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篇:令人困惑的英文译名

来源: 乐维 2012-01-01 09:49: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1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乐维 ] 在 2012-01-01 11:01: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乐维

大约四年前,有一次看一份地方中文报纸还是杂志,上面有一则地方新闻说新泽西
“密豆塞克斯”郡“蜜豆镇”等地举行了什么活动云云。在新泽西住了多年的我不
知道这“密豆塞克斯”在哪里,也不知道“密豆镇”在何处。后来又陆续看到一些
什么“萨莫塞特”郡,“蒙莫斯”郡,都让我不知是何方仙境。认为应该是离我住
地很远的地方,不然我怎么不知道呢?

过了一段时间,又看到报道“密豆塞克斯”郡“东布朗斯维克”市有什么活动。这
下我知道了,因为“东布朗斯维克”应该就是我住的”East Brunswick”。往上一
推,这“密豆塞克斯”郡就是我居住的“Middlesex County"! 。哈哈,原来是说我
自家门口的事,我竟然不知道是哪里。

从此我开始注意报上的英文地名的中文译名,慢慢地可以猜出许多原来觉得神秘的
地名:密豆镇=Middletown, 萨莫塞特-=Somerset, 蒙莫斯 -=Monmouth。但也还是
有不少译名猜不出来。有时候,一个地名还有多种译名,比如Middlesex就有“蜜德
萨士”,“ 米豆萨克斯”,“密豆塞克斯”,“米德尔赛克斯”等译法。我原来住
过的“Plain*****oro”也有:“普林斯堡”和“平原镇”两种译法。人们可能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其三。

中文翻译是为了让那些不懂英文或英文不好的中国朋友能够读懂英文新闻,书籍。
但对于面向大多数英语已经很好的华人社区的美国中文媒体,这种将英文地名翻成
中文的做法会引起不必要的困惑。我们一直说”Middlesex", 突然碰到一个“密豆
塞克斯”反而不知是什么了。

当然这种翻译可能对于国内的读者有些帮助,但对于要出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有
时也会产生误导。因为你翻译得再好都可能与原发音有区别。我想起了一件事来。
那是91年8月,我申请到Marquette大学读化学博士。先飞到芝加哥,准备坐车去Marquette所
在地Milwaukee。在中国,Marquette被译成“马凯特”,Milwaukee翻成“密尔沃基”。
大家都这么念,一听都知道是哪里。

先来的朋友告诉说,到了芝加哥,可以坐Greyhound的长途Bus去Milwaukee。说机场
就有Greyhound,我问机场工作人员到哪里乘坐Greyhound,结果一连问了三个人都
说不知道。第四个人说要先坐火车去Downtown,那里有Greyhound车站。

我只好上了进城的火车。不知道那一站下,我就问车上的乘客到Greyhound哪一站下
车。车上有人告诉我了,然后好奇地问:“你要去哪里?”。我说:“I am going
to ‘马凯特’ University at ‘密尔沃基’”。结果人家没有听懂,又“where?"了
几次。我只好又”马凯特”,“密尔沃基”了几次。周围的美国人没有一个听懂了
的。最后我只好写下来,他们才“哦,Milwaukee,Marquette!”。那发音相差大了。
Milwaukee与密尔沃基发音只是开始的“密”像,Marquette与“马凯特”也只有开
头“马”像,后面就差太多了。难怪人家听不懂。

除了地名以外,人名译名也常常让人糊涂。比如,美国总统的译名就不统一:尼克
森,尼克松都指的是Richard Nixon;而布什,布殊也都是指的Bush。他们是名人,
大家可以猜出来,问题不大。但有些人没有那么有名,就很难猜了。下面是我在一
份中文杂志上抄下来的部分美国人的中文译名:

汤玛斯蓝道(Thomas W. Randall)
彼德安格曼(Peter Engelmann)
赖瑞杜尔(Larry Durr)
尼克迪黎欧(Nick DiUlio)
约翰齐维格(John Zellweger)
柏尼普雷特(Bernie Platt)
凯特多摩斯劳斯基(Kate Domoslawski)
瑞吉伍德(Ridgewood)
皮派克葛雷斯顿(PEAPACK GLADSTONE)

如果后面没有英文原名,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谁。

我现在在中文学校教中文,发现有的中文教材没有一个英文字,所有的英文人名,
地名都用中文译名。这可能是要强调中文纯洁性与标准化,既然是中文,就不应该
有英文。那些喜欢将英文地名人名都翻成中文的媒体也应该是持相同的看法。

从基本功能讲,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信息传播的载体,目的是要传达信息。翻译能
让不懂得英文变成好懂的中文,传递信息的目的达到了。但如果翻译使读者更加糊
涂,则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越翻译越糊涂的情况呢?其实我们翻译的时候碰到两种情况,一
种是美国有,中国也有的。比如house,car,tree,school,river,hill等,中文
都有对应的"房子,车子,树,学校,河流,小山“等词。还有一种就是美国有中国
没有,和中国有美国没有的东西。比如中国的馒头,凉粉,童子鸡,狗不理包子,
花轿,等等,英文就没有对应的词;还有地名人名,中国没有“密豆塞克斯”这样
的地名,也没有“汤玛斯蓝道”这样的人名。所以怎么翻都会别扭。

语言是发展的。100多年前,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不明白“纽约”在哪里,现在却无人
不晓。就是三十年前,大部分中国人也不知道pizza是什么,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
卖,还有了“比萨”这样的中文名字。不过很多海外华人看到“比萨”不一定知道
是什么,而看到“pizza"却都清楚是什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这样,很多词我们是
直接从英文那里学的,不知道对应的中文是什么,或根本就没有对应的中文。

海外华人说话,写东西时中文里容易夹杂英文,一来觉得方便易懂,二来也是找不
到对应的中文词。大家都觉得挺好,沟通容易。但回国时可能会被国内的朋友认为
“说话洋气”,“装”,“拽”。自己也觉得内疚。这其实是夹在中英文化之间的
一种亚文化环境里所产生出来的特殊语言形态。这里没有好坏,没有对错,而是一
种事实。

不但语言形态上有区别,而且在思想观念上,我们也有很多共性。这不但表现在我
们大人身上,我们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去年有朋友要我帮助她女儿找对象,她特意
强调,她的女儿要找的对象最好是“美国长大,美国读书的中国男孩”,这样大家
容易沟通理解。我们孩子们在不知不觉地受到了这种亚文化的影响。

随着来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种亚文化应该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文课堂-作文选登:过生日
  • 中文课堂-相声:Chinglish与中式英文
  • 家乡凉粉与龙井水
  • 写给 Santa 的信
  • 回国行(四) 带病游桂林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