙人口了。程的世界你不在其中体会不到的。 -Garlily- 给 Garlil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0:54:54

    同理,可以这样看待程的世界。 -数字证- 给 数字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1:01:44

    程同样喜欢红楼梦,但工厂的大姐小妹不会喜欢程,这就是试金石的作用 -Garlily- 给 Garlil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1:17:15

    喜欢程乃珊,怀念她,写了很多有趣味的上海生活。 -灌水员- 给 灌水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1/2013 postreply 20:17:29

    北京作家叶广芩的小说也非常有味道! -yanlan- 给 yanlan 发送悄悄话 yanl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2/2013 postreply 20:26: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