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祺 : 重新审视二十五年前薄一波所做的事

来源: 天愚 2012-11-03 02:52:1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641 bytes)

重新审视二十五年前薄一波所做的事

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

严家祺

 

世界上的事,前因后果总有联系。今年四月六日方励之去世,仅仅几天后,四月十日,从北京传来了薄熙来被停止政治局委员和“双规”的消息。这使我联想起薄熙来的父亲薄一波,联想起薄一波在“胡耀邦下台”中的作用,而胡耀邦的下台,既与方励之有关,也是日后导致方励之流亡美国的起因之一。

  胡耀邦在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辞去总书记职务,除了邓小平外,与两个人关系最大,一是方励之,二是薄一波。

 

一九八六年学潮的严重性被夸大

  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的学潮中,发生在合肥、上海、昆明、广州等地,规模最大的是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的游行。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底,安徽中国科技大学选区开始选举并公布了候选人名单。学生认为,未经选民提名程序违背选举法,亦违背民主原则,于是张贴大字报《致科大选民的一封信》,呼吁选民起来争取真正的民主选举,得到广泛支持,他们组织讨论如何实践民主选举,并推荐候选人参与竞选。在学生的压力下,校选举委员会于十二月初主持召开了选举大会,副校长方励之、温元凯教授应邀演讲,强调民主不是从上到下赐予的,而是靠大家争取得到的。翌日,他们联合安徽大学与合肥大学,喊着“我们要真正的民主!”、“改革选举制度!”等口号,举行了颇具声势的游行。

一二九纪念日,科技大学五千多人上街,围观者有两万人。高喊“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宪法万岁!”为民主选举呐喊呼吁。方励之说“民主不是赐予的”这句话,被邓小平视方励之是学潮的煽动者。

方励之说的一些话,在学潮前已不时传到邓小平耳中。他的话,简单、明白、尖锐,八十多岁的邓小平就记住了。当时《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经常把中国各地“严重情况”收集汇总,在政治局中传阅。一九八六年,我在鲍彤领导的“政改办”时,可以看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增刊》。方励之的“尖锐言论”还有“中国要全盘西化”、“要引进总理”。方励之还因为他与刘宾雁、许良英联名发起“反右问题座谈会”而被邓小平“记住”。因为邓小平早就说过要开除王若望党籍,但他记不住“许良英”的名字,所以,在胡耀邦下台后,邓小平就点了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三人的名,要开除他们的党籍。

邓小平把学潮看得如此严重,也许与他文革中的经历有关。邓小平一听到有人批评他就不得了了,他完全区分不了的是,学潮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社会情绪,而文革“造反”是“从上而下”的发动的,表达的毛泽东的意志。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当权者只要表现出解决的意愿并着手解决,一般学潮就可以平息,而邓小平不从根本上“非毛化”,却对“文革造反派”怀着深仇大恨,对学潮、对任何游行示威,都简单地看作“文革”中要“革”他“命”的“造反”。加上中国报刊没有新闻自由,《动态清样增刊》和各种“内参”,把全国所有严重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一起,就把本来不大严重的问题“放大”了许许多多倍。

导致胡耀邦下台的原因有多个,这里不作分析,但有两个是直接起因,一是他在会见陆铿时,陆铿谈到“胡耀邦为什么不当军委主席”问题,而胡耀邦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这一事件,本来没有什么严重性,但与这一事件相连的“邓小平退休”事件被薄一波大大夸大。二是方励之当副校长的科技大学五千人上街游行,应当说,也不严重,一九八六年学潮的严重性也被薄一波和另外几个“元老”大大夸大了。

 

薄一波抓住“邓小平退休”事件不放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了陆铿。当时,陆铿的身份是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纽约《华语快报》发行人。陆铿对胡耀邦说,“你为什么不趁邓大人健康的时候,就把军委的工作接过来,由你作军委主席,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到他去见马克思的那一天,你阁下才来做呢?”又老实又善良的胡耀邦竟回答说“我们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胡耀邦说是因为“照顾到军内论资排辈的习惯,就让他(指邓小平)兼任了。”

就是这两句话,引起邓小平不高兴,而薄一波也牢记心中,等待时机,搬倒胡耀邦。

第二年,邓小平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成立了一个“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由赵紫阳总理牵头,中央顾问委员会、书记处、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有一人参加,五人组成。薄一波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五人小组。另外三人是胡启立、田纪云、彭冲。五人小组下设“办公室”,经邓小平等同意,鲍彤、周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贺光辉和我作为办公室负责人,但实际上是由鲍彤负责。

在科大学生上街前一个月,十一月八日下午,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开会。会前几分钟,赵紫阳还没有到,已经到的人坐在会议桌前聊天。会议桌是长方形的,一边是彭冲、胡启立、田纪云、薄一波,另一边是鲍彤、周杰、贺光辉、陈一谘、吴国光和我等一些人。这一天,我座位离薄一波很近,斜对着他。彭冲兴致勃勃地谈起《深圳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赞成小平同志退休》,说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有人怎么怎么说。我们大家听着默不作声,突然,薄一波发起飙来,绷着脸、大声地、气冲冲地说,怎么能发表这样的文章?这不允许,要追查!登时谈笑风生的气氛就一扫而光,彭冲也收住了笑容。

