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就: 妇女就业状况

来源: JustAsked 2013-01-01 14:22: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490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JustAsked ] 在 2013-01-02 08:16: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新中国成就: 5000年第一次--妇女解放JustAsked2013-01-01 14:15:02

妇女就业状况

于本部分,笔者将集中阐述城市妇女就业的状况,因为新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五计划”及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都着重发展城市经济,故城市 妇女就业的变化较大,其象征意义亦更为深远。而农村妇女的就业情况,在五、六十年代没甚变化,要直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生产如结构发生变化,农妇的就 业状况亦有所改变。

在人数方面,女职工的人数呈现大幅度的增加。1949年全国女工人数只得60万人,占职工总人口的7.5%,14 至1988年,女职工人数已跃升为5036万人,截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女职工人数已达56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8%,已高于世界34.5%的比例,15 这些全赖国家的积极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和妇女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可创出如此成就。

于五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纱厂、烟草业,尤其在纺织业中,女工的人数大多合上总职工人数的70%或以上。除轻工业外当时 我国亦出现了很多重工业女技术人员,从事一些没有妇女担任过的工作,如交通运输、内河航行、地质勘察、建筑、炼钢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部门,都有女 工与男工并肩工作。自从改革开放后,妇女就业结构出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女职工在建筑业和资源勘探等重体力工作的比率明显减少。相反,在适合妇女从事 的第三产业等行业中的比率明显增多。16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女职工的比例已超于半数。在服务业、咨询服务等公用事业及商业行业中,女职工所占比率约45%。17 当中可见妇女就业的趋势正由五、六十年代的重工业、重体力行业向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过渡。这种过渡是基于改革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妇女首先受惠,因为第三产业适合女性就业,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也使妇女就业结构趋向合理,更切合妇女体质上的弱点。

在农村方面,女性就业结构到改革开放后产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乡镇企业的广泛设立。令很多农村妇女转移从事农村非农业活动,加入乡镇企业的生产。据统计,1988年有3500万个农村妇女进入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约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41%及占农村妇女劳动力的22%。18 这都为妇女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使妇女能够走出家门、进厂生产,体验社会生产,透过这些劳动生产去再人次证明妇女的用处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使她们经济独立,消除对丈夫的依赖。而妇女就业越普遍,就越能反映妇女与男子有均等的就业机会,这亦是男女平等的另一表现。

五、同工同酬

此外,妇女参加实业,从事生产,促使她们经济独立。经济独立后才可以除去依附男人的恶习。毛泽东曾言:“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19 而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文规定要:“实行同工同酬”,20 确保妇女在法律上有相同的劳动报酬,与男子一样多劳多得。建国以来,中共自1952年至1993年间共推行过四次工资改革,保证了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在全国 各单位贯彻执行,以改善妇女的生活水平。而目前各地正实行定额管理,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付给报酬的形式,使贯彻男女同工同酬之政策有了良好的基础。21

同工同酬的制度于五十年代推行时已有初步的成绩。在农业合作社中实行了一定的按劳分红制度及记工评分制度,农妇收益分配有相当部份是按“劳动 日”计算。在推行此制之初,固然出现重重困难,妇女参加生产或被轻视,或被认为是“小工子”、“小拉子”,阻碍了按劳分配的记工评分,剥削了她们的劳动成 果。22 如马廷海农业合作社中最初亦有这些现象,因而使农妇的劳动积极性减低,直至女组员一致要求和男子同样作到“死分活评”后,才开始了第一次和男组员取得同工同酬。23 男女同工同酬这项原则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改变了旧社会歧视和虐待妇女的传统。又例李顺达农业畜牧合作社的31名女社员,于1953年并做了1650个劳动日,占总工数的34.3%,分了11500多斤粮食,24 社 员不但在家中受到爱戴,在社会上也更被看重。然而在合作社时期,报酬分配是以户计而非以人头计,女性收入仍混在家庭狠狠之中。不过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后,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多样化,“将男女劳动力置于多种的生产项目,个人收入可以辨别之特性,使女性收入边界清晰起来,经济贡献的社会评 价提高,女性之自主意识增强”。25 目前,中国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已基本实行,但基于目前男女职工文化业务素质的差异,男女实际收入尚有一定距离。据1990年调查所得,城市女工平均月收入为 男工的77.4%;农妇的年均收入为男性的81.4%。此外,农村妇女的年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之人数占女性总数的1.2%,而男性这一比例亦同样是 1.2%。26 从而可知,由于城市的市场竞争大,故此男女的收入差距亦较大。相反农村的男女收入差距较少。当然中国地大人多,要全国上下一致实现同工同酬制度,必然有所困难。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除了靠政治宣传外,提毅妇女文化素质及其教育水平可以拉近男女的经济地位。

不过综观而论,中共推行男女同工同酬制度,使女工收入提高,生活得到保证,确保妇女有独立的经济杜地位。经济地位的提升,不但改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可增强妇女的自信心,而且男女在经济上的平等地位,对妇女解放事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