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女子举报官员与自己通奸讲了啥故事?

来源: nobles1234 2013-11-08 07:51: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89 bytes)

KCIS观察:那边厢,广东湛江市国资委副主任冯欣与多名女子长期开房的声音未落;这边厢,女子举报官员与自己通奸的声音又起。为官者的“下半身”频频起 事,且又全是发生在最近之事。官员情人的故事不断发生着,已经发生了数十年。只不过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这样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是从何时开始发生 的?何以在现代官场中,一时间找情人、养“小三”、包“二奶”、“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等等,竟成了某些官场的时尚之举?

    

    连日来,一条“举报蓝山县林业局局长盘昌武作风腐败、乱搞男女关系”的帖子出现在红网等网站,引发网友热议。11月6日,蓝山县委宣传部在红网《百姓呼声》栏目回应称,纪委立案调查后认为,其与她人通奸并造成不良影响,盘昌武已被免职。

    发帖人唐某称,自己和蓝山县林业局局长盘昌武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她还在帖子中上传了几张两人男女合影的照片,以及大量短信记录。(2013,11,7“红网(长沙)”《女子实名举报官员与自己通奸 晒亲密合照》)

    那边厢,广东湛江市国资委副主任冯欣与多名女子长期开房的声音未落;这边厢,女子举报官员与自己通奸的声音又起。为官者的“下半身”频频起事,且又全是发生在最近之事,就如中央的“反四风”全当耳边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极。

    不 管是女孩子还是女人,最看重的怕莫过于脸面,最怕的莫过于因让人们知道了自己的丑事,而在人前背后抬不起头来。但在这则报道中,好像此女已经全然不顾。又 是实名举报,又是曝短信,又是晒昔日的亲密照,唯恐因天下不知,不能将昔日的“老公”拉下马来。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至于自己以后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面 对世人,似乎早已置之脑后。由此可见,我想在她与那位官员之间,必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悲情故事”存在。

    在看了那么多官员情人反目成仇的故事之后,我突然有了一个感悟。那就是,凡反目成仇者,不管当初他与她之间当初有多么浪漫、有多么恩爱,但及至反目成仇,必已有“苦大仇深”的故事发生。不然,何以从肉麻短信和亲密照,发展到一落千丈、不可收拾?

    在 他们而言是这样,哪怕是旁人盯住色官丑事,非得让这样的事大白天下的,也一定有“苦大仇深”的曲折情节存在。“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是这样,广东湛江市 国资委副主任冯欣“下半身”的出事,竟连每周开房两至三次、开房的钱是企业付的,开房的身份证是别人的,女人姓甚名谁等等,竟一个个搞得那么清楚,不也是 如此?如果不是因为“苦大仇深”,何以“苦苦相逼”如此?可以这么说,不少反目成仇的故事,就是缘于“苦大仇深”。

    官员情人的故事不断发生着,已经发生了数十年。只不过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这样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是从何时开始发生的?何以在现代官场中,一时间找情人、养“小三”、包“二奶”、“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等等,竟成了某些官场的时尚之举?

    我 不得不说,这位女子的实名举报,牵出了一个“历史故事”。上点年龄的人都知道,在昔日官场,“生活作风”可是政治问题、是大节问题。只要有人“生活作风” 出了问题,就是触了“高压线”。只要是触了“高压线”,就仕途升迁而言,这样的人就会“永世不得翻身”。在这样的情况下,开除公职已经可以算作“幸运” 者。如果像广东湛江市国资委副主任冯欣这样的角儿,因为长期与多个女子有染,那就一定会被戴上“坏分子”帽子,说不定就有了牢狱之灾。但不知从什么时候 起,这条“高压线”一朝消失,于是官员情人故事抬头,接着一个个不绝于耳,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屡屡被“涂鸦”。

    我写这篇文章,并非 想搞清女子实名举报与自己通奸官员之间,有什么悲情故事,而是因为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了官员情人的“现实故事”。这篇文章其中的一段话说的 是,如果官员生活作风问题被曝,最后并未涉及腐败问题,那么到头来不过就是一个免职之类的处理,且说不定过了一年半载或后来,此人又会在不同地方复出,照 样当他的官。而事实已经证明,因免职而再度复出的故事,确一直发生着。当“生活作风”被认为是“小节”时,不更加名正言顺?这不在说明,官员情人故事的频 频发生,是因为让官员付出的“代价”太小?“盘昌武已被免职”,不说明在“苦大仇深”后的实名举报之下,故事情节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

    行笔至此时我想说,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以前的优良传统,即使某些当官者有“贼心”,他们又何来“贼胆”?而如果是“与国际接轨”,如果按有丑闻者不能为官,为官有丑闻者必须下台这样的规则行事,官员情人的故事还能那么多?

    反 腐败的大量事实表明,凡贪者不与女人沾边者极少。从这一角度而言,官员“玩女人”已经成了腐败发生的“源头”之一。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还不拿此“开刀”? 为什么那么简单的绝“源头”之举,在我们的手上那么沉重?为什么还要让这种故事就如电视连续剧?正因为如此,我想向中组部和中纪委进一言:

    该是让“生活作风”重新成为“高压线”,回归“利剑高悬”的时候了!小到为家庭计,大到为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国家前途计,是不是都应该如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