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食嗟来之食:1961年拒绝苏联粮食援助
核心提示:此时,毛泽东已退居二线,住在广州,但所有重大问题仍需老人家亲自拍板。为此,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专程飞穗。毛泽东一锤定音,不要粮食,可以接受糖。从杨尚昆的这段叙述中,后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主席不食嗟来之食、坚持自力更生的意志是何等坚强。
本文摘自《革命年代:对远去的革命年代的思索和纪念》 作者:高华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在 杨尚昆所担负的工作中,有一块是负责协调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的联络。杨多次参与两党谈判,也经常安排苏联驻华大使与毛泽东、刘少奇等的会见。杨通俄文,有 时甚至亲自担任毛泽东与苏大使会谈的翻译。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新党纲,杨一面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翻译,送交领导同志参阅,同时他还找来俄文原件,直 接阅读。
1960年夏,苏联政府突然中断对华援助,撤走专家,恰逢我国遭受特大经济困难之际,雪上加霜,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 影响。1961年3月,赫鲁晓夫对我国作出姿态,提出愿意以贷款方式供给我国小麦100万吨和转口古巴糖50万吨,事关重大,刘少奇主持政治局会议进行讨 论后,要向毛泽东汇报,请毛泽东定夺。此时,毛泽东已退居二线,住在广州,但所有重大问题仍需老人家亲自拍板。为此,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专程飞穗。毛泽 东一锤定音,不要粮食,可以接受糖。从杨尚昆的这段叙述中,后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主席不食嗟来之食、坚持自力更生的意志是何等坚强。
《杨 尚昆日记》也有不少空缺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某些时日,日记主人因工作繁忙,而无暇坚持每天记日记。杨尚昆也有此种情况。《杨尚昆日记》中,有一些年份都 为空缺,例如,从1949年4月1日至12月3日、1950年全年、1952年全年,都未记日记。1951年只记了头四个月的日记。1953年杨也只是从 12月24日记到31日,其他全为空缺。
编者对《杨尚昆日记》中的空缺部分曾予以说明。例如,编者明确提到,杨的“一部分日记已在‘文化 大革命’中散失”,虽然并未注明散失的是哪些部分。但在另一种情况下,日记的空缺则可能情况不同。例如,从1956年5月16日至1957年1月17日, 杨尚昆的日记空缺,编者未加注明是否杨本人在这一段时间确未记日记,而其他的空缺,编者都予以了说明。这一段时间为中共八大召开,杨升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 记,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1957年1月27日至11月1日,杨的日记也出现了空缺,编者也未说明原因。此一时 期,为整风“反右”前后。然而对于1959年的庐山会议,杨的日记中却有极其简略的记述。1959年7月23日,毛泽东就彭德怀的信发表重要讲话,杨在日 记中作了记述。自此以后,杨也每日有日记,虽少涉及彭德怀事件,然仍透露出若干重要信息。例如,1959年8月12日,彭的夫人浦安修来杨处谈话,“由十 点半谈到四点”,次日下午,彭德怀向八届十中全会作了检讨。日记首次披露了庐山会议后,由杨代表中央与彭联络事。9月12日晚,杨向毛泽东汇报“昨夜彭来 谈的情况”。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很关心彭德怀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庐山返京后,1959年10月21日,毛泽东要杨“常去彭处,每月两 次”。10月26日下午4点30分,杨去彭处探望,当夜12点便将与彭德怀谈话的情况向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汇报。自此后,杨尚昆经常向毛泽东和中央其他 领导同志汇报彭德怀的情况。
高华: 毛泽东不食嗟来之食:1961年拒绝苏联粮食援助
所有跟帖:
•
哈哈,1924年岛主说坚持三民主义,坚持联俄联共,36年对张学良说,绝不追究责任,45年说
-意大力-
♂
(44 bytes)
()
12/23/2012 postreply
23:03:35
•
唉,你这说的让江core情何以堪,老脸往哪搁啊?
-v5-
♂
(772 bytes)
()
12/24/2012 postreply
00:09:54
•
李志绥死了,死的不明不白~,高华也死了,死的不是日子(周年快了吧,呵呵)。
-金笔-
♂
(0 bytes)
()
12/24/2012 postreply
00:12:54
•
在万民庆祝和纪念毛泽东诞辰的日子里,高华没了~
-金笔-
♂
(0 bytes)
()
12/24/2012 postreply
0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