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家族史全揭秘:父亲是少将

来源: qianlee 2012-03-21 11:40: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073 bytes)
张德江家族史全揭秘:父亲是少将

    这位权倾一方的要员,出生在辽宁台安县桓洞镇一个叫做十八户屯的小地方。张德江的祖居地祁木村十八户屯,距张家窝堡只有不到五公里。台安县虽属鞍 山市管辖,但距盘锦市区更近,由盘锦乘巴士出发,途经辽河油田,只要四十分钟车程就到了县城。由县城向北十公里便是桓洞镇,一路道路宽阔,路旁绿树鲜花招 摇。
    
    但桓洞镇往十八户屯的路却不好走,下过雨的路面坑坑洼洼有积水,景色也不如之前的养眼。幸好十八户屯离桓洞镇非常近,很快就见到了聚居在此的十来 户人家。这里的农户住的都是平房,每户人家占地都有七八百平方米,院落宽敞得有些奢侈,让那些城市客眼馋。在当地的院落中,张德江的祖居是极为普通的一个 院子。
    
    现在的屋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也姓张,但却与张德江没有什么关系。原来,张德江的家人早年已将老宅出售,此后这屋子数度转手。这姓张的年轻 人已不知是第几位屋主了。屋主说,此前有许多媒体记者到此地访问摄像,不过他在外面务工,很少遇到,都是家里人告诉他的。问及张德江家人是否回来看过,他 说:“他(张德江)姐姐去年还来看过一次,还摄了像。”而张德江已多年没有回过台安老家,据说最后一次回乡,是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民政部副部长任内 时,那时他还给当地一所聋哑学校题了字。
    
    张德江在政界名头响亮,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在他的生命初始之地却鲜少人知。姓张的屋主对这位要员少时的故事不甚了了,附近几户人家土生土长的年轻 人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望着这个掩映在绿树青纱帐里的小屯,阵风吹过,入鼻的是植物的清新与泥土的气息。不禁感慨,中国有数以万计这样幽僻的小村庄,千百年 来,正是这样的小村庄走出了许多大人物。
    
    张德江1968年11月任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下乡知识青年,两年后,升任吉林省汪清县革委会宣传组干事、机关团支部书记。1972年 5月任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学生、班级党支部书记,并于1975年1月任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次年任延边大学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副校长。
    
    1978年8月,张德江留学朝鲜,在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学习、任留学生党支部书记。1980年8月回国,任延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3年8月任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延边州委常委。1985年4月任吉林省延边州委副书记。
    
    吉林、浙江时期1986年8月,张德江进入中央,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0年10月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兼延边州委书 记,1995年6月任吉林省委书记。1998年1月任吉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9月,改任浙江省委书记。
    
    广东时期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张德江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任期间提出泛珠三角构想。他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期间曾 发生不少震惊中外的事件,2003年隐瞒SARS疫情的SARS事件、孙志刚事件到2005年的太石村罢免事件、东洲事件,以及后来的南方都市报案,其对 事件的处理手法备受质疑。
    
    张德江深得江泽民喜欢,被江从吉林、浙江、广东一路护送到十六大政治局委员的职位,十七大更是担任副总理之职。
    
    副总理时期2008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六届、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09年负责指挥造成108人死亡的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事故抢救、善后处理及调查工作。2010年8月25日,负责指挥 河南航空8387号班机空难事故抢救、善后处理及调查工作。2011年在处理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中,张德江被指下令停止搜救乘客,而安监局 的官员称张德江下令制止残骸淹埋。2012年3月15日,接替薄熙来,兼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张德江的妻子辛树森。自2008年7月起出任董事,2005年7月起出任副行长。辛女士自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任本行总监察;1993 年9月至2004年9月于中国建设银行历任多个职位,包括总稽审、副总稽审、个人银行业务部总经理、零售银行业务部总经理、筹资储蓄部总经理、人事部副主 任、企业文化部总经理。
    张德江家族史全揭秘:父亲是少将
    
    辛树森是高级经济师,中国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长春冶金建筑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98年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张志毅
    张德江家族史全揭秘:父亲是少将


    
    张志毅和夫人江亭拍摄于四平战役前
    张德江家族史全揭秘:父亲是少将


    张德江的父亲张志毅1912年7月生,1927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931年,他参加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东北沦陷,他随部队转入关内,但抗击 日寇的满腔决心却一刻也没有放弃。1936年1月,张志毅考入南京炮校尉官训练班,毕业后回部队任副连长,经东北救亡总会李华春介绍加入人民解放先锋队。 同年12月12日,他参加了“西安事变”。第二年,张志毅又先后参加了淮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 1938年7月,积极要求抗日的张志毅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辗转来到了延安。
    
    张志毅首先当上了延安抗大代区队长,并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教育科参谋、炮兵组长、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等职。在著名的百团 大战中,他担任炮兵组长参加了井陉煤矿攻坚战。担任晋察冀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时,他率领部队参加了上社、界安、灵山、口头、党埠等诸多战役,以及东庄、行 唐等战斗。因指挥果断,战术灵活,张志毅多次受到聂荣臻司令员、唐延杰参谋长的表扬。他首创了炮兵教导队,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活动,开荒生产,节衣缩食, 受到萧克副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参谋长,炮二团第一团 长、旅长、四野炮纵副参谋长、特种兵司令部参谋处长、炮二师副师长、炮五师师长。先后参加并指挥了四平、城子街、德惠、吉林、彰武、辽阳、鞍山等地区的战 役、战斗。辽沈、平津战役时,他参加并指挥攻打了义县、锦州、太原、新乡等战斗,在辽沈战役中他首创并指挥了我军历史上百门以上群炮攻击敌阵地的战史。张 志毅还参加了延安炮兵学校的组建工作,并担任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亲自编写了我军炮兵最早的训练教程和条例,培养了大批的炮兵高级指挥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志毅先后担任牡丹江炮兵第一训练基地司令员、第四炮兵学校校长兼书记、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等职。1950年他再次肩负起 改装训练赴朝炮兵20个团的重任。在抗法援越战争中,他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炮兵顾问,为越南训练了大批炮兵干部。回国后,他历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济 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副司令员、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是辽宁省 32位将军之一,也是台安县唯一的一位少将军衔的人民解放军将领。1997年逝世。其子张德江,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