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都吓得改名亚洲菜餐馆,外蒙古反华势力超猖狂

中餐馆都吓得改名亚洲菜餐馆,外蒙古的反华势力超猖狂!

  
    经过数年的激烈辩论后,今春蒙古终于破土动工,开始修建一条经由戈壁沙漠将煤炭运往中国的铁路,但附有一个代价高昂的条件。
    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规定铁路的两轨间距为1520毫米,这是从苏联继承下来的标准规格。这个宽度确保它无法与中国铁路接轨,因为后者要窄85毫米。因此,火车到了边界,要么得更换底盘,要么得把煤转移到卡车上,从而提高了向蒙古国最大客户运输燃料的成本。
    涉及中国,蒙古国只能走这么远,多走一步都不行。
    蒙古国矿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巴曾格勒·戈托布说:“这是一个政治决定。”他的公司正在修建这条铁路,其起点是该公司的一处大煤矿,到达中国北部边境,卡车要开数小时。
    当全世界竞相搭上中国商机之际,蒙古却不遗余力地确保,中国投资不会成为中国主宰。许多国家都使用这种平衡术,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地区。但蒙古因为其脆弱性及力图疏远中国拥抱的决心,而显得更突出。
    蒙古国是内陆国家,280万人口散布在两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土地上。在人口13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前,蒙古显得渺小。蒙古多达90%的出口商品——煤炭、铜、山羊绒和牲畜输往中国;中国向蒙古出口机械、家电和其他消费品,占蒙古进口总量的1/3。
    蒙古的另一位邻居俄罗斯仍然重要,后者为它提供燃料,且拥有该国一半的铜矿和全国铁路网,这是蒙古国充当苏联附庸70年留下的产物。但比起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的俄罗斯,人口和需求庞大的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蒙古寻求与其他世界大国发展关系,尽量减少莫斯科和北京的影响力。蒙古还规定,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不得超过该国总人口1%的1/3(不到一万人),并对外籍工人数量和投资类型做出限制。蒙古政治人物表示,这些措施是针对中国的,只是没有明说
    与其他邻近的国家如日本、印度不同,蒙古没有中国城(即Chinatown、唐人街——楼主附言)。受蒙古矿业繁荣的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来到这里,但很少见到他们的人影。他们要么在隐藏在广袤戈壁沙漠上的矿山营地,要么在首都乌兰巴托建筑工地的高墙后面。他们被告知不要上街,以免被年轻人帮派殴打。少数的中餐馆都是打着“亚洲”而非中国的招牌
    煤炭令蒙古的平衡术受到考验。中国对铜、特别是煤炭的需求,推动蒙古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而使一些人富裕起来,也降低了这个穷国的贫困水平,而中国想要更多资源。
    Tsogttsetsii是距离蒙古国矿业公司的煤矿和计划中的铁路最近的县。这里充满活力。一个新的机场和住宅区从空旷的戈壁沙漠冒出。装卖煤炭的卡车慢慢驶向中国边界,一路上躲避坑洞,碾压着放牧骆驼和山羊群的草地。
    在边界的蒙古一侧,矗立着几座水泥建筑。边界另一边的中国城市庞大、熠熠发光,这是一个切实的例子,说明如果蒙古向中国完全开放,那会比现在富裕得多
    “会有更多的楼,更多的施工,更发达,面貌会更好。”运输司机卢桑多加说。他每周都要跑一趟。不过,他不喜欢待在中国一侧,因为“物价太贵了”。

    蒙古新纳粹分子掀反华浪潮
   
    蒙 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如今已成为3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大本营。这些组织的人数有几千人,对只有300万人口的蒙古来说不算是小数目,他们采用纳粹的装备和行 头,强烈地反对中国人。美国《时代》周刊称,虽然蒙古的“新纳粹”势力可能处在社会边缘,但它却代表了一种真实存在的极端民族主义潮流。
    俄罗斯《权力》周刊近日报道称,最近两三年,在乌兰巴托楼房的墙面上,经常会出现“枪毙中国人、“中国人都得死”等口号。该杂志披露,信奉新纳粹主义的一些民间组织,如蒙古人民联盟、“蓝色蒙古”、“大蒙古运动”等,都把自己作为希特勒的信徒。按“蓝色蒙古”的理论,“一个小国,惟有保持其血统纯正,才能生存”,他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让中国人无法在这里生存”。
    仇华的心态不仅仅来自民间。1990年2月蒙古民主党领导人苏索巴林在本党成立大会上,公然抛出“三蒙统一”论调。“三蒙统一”的初步构想是,“以蒙古现有版图为中心,将苏联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合并在一起,成立‘大蒙古国’
    作 为历史上接受中国管辖近300年的地区,曾经的兄弟社会主义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接受大量中国援助的贫困国度,如今经济依然严重依赖对华贸易的邻国。蒙 古国为什么会如此反华呢?分析人士认为,从中折射出的是蒙古国独特的民族心理与国家政治性质。1990年蒙古开始进行政治转型,历经政党轮替以后,它的民 主程度虽然比不上欧美诸国,但是在新兴民主国家中,尚能称得上稳定发展。在其民主政治转型的进程中,从蒙古1992年的宪法制定考量,主要采取分权原则。 分权的目的就在于避免领导人遭受俄中两大国的控制。蒙共前总书记泽登巴尔的执政模式,曾使蒙古一度成为苏联的傀儡,以至于曾有人戏谑,当时的蒙古是苏联的 第16个加盟国。
    蒙古国从苏联解体就开始了所谓的民主时代,因此常常有政客、政党利用反华话题来争取选民、迎合大众。据说2006年蒙古国纪念蒙古帝国800周年时,当时的中国大使由于提到成吉思汗属于两国人民而被当地媒体评为最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近 10年来,中国一直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的一半。也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渗透,蒙古国内劳动力状况发生很大改变,蒙古人的许多工作习惯 被打破,勤劳的中国人似乎挤占了部分蒙古人工作的机会。因失去工作机会而造成的心理落差,迫使部分蒙古人开始迷信纯正的血统是民族生存的条件。除经济原 因,蒙古人的反华心理还有历史成因。《远东经济评论》称,苏联解体后,蒙古的发展虽然得力于中国,但蒙古人也担心蒙古会沦为这位巨人邻居的种族和经济上的 “殖民地”。
    蒙古国是与中国接壤边界线最长的国家。自1949年建交以来,中蒙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发展。近来流行的新纳粹主义目前还未影响到中蒙关系的发展,但却向中蒙双方提出挑战,敲响警钟。
    达 娃·恩赫瑟特格是一家名为“社会开放论坛”的经理,这是一家设在乌兰巴托,旨在促进公民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组织。她说新纳粹政党不会被主流蒙古社会接纳, 无法获得广泛的支持。她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或者亲自出国游历,强硬民族主义的影响力正在减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