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化傳統, 留住上海方言

来源: 华府采菊人 2012-06-02 16:14: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7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华府采菊人 ] 在 2012-06-03 07:08:0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世界周刊」1467期的「留住上海話,從娃娃抓起」,說得太好了, 我祖籍不是上海,但成長於上海,上海話是我的第一語言, 平時雖自豪地聲稱能說數種方言, 但毫無任何其他口音的還是上海話。

一種方言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也會受鄰近地區方言的影響,上海話的特別之處, 除受江浙兩省影響尤其是蘇州寧波兩地之外,還由於歷史原因受英語影響之大,可能僅次於香港,另外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上海話不但受江浙還受離上海「遠開八隻腳」的廣東話影響頗大,這都是些值得研究的十分有趣的現象。

小時候在學校上學,除上課回答問題,在家附近玩耍時,小夥伴之間幾乎是100%用的上海話,除少數比較特殊的蘇北人集中區域, 很少找得到不會說上海話的小孩, 其他省份的人,少數在家與父母說家鄉話(比如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和父母之間, 全是用四川話交流的),出門一定是上海話。

說到那時學校裡的老師, 未必個個能說普通話, 而且大多還是江浙人士, 上海話或「上海普通話」還是大量地用作教學語言。

40多年前離開了上海,之後上大學、在外地工作,每每回滬聽到的還是滿耳親切的上海話,直到去國十幾年後的2002年首次回上海,很快就發現語言環境變了,公車地鐵上年輕人的交流大多是普通話,家中晚輩以及同學朋友的子女孫輩,好像也不太說上海話,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似乎都試圖著只用普通話和孫子孫女們交流。一開始不在意, 但後來覺得,上海的年輕人之不說上海話, 不完全是與「全國」接軌, 也不是語言上「平等」看待「外地人」, 而是他們自己根本就已經說不好有些甚至不會說上海話了。

一種方言的產生發展或消亡,是一種自然現象,可從小浸透於那種吳儂細語的氛圍內那麼多年,如今見到這種方言的消落,不免有些惆悵。


(原载《世界周刊》)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保持文化傳統, 留住上海方言
  • 说说50年代的分房规矩
  • 1975年的河南发大水
  • 王白旦--王白早--王百得--不是“王八蛋”
  • 江南水乡
  • 所有跟帖: 

    上海的脚步声 - 开辟了中国现代工业的道路。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2/2012 postreply 16:43:53

    “留住上海方言”不是“独大”上海话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688 bytes) () 06/02/2012 postreply 19:20:05

    语言是个开放的系统,是要不断演变的,不要刻意人为地把它僵化掉了,教学还是要用官方语言才好。 -luckyd- 给 luckyd 发送悄悄话 (51 bytes) () 06/03/2012 postreply 20:06: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