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失去了大漢民族的衣冠

来源: 千里 2012-05-05 17:34: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68 bytes)

我們失去了大漢民族的衣冠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屈原

有 一個朋友,喜歡收藏少數民族的衣冠,很欣賞他的品味和努力。收藏,是一種修養,是一門學問,收藏各個民族的衣冠,的確是蠻有意思蠻有意義的事。各民族的衣 冠,各具本民族的特色,共同之處是,都盛载著數千年的本民族的文化傳承。少數民族可以保留著自己的傳統衣冠和民俗,是很幸運的事,是不忘本和對先人的尊 敬。祝福這位朋友,可以集齊各民族的衣冠!

遺 憾的是,我們大漢民族,民族的衣冠,卻已然失去了。夫子之時,天下邦國林立,華夷雜處,夫子有華夷之辯:“衣冠華夏之衣冠,行華夏之禮教,是為華夏”。放 眼今天,我們已失去了華夏之衣冠,我們是衣冠洋人之衣冠,并且以為理所當然,而毫無羞愧之心。購得名牌的,更加是沾沾自喜,樂于炫耀。我們自少失教于中國 傳統文化,雖然有少數清醒的智者仁人,以言傳身教傳道中國傳統文化,也有一些要求復興漢裝唐服的群體志士,但反而會被目之為異端,處之邊緣。少數民族有幸 保留了自己的傳統衣冠和民俗,我們漢人卻大多都已淪為黃皮白心了,想來讓人痛心和慨嘆。

從 沈從文和王【予予】兩位先生合著的《中國服飾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民族衣冠,是多么的華麗,多么的吸引。我們民族的衣冠,從商周到秦漢,從魏晉到 南北朝,從隋唐五代到宋明,各具特色,各朝以所屬五行尚色。我們民族的衣冠,峨冠博帶,寬袍大袖,交領直襟,體現了我們民族的特色,溫文敦厚,優雅風度。 龍鳳獸鸟,花團錦綉,皆可入服。男服有莊重的華服,有飄逸的素衣,婦女的服裝,就更加多彩艷麗了。感謝沈從文先生,他在《邊城》向我們介紹了漂亮的鳳凰古 城,他在最艱困的歲月里,專心研究中國服飾,寫下《中國服飾史》這部著作,向我們介紹失去了的,非常重要的民族衣冠。

我們失去了大漢民族的衣冠,現在,要欣賞自己漢族的衣冠,只能在書中畫中,在博物館里,在古墓中的壁畫和彩繪陶俑,或者寺院道觀廟宇里的雕塑,才可以欣賞得到。匪夷所思的是,三國時期的東吳之服,傳到了東洋,成為東瀛的國服,后來“吳服”改稱為“和服”,反而保留至今。

我們失去了大漢民族的衣冠,萬幸的是,古代偉大的畫家,在為我們留下國畫藝術杰作的同時,留下了當時的民族衣冠。他們在繪畫時,相信不會意想得到,后世子孫會失去民族的衣冠,他們只是想保留下當時最真的一幕,保留下當時最現實的景象。因而,我們在欣賞周昉的《花仕女圖》和張萱的《國夫人游春圖》等畫卷時,欣賞到大唐亮麗的時尚衣冠,在欣賞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時,欣賞到五代的華服衣冠。

我 國各民族的衣冠都很漂亮,都很值得我們收藏。從各民族的衣冠里,可以品讀到民族的歷史,品讀到民族的風采,品讀到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大漢民族的衣冠,也 是非常的漂亮和吸引,不幸的是,我們已然失去了民族的衣冠,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機會重新穿戴起民族的衣冠,而今,只能收藏其他民族的衣冠了

所有跟帖: 

可能历朝历代都有这种感叹,李白有诗曰,晋代衣冠成古丘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6/2012 postreply 07:49: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