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恩來對毛的臣服
周恩來與其侄女周秉德也有一個對話。
周恩來與其侄女周秉德。攝於1951年。
1967年5月21日,周秉德從西安回到北京,吃飯時同周恩來談起了西安的“文革”局勢。周秉德批評那些學生造反派鬥老幹部的行為,周恩來則說學生大方向對,只要符合“十六條”,擁護党和毛主席,就是革命學生。
周秉德實在不理解:“那些造反派,殘酷批鬥革命老幹部,盡做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這也算大方向對嗎?”
周恩來怒道:“你好像是省委派來做我的工作來的。你總是袒護省委,為省委講話,你再這樣我就把你趕走了!”最後,周恩來說:“我有錯誤,但我跟主席。晚年不是消極的保持晚節,而要積極地保持晚節!”
一,周恩來的過人之處
周恩來可以說是中共黨內的不倒翁。歷史上的周恩來和康生非常相似,這點在西方學界基本上達成共識。特別是建國以後,黨內鬥爭風起雲湧,一波猛過一波,周恩來得以“保持晚節”,仔細看來,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1,“反反冒進”之後周恩來徹底的臣服於毛之下。
“反反冒進”之後,一旦涉及到實質性問題,周恩來最看重的是毛的態度,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則不在考慮之列。王光美曾經回憶道:“陳雲同志曾就包產到戶和用重新 分田的辦法刺激農業生產的問題,同一些領導同志交換過意見,少奇、小平同志同意,林彪也同意,恩來同志表示還是先聽取毛主席的意見。”周恩來唯“毛首是瞻”的形象被王光美的一句話描述得活靈活現。周恩來還批評鄧小平不要跟毛澤東唱反調,搞包產到戶。
即使官方的《周恩來傳》等書籍,其中也幾乎找不到周恩來對毛澤東勸諫的證據。在“反反冒進”之後,周恩來對毛澤東的錯誤路線不僅從來沒有過反對意見,反而大力宣導、不遺 餘力地推行。只要是毛澤東的指示,即使明知是錯,周恩來也會想盡辦法堅決執行。一旦毛澤東的心思有變,周恩來只會積極揣摩毛的動向,以便更好的為毛服務。 官方黨史對這一切都是用“服從大局”來解釋的。在周恩來眼裡,毛就是主宰,是大局,至於老百姓的利益,那是次要的。
比 如,毛澤東不喜歡制定法律,認為法律是“捆住我們自己手腳的”。針對當時很多人對此有疑惑,周恩來在第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專門對為什麼制定這麼少的法律 進行辯護。周恩來說:中央的決議和指示實際上起到了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過渡時期的政治經濟情況變化很快,制定長期適用的法律是有困難的。這實際就是毛澤 東的觀點。毛澤東說:“到底是人治還是法治?看來實際上靠人,法律只能做辦事參考。黨的決議就是法。”這就解釋了連刑法等都不制定的原因了。若制定了,毛 澤東哪還能隨口定個百分比,然後就按此數據去捕人殺人呢?
不直言相諫,看風使舵,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毛澤 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周恩來自己也深深捲入。服從於毛澤東的政治路線是周恩來不敢諫言的根本原因。比如中央委託周恩來考察王洪文是否適合做接班人並 培養他,結果是他只有培養沒有考察。這和周恩來在主持中央專案組時總能夠遞上讓毛感到滿意的材料,實屬異曲同工。
周 恩來對毛的臣服更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面。“十一”或者“五一”等節日,周恩來在毛澤東乘城樓電梯上天安門頂層之前,都會先期到達。周恩來親自先試坐電 梯,檢查電梯安全情況,然後自己不坐電梯上城樓,而是從旁邊的台階拾步登上城樓。上去後,周恩來會站在電梯門前等候毛澤東的到來。毛澤東吃藥,周恩來都要先試吃,看看有沒有副作用。
李銳說:周恩來心裡不明白嗎?他不瞭解毛澤東嗎?他不知道毛澤東做的這一套對還是不對嗎?他心知肚明,但是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當丫頭,要我幹什麼我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