赵紫阳每次都是正时到会场,他坐下来就说,到时间了,我们开会吧。薄一波接着赵紫阳的话说:“让彭冲先说一说,深圳要邓小平退休。”这时,彭冲一反刚才的态度,严肃地重述了一遍《深圳青年报》的事情。

这一天讨论了“干部年轻化”问题,在薄一波发言时,他突然转脸对胡启立、田纪云说:“现在青年人难以上来。我们活着,你们难以上来。启立、纪云你们也五十六、七岁了吧?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

薄一波说“我们不死,你们也上不来。”,十分刺耳,我就记住了。后来查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一书,也有这句话。

这时,坐在薄一波左手一边的胡启立赶紧站了起来说:“我们希望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健康长寿。” 我当时奇怪,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开会,是不好站起来说话的,我也奇怪,胡启立口头说话怎么用“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样的“书面语言”呢。这些会议所有讲话都有录音,后来我看到吴国光的书上,胡启立的话改成了“希望老同志健康长寿。”薄一波接着说:“为什么不可以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中选拔?五十几岁的,再过几年就六十岁了。”薄一波又转向右手的彭冲说,“你们委员长里面,九十几的也不算甚么东西。”“年轻化是一个大问题,要一下子也不那么容易。还要照顾到老同志。”

在谈到《深圳青年报》要邓小平退休事件时,薄一波说:“《深圳青年报》如果是非党的,议论我党谁该上谁该下,不大好。党内的,这样来讲也不行。西单墙也不能这样的。我看这些人胆子不小。这是不是合乎大家都要求?党还没有开代表大会,怎么知道。国外还没有要求小平同志下去,只讲小平百年后的连续性。民主也是有界限的,那么自由地提出问题是不行的。要服从共产党的领导。”薄一波已经要求赵紫阳严肃处理《深圳青年报》后,又“建议常委过问一下《深圳青年报》的事情。” (以上薄一波的话引自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太平洋世纪研究所一九九七年出版)

 

薄一波在“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的陷害

胡耀邦下台虽然最后是邓小平的决定,但与下台前,与薄一波、邓力群等人有意夸大胡耀邦的问题、挑拨离间是分不开的。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央三直机关党委联合召开会议,通报所谓“学生闹事”情况。何东昌、胡启立、李鹏在会上讲了话。六天后。邓小平在家中会见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和何东昌等人,批评胡耀邦“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

在邓小平家中会议后十天,一月十日至十五日,召开了一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会议是为了“解决胡耀邦问题”。会议由薄一波主持。这次“党的生活会”对胡耀邦进行了“面对面”的激烈的批评,薄一波对胡耀邦竭尽夸大、攻击、诬陷之能事,邓力群逮到机会,凶神恶煞地批了好几个小时,端着一种不把胡耀邦批倒批臭誓不甘休的架势。在“生活会”上,万里也不得不表态,与胡耀邦感情甚笃的王鹤寿将他们之间的私房话亦亮了出来。只有习仲勋仗义执言,对突然袭击式的会议大为光火。整个生活会上,以元老级人物为主的枪手,从政治、经济、外交、党务等四面八方向胡耀邦毫不留情地扫射。陆铿采访时胡耀邦谈及胡乔木、邓力群的话也成罪证。看重情义的胡耀邦面对着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阴冷面孔,和周遭密集炮火,身心俱已千疮万孔、被逼近崩溃的边缘。生活会结束前,他表态说自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正式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辞去总书记职务。作为会议总结,罗列了胡耀邦六条罪状,说他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态度不坚决,甚而采取反对立场;在经济上提倡高消费,有冒进之嫌;不重视统一思想,提出整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违反外交纪律,接待外宾时说了不该说的话;到处讲话,经常违背中央决定精神 。对党赤胆忠心的胡耀邦「原以为辞职书送上去后,事情就结束了」,「没想到要这样批倒批臭」 ,其中还有许多不实之词。无妄之灾令胡耀邦悲痛欲绝。胡耀邦在会场外过道嚎淘大哭。当他悔悟「早知如此,就不写辞呈」时,已然太晚了。(参见高皋:《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三头马车时代》,二00九年美国明镜出版社出版)

“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录像,但中共中央一九八七年第三号文件中提到,在一月十六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薄一波向政治局汇报了那次“党中央一级党的生活会”的情况。第三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就是薄一波的“汇报”,可见,薄一波在导致胡耀邦下台中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薄一波把“生活会”对胡耀邦的“批评”归结的六点,在今天看来,没有一点足以使胡耀邦下台。

薄一波陷害胡耀邦是处心积虑的,上面一些情况十分有限,这需要当事人认真回忆,把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一揭发出来。虽然人的品格不能遗传,但薄家能出薄熙来,不能不说薄熙来受薄一波的熏陶没有关系。薄一波在文革中受难,是胡耀邦在文革结束后主动为他平反的。然而,薄一波对胡耀邦竟恩将仇报,他的儿子薄熙来作出伤天害理的事,也就不奇怪了。薄熙来今天的下场,真是“一报还一报”。

这篇文章没有提供新的资料,但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历史事件的角度。薄熙来垮台,使得我们可以客观地重新审视二十五年前薄一波所做的事。我的结论是:胡耀邦受到薄一波处心积虑的陷害。

 

写于二0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香港《前哨》201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